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机械制造工艺学第五章-2010.ppt

机械制造工艺学第五章-2010.ppt


1001 1
车床床身装配简图 床身部件装配系统图
1004 1
1002 1
1005 1
油盘总成 P01 1
2002 8 2004 4
2003 4
2006 4
2005 4 用水平仪检查 导轨的直线度
床身总成 Z01 1
4、划分装配工序; 主要工作如下:
1)确定工序集中和分散的程度; 2)划分装配工序,确定装配内容; 3)确定各工序所需要的设备和工具,如需专用设备(力矩扳
二、装配尺寸链的分类
根据各组成环的特点,装配尺寸链分为: 直线尺寸链:由长度尺寸组成,各尺寸环彼此平行。 角度尺寸链:由角度、平行度、垂直度组成。 平面尺寸链:由成角度关系布置的长度尺寸组成,各尺寸
环在同一平面内或平行平面内。 空间尺寸链:由位于三维空间的尺寸环组成的尺寸链。
三、装配尺寸链的查找方法
1、极值法
考虑各装配尺寸在极限条件下,满足装配技术要求 的计算方法。计算所得的组成环公差过于严格,特别 是在装配精度要求高,组成环数目比较多时,计算所 得的公差非常甚至无法保证,它一般用于组成环数少, 精度要求不太高的场面。
2、概率法
极限法简单可靠,但缺点是公差过于严格,根据概 率论,装配时各组成环同时处于极限状况的机会很少, 在组成环数多,且为大批量生产时,这种极端情况出 现的机会很小,不必考虑。
第五章 装配工艺过程设计
第一节 概述
机械装配:是按规定的精度和技术要求,将构成机器的 零件结合成组件、部件和产品的过程。
装配是机器制造过程的最后一个阶段,其工作包括组 装、调整、检验、试车和试验等。产品质量最终是通过 装配来保证,装配质量直接影响产品的工作性能。
装配通常是手工完成,通过装配可以发现零件在制 造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
大批大量生产中用概率法,可扩大零件制造公差, 降低生产成本。
第五节 保证装配精度的装配工艺方法
选择装配方法,其实质就是在满足装配精度要求 的前提下,选择经济合理的解尺寸链方法。
保证装配精度的工艺方法有:互换法、分组装配 法、修配法与调整法。分别适用于不同的场合。 一、互换装配法
按互换程度的不同分为完全互换法与大多数互换法。 1 、完全互换法
一、装配精度
1、装配精度的内容 1)相互位置精度
指相关零件间的距离精度和相互位置精度 如齿轮轴的中心距、平行度、垂直度及同轴度等 2)相对运动精度 零部件之间在运动方向和相对运动速度上的精度。 如溜板在导轨上的移动精度,与主轴的平行度, 齿轮加工时主轴的转速度和工作台的转速关系。 3)相互配合精度 指配合表面的配合质量和接触质量 配合质量指配合间隙或过盈量, 接触质量指接触面积的大小和接触点的分布,如齿轮
零件→套件(合件)→组件(总成)→部件→机器
套件:在基准件上,装一个或若干个零件形成永久 性连接,称套装,是最小装配单元。
组件:在基准件上,装上若干个套件和零件而形成 组合体,称组装。
a)套件
b)组件 套件和组件示例
部件:在基准件上,装上若干个组件、套件和零件 而形成的组合体,称部装
机器:在一个基准件上,装上若干个部件、组件、 套件和零件而形成的整台机器,把零件和部件装 配成最终产品的过程称总装.
在全部产品中,装配时各组成环零件不需任何选 择、修配、调整就能保证规定装配技术要求。其实质 就是控制零件加工误差保证装配精度的一种方法。
完全互换法的特点 1)零件可完全互换,装配质量稳定; 2)装配过程简单,生产率高; 3)容易实现零部件的专业化生产,便流水作业; 4)有利于产品维护和零件部件更换 5)零件加工要求较高,不一定按经济加工精度制造; 6)可用于各种生产类型。
在机械制造的全过程中,设计、加工、装配是密 切相关的,有时是相互矛盾的,研究装配的目的就是 要顾及这些矛盾,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 采用经济公差,寻求最有效最经济的装配方法,达到 质量好,效率高、成本低的目的。为此在设计的时候 就要进行尺寸分析,分析有关零件的误差对装配精度 的影响,再合理标注零件制造公差及技术要求,达到 保证质量降低成本的目的。
机器装配基本作业
清洗 连接 校正、调整与配作 平衡 验收、试验
装配单元:任何机器或产品都是由零件和部件组成,为便于 生产组织,通常将机器划分为多个可独立装配的部分,称 装配单元。
零件是组成机器的最小单元。一般是先将零件组装成 套件、组件、部件,然后再装到机器上。直接装到机器上 的零件并不多。
装配的一般过程:
1、装配尺寸链建立步骤 1)确定封闭环:封闭环就是装配技术要求,装配后形成的。 2)查组成环: 方法一:以封闭环两端的零件为起点,沿装配精度要求的
位置方向,以装配基准为联系线索,分别查装配关系中 影响装配要求的有关零件,直至同一基准零件,甚至同 一基准面。 方法二:从封闭环的一端开始依次查找直到封闭环的另一 端,也可以从共同的基准零件或基准面开始分别查到封 闭环的两端。
大批大量生产 ,不仅要制定装配工艺卡,而 且要制定装配工序卡,直接指导操作人员进行装 配。
第三节 装配结构的装配工艺性
产品结构的装配工艺性直接影响产品的装配周期,所 耗费的劳动量,成本的高低以及机器的使用性能。
好的装配工艺性是指在装配过程中,不用修配和机械 加工、劳动量少,装配时间短。 一、产品结构应能分解成独立的装配单元
即装配尺寸链环数最少原则。 在装配精度要求既定的情况下,组 成环数目越少,则每个组成环所分配的 公差就越大,零件加工越容易,越经济, 所以在产品结构设计中尽可能使影响装 配精度的零件数减至最少。 尺寸链中,每一个有关零部件只有一 个尺寸作为组成环列入尺寸链中,即一 件一环。这就要求连接两个装配基准面 间的尺寸应直接标注在零件图上。 组成环数目等于有关零件的数目, 这就是装配尺寸链最
零 件
机器
部部 件件
组套 件件
机器装配系统图
二、装配工艺系统图
在制订装配工艺规程的过程中,表明产品零部件间 相互关系及装配流程的示意图。
每个零件用一个方框表示,包含零件名称、图号和 数量等信息。
装配时从基准件开始,沿水平线自左向右进行。通 常将零件画在上方,套件、组件和部件画在下方。排列 次序表示装配的顺序。主要用于大批大量生产。
装和运输.
二、减少装配时的修配和机加工作量
产品在装配过程中,难免要对某些零件进行修配, 这些工作多数由手工操作完成,不仅要求技术水平高,而 且难以事先确定工作量,因此设计时要尽量减少修配工作 量。
为减少修配工作量,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配合面,

