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
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
我国以城市为中心的环境污染不断加剧,并正在向农村蔓延。 森林减少、沙漠扩大、草原退化、水土流失 、物种灭绝等生态破 坏问题也日趋严重。
2、环境污染及可持续发展 环境污染是指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或污染因素,进 入环境的量,超过环境容量或环境自净能力时,就会 导致环境质量恶化,出现环境污染。 可持续发展:是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 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
不符合、纠正与预防措施
环境管理体系具有实现遵守法律法规要求的承诺的功能 直接涉及法律法规要求的要素有5个:
4.2环境方针中有遵守法律法规要求的承诺 4.3.2法律与其他要求中有信息渠道,为体系运行提供 依据 4.3.3目标和指标中有依据法规要求来制订,通过方案 来符合法规要求 4.4.5文件管理中要求对法规文件作出专门规定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发展方式,包括两个重要的概念: 促进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 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 可持续发展包括两点含义: 一是“需要”,即发展必须满足世界上所有人的基本需 求,并不断提高生活质量; 二是“限制”,即对环境满足当前和将来的需求的能力 加以限制,维护对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 对可持续发展的积极响应——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
——国际公约 4 个
——法律 9 个 ——法规及规范性文件 56 个
——环境标准 23 个
——产品设计标准 29 个 ——其他标准 10 个
四、公司环境管理体系的基本规定
1、培训、意识与能力 环境培训的层次:领导干部、中层干部(科长与车间主任)、
重要环境位人员、一般职工(含新入厂职工)。
2、 GB/T24001-ISO14001:1996标准概况
ISO14001是ISO14000系列标准中唯一的规范性标准, 它规定了对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 ISO14001标准包括:引言、范围、引用标准、定义、环境管理体 系要求和附录A规范的使用指南、附录B文献目录、附录 cISO14001与ISO9001的联系等内容。 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的要素:
企业 级别 有无地方排放标准 时间段 质量标准
有无行业排放标准
检测点
浓度和总量指标
国家综合排放标准
二、ISO14000系列标准概况
1、我国实施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的进程
1996年9月和10月国际标准化组织发布了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 南等5项标准,并预留了100个标准号。我国于当年12月就将等同转化 为国家标准,它们分别是: GB/T24001-1996 idt lSO14001:1996 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 GB/T24004-1996 idt ISO14004:1996 环境管理体系原则、体系及支撑 技术通用指南 GB/T24010-1996 idt ISO14010:1996 环境审核指南通用原则 GB/T24011-1996 idt ISO14011:1996 环境审核指南 审核程序环境管 理体系审核 GB/T24012-l996 idt ISO14012:1996 环境审核指南 环境审核员资格 准则
臭氧层破坏:臭氧层被大量损耗后,吸收紫外辐射的能力大大
减弱,导致到达地球表面的紫外线B明显增加,对人体健康、陆生 植物、水生生态系统、生物化学循环、材料、以及对流层大气组 成和空气质量等方面的影响。
此外,还有淡水资源缺乏与水污染、生物多样性丧失、 海洋污染和危险废物越境转移。
我国的环境问题
4.2.环境方针 4.3.规划(策划) 4.4.实施和运行
4.5.检查和纠正措施 4.6.管理评审
3、各要素间逻辑关系
4.6管理评审
4.2环境方针
4.4.1机构和职责 4.2.2培训、意识与能力 4.4.3信息交流
4.5.3记录
4.3.1环境因素
4.3.3 目 标 和指标
4.3.4环境 管理方案
4.4.6运行控制 4.6.7 应 急 准 备 和响应
2、东风汽车公司十堰地区环境管理体系组织机构
最高管理者 环境管理者代表 推进部门 职能部门 体系单位
环境第一责任人 环境主管 推进部门 职能部门 体系单位
3、公司环境管理体系文件
管理手册
程序文件(系统程序12、操作程序17)
作业性文件(管理制度、作业指导书、环境记录)
4、公司环境目标和指标 ——生产过程污染排放类环境目标与指标: ——汽车产品污染排放类环境目标 ——能源消耗控制类环境目标 5、公司适合的环境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 公司适合的环境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共计131 个,其中:
4.5.1监督与监测有定期评价、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
环境管理体系的监控系统对体系运行的保障
环境管理体系是一个管理上科学、理论上严谨、系统性强的管 理体系,具有自我调节、自我完善的功能。
