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六年级数学说课稿圆

小学六年级数学说课稿圆

小学六年级数学说课稿《圆》
一、说课内容。

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数学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十单元《圆》整理与复习的第一课时,书P109~110的回顾与整理以及练习与应用的1-7题。

毛主席在天安门广场宣布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的祖国才开始迅速发展起来。

我们有了先进的装备和足够的军力,使中国不再受人欺凌;在北京奥运会上,我们荣居排行榜第一;我国发射的嫦娥一号探测卫星,使我国实施绕月探测工程迈出了重要一步;我们祖国的版图上也有许多世界之最,这难道不是我们中国的进步、荣耀吗?
二、教材分析及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对本单元所学内容进行的系统整理和简单的综合练习,复习与整理共2课时,第一课时主要巩固基础知识,及利用圆的周长、面积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本单元新授教学中画圆、圆的各部分名称、圆的特征、理解圆周率、掌握圆周长和面积的计算等知识都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知识基础。

此外,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不断积累的有关图形的学习经验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必要的学习经验。

本课的学习也为第二课时的学习打下基础,也为小学阶段中综合解决平面图形问题做好铺垫。

但本节课的学习,还存在
这样的两个难题:一是学生尚未形成知识提醒;二是学生对面积和周长公式的正确灵活运用。

三、教学目标。

让学生用划分法将第五个正方形点阵图进行划分,并根据学生的课堂生成情况灵活的出示“折线划分法”,使学生体会到通过点阵研究数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

基于对教材和学情分析,将本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知识与技能:熟练圆规画圆,知道圆各部分名称及特征,灵活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巩固圆的有关内容,进一步积累图形认识的学习经验。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一步体会图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加深圆的认识,周长、面积公式的理解,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难点: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根据不同情境正确、灵活选择公式进行相关计算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定了四个主要的教学环节:
(一)回顾与整理
(二)基础练习
所谓说课,就是教师备课之后讲课之前(或者在讲课之后)把教材、教法、学法、授课程序等方面的思路、教学设计、|板书设计及其依据面对面地对同行(同学科教师)或其他听众作全面讲述的一项教研活动或交流活动。

下面是有关一年级数学说课稿《认数》,欢迎大家借鉴!
(三)综合运用
(四)全课小结
回顾与整理环节,以小组交流、大组汇报交流的教学方式为主,引导学生有条理的交流。

为了能让学生有条理的交流,我设计了一组讨论题:
(1)本单元学习了哪些具体的知识?
(2)经过怎样的过程获得这些知识的?
(3)应用这些知识可以解决什么问题?
(4)在本单元的学习过程中,有什么体会和感受?
汇报时,教师也要有顺序得让学生汇报。

根据学生第一个问题的汇报,用知识点的回顾串起复习题。

这篇讲读课文,按顺序抓特点通过“我”的耳闻目睹,
介绍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

文中洋溢着作者强烈的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①圆的特征,用圆规画圆
圆的各部分名称、用圆规画圆的方法(提问:画圆时要注意什么?画圆的步骤?)明确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师示范画
出示5种不同的圆,让学生明确画圆的方法、步骤以及要注意的地方。

学生完成练习与应用第一题,画制定大小的圆。

——学生画。

②圆的周长和面积。

第一步:回顾圆周长和面积公式,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着重对加深对π的理解。

用字母表示周长和面积的公式。

(板书)
第二步:计算刚才所画圆的周长和面积。

注意选择合适的公式、合适的单位名称。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向学生传授“学法”,让学生学会读书。

通过学生的读读、想想、议议、演演等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思维。

叶圣陶也认为语文教学最基本最好的方法就是读,他认为“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认真读书,使之见于书,入于目,出于口,明于心,真正达到口诵心惟,
使知、能和谐发展。

”我设计了指名读、范读、品读、齐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以读显形,突出感染性;以读动情,注重熏陶性;以情促读,加强理解性:以读启智,坚持启发性。

第三步:用表格形式提供部分数据,先出示第一行。

这里从上一题的直观到这里的半抽象。

第四步:已知半径,求面积。

增加难度,已经直径,求面积?明确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解释变形公式S=π(d/2)2,完成表格第2行。

第五步:变形。

出示第三行,问:已知什么?求什么?讨论:直径、半径、面积,先求什么?
第六步:完整观察这张表,思考:给你什么数据,你也可以求出其他三个量?适当补充已知面积,求半径、直径和周长。

明确,关键要先求出半径。

这里,从半抽象到完全抽象成文字。

第七步:练习与应用第三题。

③综合练习。

第一步:解决讨论题三。

第二步:出示生活中圆的应用:树的投影、震区、陨石坑及补充知识。

第三步:还有类似与圆有关的自然现象吗?
第四步:练习与运用7。

确定解题步骤,利用分析法和
综合法,明确求什么?必须要知道什么?(每分钟行驶的米数,也就是速度。

)
④课堂小结。

由练习与应用7引出,综合运用已学知识解决。

(圆的周长和形成问题)
六、板书设计。

我经常虚心的向老教师和经验丰富的同行们求教,不耻下问。

有时为了上好一节课,经常把教案拿回家去利用休息时间反复研究。

对一些有参考价值的教学案例进行揣摩模仿,怎样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的创新思维;怎样才能扩大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培养他们的多方面的能力。

为了能充分体现这一教学目的,在教学中我和同学们共同探索,发现了很多值得借鉴的课例。

整理与练习
备课。

学期初,钻研了《新版数学课程标准》、教材、教参,对学期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学期中,着重进行单元备课,掌握每一部分知识在单元中、在整册书中的地位、作用。

思考学生怎样学,学生将会产生什么疑难,该怎样解决。

在备课本中体现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主动学习过程。

充分理解课后习题的作用,设计好练习。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
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

虽然教学毕业班,我也要在认真学习《新课标》的基础上,感悟新的教学理念。

特征:师师范画的圆,标注圆心、半径、直径。

d=2r,r=d/2
圆圆周率:π=周长/直径π常取
周长:C=πd或 C=2πr
面积:S=πr2或S=π(d/2)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