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年度报告)年中国纺织行业年度报告

(年度报告)年中国纺织行业年度报告

2012年纺织行业年度报告2012年3月27日目录绪论纺织行业界定和分类 (3)第一章纺织行业国内外发展概述 (7)第一节国际纺织行业的发展总体概况 (7)第二节中国纺织行业的发展概况 (11)第二章中国纺织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16)第一节宏观经济环境 (16)第二节政策环境 (19)第三节社会环境 (22)第四节技术环境 (23)第三章纺织行业供需分析 (26)第一节生产总量分析 (26)第二节行业供需平衡分析 (26)第四章纺织行业财务状况分析 (34)第一节纺织行业盈利能力分析 (34)第二节纺织行业营运能力分析 (35)第三节纺织行业成长性 (35)第四节纺织行业偿债能力分析 (36)第五章:纺织行业分区域发展状况分析 (38)第一节各区域行业规模及经济效益对比 (38)第二节各区域行业经营水平对比分析 (39)第三节行业发展区位优势分析 (40)第六章重点子行业分析 (42)第一节子行业排序及经济效益对比分析 (42)第二节子行业经营效益排序及分析 (44)第三节重点子行业分析 (46)第七章纺织行业发展趋势 (52)第一节社会发展趋势 (52)第二节政策变化趋势 (53)第三节竞争发展趋势 (54)第八章纺织行业风险分析 (60)第一节宏观经济波动风险 (60)第二节政策风险 (60)第三节技术风险 (61)第四节区域风险 (61)第五节相关行业风险 (61)第六节产品结构风险 (62)第七节国别风险 (62)绪论纺织行业界定和分类一、行业定义纺织产品主要包括棉、麻、毛、丝绸及化纤等纺织材料以及相关初级、印染产品的制造、加工和销售。

因此,纺织行业的分析和研究也将重点关注这些纺织产品的产业链及相关行业的发展趋势。

具体来看,纺织行业主要是将初级的棉、毛、丝绸等原材料经过一定的加工手段后形成服装等日用品的原料的工业行业。

其中,棉花、毛料和丝绸基本属于天然原料加工,整个行业和化工行业关系比较密切的是化纤材料纺织行业,特别是人造化纤纺织行业。

此外,纺织业中印染加工过程中也要涉及到不少的化学加工手段。

二、纺织行业产业链分析(一)产业链状况(二)行业同相关产业的关系分析1、上下游产业之间缺乏协调印染及后整理对纺织行业上下游依赖性较大,上游纱线、坯布的生产质量和工艺路线会直接影响染整产品的成本和效果,下游服装面料可减少染整产品的盲目开发,提高生产效率。

我国纺织行业内上下游产业间缺乏有机的协作,上游为下游服务的意识不强,整个生产链中的脱节现象严重,印染产品与面料脱节,面料和纺织坯布脱节,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行业的发展。

2、纺织生产链严重老化纺织行业上下游产业流程长,具有纤维、纺纱、织造、染整、服装以及其它最终制成品的门类齐全的产业体系,并且上、中、下游应具备结合配套的生产能力,对经济影响大。

改革开放以前,纺织工业只是满足国内居民的穿衣问题,并且所得的利润全部上缴,企业自身缺乏足够的原始资本积累和技术改造资金。

因此,有相当的棉纺设备、毛纺设备、印染设备要淘汰和更新,化纤装备相对于纺织稍新些,但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之下,设备状况老化也十分严重。

纺织设备的落后直接制约着我国纺织品的质量和企业产品创新能力。

三、行业基本特点(一)行业技术特点首先,当今纺织业的特点是应用高科技手段,对产品进行更新换代,传统的纺织通过新型的技术加工达到新的视觉和触觉。

服用类纺织产品的开发,不仅要适应国内不同的消费层次,还要结合国内外市场的特点和流行趋势。

其次,纺织行业是一个上下游产业链紧密相连的工业,上游新型纤维的开发和应用,对下游企业提高产品附加值,最终赢得终端市场,获取更多的利润意义重大,因此,不断开发高科技、高附加值纤维领域一直是国内外业界关注的重点。

(二)行业经济特点作为我国的传统产业之一,纺织工业呈现出四大新特点:一是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

从原料供应、要素投入到产品销售完全由市场配置;所有制结构中非国有经济占80%以上,企业之间经常通过资本市场实现兼并、破产和联合;产业布局呈现资源(资金、技术、人才)向东部演化集中和转移的趋势;政府行政管理“淡出”,行业协会作用凸现。

二产业配套性越来越强。

从行业结构看,我国纺织工业已拥有纺、织、染、成衣、家用、产业用等12个子行业,上中下游及装备企业应有尽有,产业链体系比较完整;从产业分布看,大型企业集中于重点城市,而中小型企业密集在县、镇、乡,形成产业集群,基本上形成相互协调配套的格局。

三内需拉动为主。

我国人均年纤维消费量8公斤左右,接近世界平均水平(约10公斤)。

随着国民经济高速增长和居民可支配收入提高,国内对纤维产品的消费需求还有较大增长,将继续成为拉动纺织工业发展的主要动力。

四是就业贡献度越来越大。

按行业估算,目前我国纺织工业吸纳的从业人口大约1800万,其中1200万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还有1亿农业人口每年为纺织工业提供约600万吨天然纤维原料。

四、行业分类根据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分类(GB/T 4754-2002),我国纺织行业整体涵盖的范围和组成情况如下表所示。

总体来看,纺织行业属于C 门类(制造业),下属的17 大类(纺织业),18 大类(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以及3651 小类(纺织专用设备制造业),都属于和人们日常生活相关度比较大的传统制造行业。