要素 4.5.1
监测内容
人员
频次
解决方式 随时发现问题, 随时解决问题
深度 对比符合性
环境绩效、目标 一部工 例行 指标、运行控制、 作人员 检测设备、守法 情况 环境管理体系 内审员 定期
一、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
1、环境和环境问题 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 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 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 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环境是一个有机整体,并保持着一定的动态平衡。 自然资源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生存发展不可缺少的。
环境问题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活动使环境发生变化,从而 带来不利于人类的结果。
环境问题按照形成的原因,分为两类:由自然力引起的原生环境 问题(第一环境问题);由人类活动引起的次生环境问题(第二环境 问题)。 环境问题又可以分为环境污染与生态环境破坏两类。
全球性环境问题: 酸雨:指PH值小于5.6的天然降水,酸雨最集中的地区是欧洲、
世界各国通过认证的单位:
1999年9月前:8000多家; 2000年11月前:22600多家; 1999年:256家(第25位); 2000年:500余家(第15位);
我国通过认证的单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企业实施环境管理体系的成效: 增强了企业员工的环境意识; 提高了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增强了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了市场竞争能力; 提高了企业的社会形象; 改善了企业的管理。
功能板块 管理要素
4.2.环境方针 4.3.1.环境因素、4.3.2.法律与其他要求、4.3.3.目标和指标、4.3.4.环境管 理方案 4.4.1.组织结构和职责、4.4.2.培训、意识与能力、4.4.3.信息交流、4.4.4. 环境管理体系文件编制、4.4.5.文件管理、4.4.6.运行控制、4.4.7.应急准备 和响应 4.5.1.监测、4.5.2.不符合、纠正与预防措施、4.5.3.记录、4.5.4.环境管理 体系审核 4.6.管理评审
3、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⑴环境保护法
环境保护法是指调整人们在开发、利用、保护和改善环境的活动中所 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其目的是为了协调人类与环 境的关系,保护人民健康,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⑵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规定; 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环境保护单行法; 环境保护行政法规; 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 环境标准; 其他部门法中关于环境保护的法律规范; 我国政府签定的国际环境保护公约。
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 讲座
中层干部(科长与车间主任)的应知应会
环境与环境问题的基本知识; 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基本框架和重要法律 ISO14001环境管理标准中5个板块及17个要素的基本内 容和相互关系; 公司的环境方针及含义; 本部门的重要环境因素和相应的管理方案; 本单位和本部门的环境指标; 本岗位在体系中的职责; 体系运行中涉及本部门运行控制、应急准备与响应的基 本工作程序; 体系运行中涉及本部门的监控内容。
外部信息主要包括:
有关法律、法规、政府文件等政策性信息; 从各种媒介获得的管理经验、治理技术和其它信息; 外部供应方、协作配套方及外来施工方等相关方信息; 外部相关方各种抱怨等。
3、运行控制
原辅材料的采购保管和发放; 能源管理; 机动车辆运输; 排放污染物申报登记; 大气、水、噪声、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 环境治理设备; 原辅材料消耗; 化学危险品与易燃易爆品; 建设项目环境管理; 环境保护投资项目管理; 产品与工艺环境管理; 综合利用; 供方与承包方环境行为管理; 产品销售与服务相关方环境行为。
4.5.1监测
4.3.2 法 律 与 其它要求
4.4.4体系文件编写 4.4.5文件管理
4.5.2不符合、纠 正与预防措施
4.5.4环境管理体系审核
环境因素是环境管理体系的管理核心
体系的三个输入之一;
主干线上第一要素;
体现了三个承诺。
运行控制 环境因素 目标和 指标 环 境 管 理方案 应急准备 和响应 监督与监测
⑶环境法律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三同时制度。 征收排污费制度 限期治理制度。 排污申报登记制度。 环境保护许可证制度。 环境质量标准; 污染物排放标准; 环境基础标准; 样品标准; 方法标准; 国家环保总局标准;
⑷环境标准体系
企业执行标准及要素:
四要素:
4.5.4
集中发现问题, 集中解决问题 集中解决管理层 无法解决的问题
符合性审核
4.6
环境管理体系
最高管 定期 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