调 整 装 配 法 代 替 修 配 法
装配时尽量减少机械加工,否则影响装配工 作的连续性
二、装配尺寸链的建立
一、装配尺寸链的概念 装配尺寸链:在机器的装配关系中, 由有关零件的尺寸或者相互位置组成 的尺寸链。 组成:组成环、封闭环 封闭环:是装配要保证的装配精度和技 术要求.它不是一个零件或部件上的 尺寸,而是不同零部件表面或轴线之 间的相互位置尺寸,是装配后形成的。 组成环:对装配精度要求发生直接影响 的那些零部件的尺寸和位置关系,都 是装配尺寸链的组成环。 组成环也分为增环和减环.
2、装配精度与零件精度的关系
装配精度直接由相关零 件的制造精度来保证。
如卧式车床中,为满足 尾座移动与溜板移动的平行 度要求,只需保证床身上的 导轨AB面平行即可。
对于某些装配精度要求高的项目,或者组成部件的 零件数目比较多,装配精度如果完全由有关零件的加 工精度来保证,则对各零件的加工精度要求很高,甚 至无法加工。因此在生产中常采用一定的工艺措施来 保证最终装配要求。
3)装配尺寸链的方向性
同一装配结构中,不同位置方向都有装配精度要求时, 应按不同方向建立装配尺寸链。如蜗杆传动副结构。
四、装配尺寸链的计算方法
计算尺寸链存在两种情况:正计算,反计算 正计算:已知组成环求封闭环。即已知产品装配图和全 部零件图,用以验算组成环的公差和基本尺寸及偏差是否 正确,是否能满足装配精度要求。 反计算:已知封闭环求组成环,用于产品设计阶段,即 根据装配精度指标确定组成环公差、基本尺寸、偏差,然 后标注在零件设计图纸上。 反向计算分配封闭环的公差有三条原则:等公差分配、 等公差等级分配、按具体情况分配。
三、机器的结构应便于装配和拆卸
应考虑扳手的工作空间
第四节 装配尺寸链
产品质量:由零件的设计质量、加工质量和装配质量 共同保证. 正确规定机器的装配精度要求是产品设计中的重 要环节。装配精度不仅影响产品的质量,而且影响制造的 经济性。
由于部件、总成是由零件装配而成,而零件在加工中 存在误差,把含误差的零件组合在一起形成累积误差,因 此零件的精度直接影响到相应的装配精度,一般来说装配 精度由组成零件的有关加工精度来保证。
一、制订装配工艺规程的基本原则及原始资料
1、基本原则 1)保证产品装配质量,延长产品使用寿命; 2)合理安排装配顺序,减少钳工的劳动量,缩短装配周期; 3)减少占地面积,提高单位面积的生产率 4)尽量降低装配生产成本 2、原始资料 1)产品装配图和产品验收标准(及与甲方签订的技术协议) ;
包括总装图和部件装配图等 2)产品的生产纲领
装配方法与组织形式取决于产品的结构特点和生产 纲领,应考虑现有生产条件和设备;
装配组织方式分固定式和移动式;固定式装配在一 个固定的工作地完成,多用于单件小批生产或重量大、体 积大的批量生产中。
移动式装配是用传送带或小车按装配顺序从一个装 配工作地移到下一个装配工作地完成产品的装配工作;
分连续移动、间歇移动和变节奏移动。 移动式装配多用于大批大量生产。
3、划分装配单元,确定装配顺序; 先将产品划分为套件、组件和部件等装配单 元,每级装配单元都要选定装配的基准件。
装配基准件应是产品的基体或主干零部件。
划分装配单元后,可以安排装配顺序,一般原 则是先难后易、先内后外、先下后上、先大后小, 预处理工序在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