国家统计局纺织行业分类统计表代码行业名称C17 纺织业C171 棉、化纤纺织及印染精加工C172 毛纺织和染整精加工C173 麻纺织C174 丝绢纺织及精加工C175 纺织制成品制造C176 针织品、编织品及其制品制造C18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C181 纺织服装制造C182 纺织面料鞋的制造C183 制帽C3651 纺织专用设备制造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第一章纺织行业国内外发展概述第一节国际纺织行业的发展总体概况一、2011年全球纺织行业发展概况2011 年,随着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逐步恢复,世界经济仍将继续复苏,并保持一定速度的增长。

但受到发达经济体资本市场依然低迷、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尚未解决以及新兴经济体通货膨胀压力加大等多重因素影响,2011 年世界经济的增长整体仍然乏力。

发达经济体经济复苏速度缓慢使得其就业状况改善缺少动力,将影响其居民收入增长及消费者信心提升,新兴市场通货膨胀压力加大更加直接制约消费的扩大,因此虽然2011 年纺织品国际市场需求仍继续增长,但增长速度将比较有限。

而日本大地震、中东及北非国家政治动荡等突发事件也将对服装等日用消费品需求的增长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进一步增加了国际市场前景的不确定性。

二、主要国家和地区发展概况(一)亚洲过去二三十年,亚洲新兴经济体的纺织工业一般都是利用廉价劳动力和资源,为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市场生产、加工纺织品和服装,赚取外汇,刺激经济快速增长。

而欧美发达国家又利用金融杠杆回收亚洲新兴经济体纺织等制造业所创造的外汇储备,形成美欧发达国家的消费动力。

因此,亚洲新兴经济体不同程度地形成了以出口拉动为基础、以紧密参与欧美经济循环为特点的经济发展模式,而亚洲内部经济循环的动力和需求不足。

2011年亚洲国家和地区间的外贸额,只占本地区外贸总额的49.7%;而欧洲内部的外贸额,则占该地区全部对外贸易额的73.5%,显示了亚洲内部经济循环与欧洲内部经济循环的巨大差距。

而从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市场看,多年来主要集中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对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出口占到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量的50%以上。

出口市场过于集中,加剧了激烈竞争,极易引发贸易摩擦。

2011 年欧美债务问题使亚洲新兴经济体收到印象,包括纺织在内的制造业出口降低,进而出现社会失业率上升,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并交织着农村、贫困、环境、资源等各种问题和社会矛盾。

这表明,亚洲新兴经济体在反危机中采取新经济刺激对策的同时,需要反思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弊端,积极主动地进行经济发展模式改革和社会改革,开创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二)美国全球最大的纺织和服装消费国家,也是我国纺织品和服装出口最大的市场之一。

而当前美国经济面临二次探底,进口减少,各主要纺织产品出口国继续激烈争夺美国市场,美国进口市场份额重新洗牌格局继续发展。

印度、孟加拉国等南亚国家继续扩大在美市场份额,入世后异军突起的越南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直接威胁印度占美第三大纺织产品进口来源地的地位。

而我国虽然稳坐美国第一大纺织品进口来源地,但未来想要保持所拥有的市场份额仍然面临较大的挑战。

(三)埃及埃及拥有较为完整的垂直集成纺织工业。

从棉花种植到纺纱、织物和成衣生产,整个生产流程均可在埃及国内完成。

2011 年,埃及纺织产品生产占整个纺织业的25%,其中,家纺制品占12%,棉纱占8%,剩下的5%则为其他棉织物和纺织品。

大部分纺纱、织布和卷边的产能为公有企业所有,而90%的制衣产能则属私营企业。

埃及纺织品的市场规模在非洲仅次于南非而位居第二。

由于埃及的工业刚刚起步,劳动力严重供大于需,因此人力资源价格非常低廉,平均月工资折合人民币大约为600 元。

由于政府重视,各种行业培训计划使纺织行业工人的能力不断提高,技术娴熟,可为企业创造更大效益。

但由于埃及国内有限的生产能力,本土工厂不足1000 家,埃及需要大量从土耳其及其他国家进口纱线和成品织物。

为了进一步提升产能和品质,埃及政府积极推动行业利用巨大的廉价劳动力和本国充足的优质棉花等资源,对国内纺织工业进行重组。

(四)欧盟纺织品及服装生产和贸易在欧盟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欧盟各成员国共有210 万人在纺织服装行业从业,是仅次于中国的世界第二大纺织出口经济体。

欧盟15 国成员多是纺织工业的发达国家,不但生产高品质的纺织品和很多世界著名品牌的服装,还能生产精密的纺织服装机械,世界上纺织机械制造强国的75%都在欧盟。

欧盟拥有全球约2/3的各类纺织品和服装的知名品牌和商标,因此,欧盟特别注重其纺织品和服装的知识产权。

此外,欧盟15 国每年举办各类纺织品服装、染辅料、化学品及纺织机械的著名展览会、洽谈会、技术研讨会、信息发布会、业内研讨会、年会等,吸引着世界各地区的业内贸易、技术和研究人员,这些活动对欧盟经济发展起到强有力的拉动作用。

欧盟国家可分为三个消费档次: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属于第一档次;英国等属于第二档次,其服装消费与第一档次的国家相比有一定的差距;第三个档次的国家国民收入水平较低,服装消费相对较少,如希腊、葡萄牙和爱尔兰等。

第一档次国家纺织业的水平较高,对纺织服装的档次要求也较高,第三档次国家本身纺织业的水平较低,进口能力较弱。

在未来数年里,欧盟国家居民在消费预算中服装方面的支出比重有升有降,如德国、意大利等国将有较大增长;希腊、葡萄牙等国居民尽管消费水平较低,但服装支出在消费预算却仍将占有较大的比重;其他一些国家对服装消费将有所降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