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会考知识点1、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是:细胞壁、叶绿体、液泡;植物的组织:保护组织、基本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分生组织。
2、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是:脱氧核糖核酸(DNA),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的染色体上。
3、动物体的组成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比植物多系统这个层次)系统由器官构成,器官由组织构成。
人与动物的四大组织: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
4、物像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5、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 a非生物成分:指阳光、空气、水、土壤等;b生物成分:生产者(指绿色植物)、消费者(指人和动物)、分解者(指细菌、真菌)6、建立自然保护区(最为有效的措施)——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如动植物园、水族馆、海洋馆等。
7、自然保护区与保护对象:四川卧龙:金丝猴/大熊猫;可可西里:藏羚羊。
8、植物类群从低等到高等依次是: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①最高等的植物是:被子植物,“被子”的含义是指果皮。
②煤是由古代蕨类植物形成的。
③含叶绿素能光合作用放出氧气,占大气含氧量的70%的是:藻类植物。
含碘,能防治地方性甲状腺肿的藻类植物是:海带和紫菜。
④一般生长于阴暗潮湿处的是: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
⑤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是:苔藓植物。
海洋赤潮与淡水水华形成的原因是:水体富营养化,藻类植物过度生长。
9、脊椎动物从低等到高等依次是: 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四大家鱼指青鱼、草鱼、鳙鱼、鲢鱼。
③河蚌:软体动物;④青蛙:两栖动物;⑤爬行动物的特征是:肺呼吸,变温动物。
⑥家鸽:鸟类、恒温动物。
⑦昆虫的特征:呼吸器官是气管,气门的开口在腹部;⑧蚯蚓——环节动物,身体由相似体节构成。
距环带较近的一端是前端。
10、生物分类的主要依据: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
生物的分类体系的七个阶层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11、人体所必须的六大类营养物质指:糖类、蛋白质、脂肪、水、无机盐、维生素。
人体内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
含量占第二的是:蛋白质。
遇碘液变蓝色的是:淀粉。
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是:维生素C。
遇高温凝固的是:蛋白质。
用力挤压能在纸上留下油斑的是:脂肪。
三大供能物质:糖类——主要的供能物质,提供70%能量。
脂肪——主要的储能物质,热价最高。
蛋白质——构成细胞修复细胞必不可少的成分。
12、缺维生素C—坏血病缺维生素D或缺钙—佝偻病(儿童)、骨质疏松(成人)。
营养物质主要的吸收部位是:小肠的小肠绒毛。
小肠与消化功能相适应的特点有:①小肠长②小肠内有皱襞和绒毛(扩大小肠内表面积)③小肠内有多种消化液。
仔细咀嚼米饭有甜味的原因:淀粉在口腔中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成有甜味的麦芽糖。
唯一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是:胆汁(由肝脏分泌,能乳化脂肪)。
食物链的起点是:绿色植物(即生产者)。
如:草→兔→狼13、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区别14、应用:空气中氧气的主要来源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
人与动物、植物的呼吸作用是一样的,都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新疆瓜甜的原因是白天阳光强,光合作用强,有机物合成多,晚上温度低,呼吸作用弱,有机物分解少。
(北方的苹果)人的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从上到下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15、肺活量是指:肺的最大换气能力,而不是肺的最大容气量。
静脉血:含氧少,颜色暗红。
肺动脉中流的是静脉血。
16、输血原则:同型血原则。
一个健康成年人一次献血200~400ml不影响健康。
能接受任何血型但不能输给别的血型的是:AB型血;能输给任何血型但不能接受别的血型的是:O型血。
输血时血型不合,会凝集成团,堵塞毛细血管的是:红细胞。
17.生命活动调节有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两种方式。
①神经系统结构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
神经元的功能是: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
②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③非条件反射(低级反射):生来就会的本能,由脊髓调控,如膝跳反射,缩手反射,吮吸反射等;条件反射(高级反射):有大脑皮质控制,如:动物表演,画饼充饥、望而生畏。
胰腺既有外分泌腺,又有内分泌腺(胰岛)①侏儒症:幼年时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巨人症:幼年时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分泌太多;②糖尿病:胰岛素分泌不足。
治疗:注射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
18、受精: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
睾丸: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卵巢: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
受精的场所:输卵管;胎儿发育的场所是:子宫胎儿从母体获得氧气和养料,排出废物的结构是:胎盘和脐带。
19、体外受精——鱼类、两栖类;体内受精——昆虫、爬行类、鸟类、哺乳类20、花最主要的结构:雄蕊与雌蕊。
双受精是绿色开花植物特有的。
子房发育过程示意图:蚕豆种子、玉米种子的异同点:21、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是显性基因,用大写字母如“A”表示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是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如“a”表示例:表现为显性性状(高茎)的基因组成有两种TT或Tt;表现为隐性性状(如矮茎)的基因组成只有一种tt。
