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
大一班吴燕平
作为父母,在花费时间和精力搞好自已孩子学习的同时,更应该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父母不可能陪孩子一辈子,因此,要放手让孩子做自已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要包办太多,要相信自己的孩子,给孩子以锻炼的机会。
俗话说,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
孩子只要不舒服、不顺意,父母的心里就难受,情脉是相通的。
父母只要用心对孩子好,孩子是可以领悟和感受的,不必时时处处、事无巨细都亲自动手表现。
家长不要认为不帮孩子做孩子应该做的事,就是不关爱孩子。
在我小时候,父母都让我们自已做事。
因为在农村,家里孩子多,父母只管农活,所有生活都得我们自理。
书包全都是孩子自己提着或背着,家长是不会给孩子拿书包的。
小孩子在家起床穿衣服,家长是不会帮忙给孩子穿的,就让我们自己穿。
父母就是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
在家里,我尽量多的让小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做的事情学着做。
西方许多国家的孩子成人以后,家长都会让孩子离开父母家,去想法设法独立生活。
看似家长冷酷无情,其实关爱孩子生存的亲情尽在其中。
在我国,许多家长也都认识到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很重要。
但是,在教育方式和培养方法上都有一些不太科学。
经常会出现事事骄纵孩子,舍不得孩子去做一些苦累的事,也不敢放手让孩子做一些自己该做的事;又处处挟制孩子,给孩子讲大道理,要求孩子应该这样、应该那样,就是不给锻炼的机会。
其实,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有两点很重要:一是要从小培养,二是要大胆放手。
就这两点,说着容易做着难,许多家长在事上不是担心就是后怕,总会认为孩子还小,等长大以后就好啦。
结果,孩子长大了,学习还得让家长陪着,招聘面试还得让家长陪着,许多事情还得依赖家长。
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是需要孩子自己去体验感悟的。
家长不要包办代替孩子的事情。
在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和时期,都有孩子应该自己做的事情。
比如说,孩子学习是孩子的事,家长就不必日夜陪读,培养孩子掌握学习方法和技巧就可以了。
再大一点的孩子谈对象那是孩子的事,家长就不必挑三拣四,横挑鼻子竖
挑眼了。
许多需要通过社交关系办的事情,家长也不要插手太多,尽量让孩子自己去交往解决,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
在培养孩子独立生活能力方面,还要注重孩子的心理素质培养,尤其是心理承受能力。
遇到突发的变故时,应教育孩子有正视变化、承认变化和应对变化的心理准备,让孩子有尝试失败和挫折滋味的承受能力。
当孩子遭遇挫折时,家长应以理解的心态倾听孩子的独到见解,此时不宜指手划脚乱指点。
尽量让孩子自己去分析原因,查找问题所在,让孩子收获自己的成长感,从而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独立生活的勇气。
总之,独立生活能力关乎孩子将来在社会的生存状况和生活质量,家长和孩子在这方面都要高度重视,尤其是家长对孩子要好在心中,别老是好在手上。
201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