22、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或最小单位是:基因。
基因是遗传的最小单位,也是遗传的基本单位,是有遗传效应的DNA分子片段。
成对的基因位于成对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
一种性状通常由一对基因控制。
23、遗传物质的单位从大到小有: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染色体在体细胞中是成对的。
1条染色体上有一条DNA分子,一条DNA分子上有很多个基因。
24、人体的体细胞中含有23对染色体,其中22对是常染色体,1对是性染色体。
25、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生物进化的内因是:遗传和变异。
26、病原体:指使人致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等。
如流感病毒。
传染源:能传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如流感患者。
27、抗原: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
疫苗、移植的器官相当于抗原。
抗体:病原体进入人体,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
抗体杀死抗原后,在体内留存,人不会再次得病。
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28、健康的三个含义:指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良好。
初中生物学习方法一、“先记忆,后理解”,掌握基本知识要点与学习其它理科一样,生物学的知识也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但是初中阶段的生物学还有着与其它学科不一样的特点:面对生物学,同学们要思考的对象是陌生的细胞、组织、各种有机物、无机物以及他们之间奇特的逻辑关系。
因此只有在记住了这些名词、术语之后才有可能理解生物学的逻辑规律,既所谓“先记忆,后理解”。
在记住了基本的名词、术语和概念之后,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生物学规律上。
这时要着重理解生物体各种结构、群体之间的联系(因为生物个体或群体都是内部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的整体),也就是注意知识体系中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的线索。
二、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生物学的理论知识与自然、生产、生活都有较密切的关系,在生物学学习中,要注意联系这些实际。
联系实际的学习,既有利于扎实掌握生物学知识,也有利于提高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1.联系自然实际。
居住地附近的农田、草地、树林、公园、花园、动物园、庭院、路旁都会有许多动植物在那里生活,学习有关知识时,到这些地方去参观考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大有益处。
当学到生物与环境的知识时,更要想到保护当地的动植物资源和保护周围的生态环境。
2.联系生产实际。
生物学中的许多原理都和工农业生产有密切的关系,学习这些原理时,就要考虑它能帮助解决生产上的什么问题。
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原理的掌握,而且还能为当地的经济建设服务。
3.联系生活实际。
生物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关系更直接、更普遍,所以在生物学学习中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就更为重要。
生活实际包括已有的生活常识和未来的生活行为两类。
生活常识可帮助我们理解生物学知识,生物学知识也可以指导我们的生活行为。
三、掌握正确的记忆方法能直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简化记忆法。
即通过分析教材,找出要点,将知识简化成有规律的几个字来帮助记忆。
2.联想记忆法。
即根据教材内容,巧妙地利用联想帮助记忆。
3.对比记忆法。
在生物学学习中,有很多相近的名词易混淆、难记忆。
对于这样的内容,可运用对比法记忆。
对比法即将有关的名词单列出来,然后从范围、内涵、外延,乃至文字等方面进行比较,存同求异,找出不同点。
这样反差鲜明,容易记忆。
4.纲要记忆法。
生物学中有很多重要的、复杂的内容不容易记忆。
可将这些知识的核心内容或关键词语提炼出来,作为知识的纲要,抓住了纲要则有利于知识的记忆。
学习生物学知识要重在理解,勤于思考,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是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和概括出来的,不能单靠记忆,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在记忆的基础上深入理解,融会贯通。
作为一名中学生应勤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初中生物选择题解题方法1.正推法正推法即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直接推论或计算出答案,然后再与题目中所给定的供选答案相对照,与之相同者既为应选答案。
通过计算来确定答案的选择题或考试目标属识记层次的选择题多用这种方法解答。
【例1】用于显微镜观察研究的材料必须是( )A.新鲜的B.完整的C.薄而透明的D.干燥的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显微镜的使用中的材料的选择的知识,用于显微镜观察研究的材料必须要尽量薄,因为太厚会有多层细胞不利于观察,而且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必须要求材料是透明的。
答案:C【例2】每年夏季,为了使鲍鱼更好的生长,我市水产养殖户会把鲍鱼运送到北方海域避暑,采取这种措施考虑到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A.空气B.温度C.水分D.阳光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环境对生物的作用的知识,在夏季,北方海域比南方海域气温低,更有利于鲍鱼的生长。
这种措施考虑到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温度。
答案:B2.反推法反推法也叫代入法,即从供选答案出发反过来推导,结果与题意相符者既为应选答案。
这种方法多用于供选答案中含有较多信息的选择题。
【例3】豌豆红花对白花是显性,下列各组亲本杂交,能产生表现型相同而基因型不同的后代的亲本组合是( )A纯合白花与纯合红花B纯合红花与纯合红花C纯合白花与杂合红花D杂合红花与纯合红花解析:此题用反推法来解,若亲本组合是A,则后代表现型相同(都为红花)且基因型相同(都为Rr),不合题意;若亲本组合是B,则后代表现型相同(都为红花)且基因型相同(都为RR),不合题意;若亲本组合是C,则后代出现性状分离,不合题意;只有当亲本组合是D时,后代可以出现RR、Rr两种基因型的个体,且表现型都为红花,符合题意。
答案:D3. 正反推并用法正反推并用法即先从题干入手进行正推,得出中间结论,然后由供选答案反推,结果与中间结论相符者,即为应选答案,这种方法适合于较复杂的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