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痛风性肾病护理查房

痛风性肾病护理查房


2、利尿剂使用 在急性尿酸性肾病时,主张快速利尿,使贮
积在肾、尿路中的尿酸较迅速地随尿排出。如静 滴甘露醇,以增加尿酸溶解度,稀释尿液,减少尿 酸盐在肾小管沉积,速尿和利尿酸、噻嗪类与氨 苯蝶啶或安体舒通合用。目的在于较快地将尿路 中的尿酸清除体外。
3、碱化尿液
增加尿量及碱化尿液,以及降低尿中尿 酸浓度并增加其可溶性。尽可能维持尿PH 在6.5-6.8之间,但不主张尿pH高于7.0及 7.0以上,是为了防止钙在尿内发生沉淀。
4、血尿酸与尿素氮水平
急性尿酸性肾病血尿酸水平升高较早且较明 显;而其它原因的急性肾功能衰竭则尿素氮 升高较尿酸明显,且出现较早。
急性高尿酸血症肾病的治疗
1、低嘌岭饮食、多喝水 在急性尿酸性肾病时,强调低嘌呤饮食,
减少外源性嘌呤进人体内,防止尿酸的合 成,以降低血尿酸及尿尿酸水平,阻止尿 酸对肾脏的进一步损害。多喝水及进食碱 性食物如蔬菜、海藻之类,可促进尿酸的 溶解,加速排出体外。
痛风患者伴发肾结石梗阻.使肾盂肾炎反复发作,常误诊 为慢性肾盂肾炎。应追问有无血尿及肾绞痛病史,有血尿酸 升高,且尿石成分分析为尿酸盐,可助诊断
慢性高尿酸血症肾病的治疗
治疗以降低血尿酸为主.并使其维持在 297.0~327.0µmol/L(5.0—5.5mg/d1) 以下。
其治疗方案主要是:①饮食疗法;②降低尿 酸的药物;③碱化尿液的药物;④降压药物 的应用。
(一)一般治疗 1、饮食治疗 (1)避免摄食热量过高,控制体重接近正常; (2)低嘌呤、低蛋白质及低脂饮食; (3)宜进食使尿碱化的蔬菜、海藻类等物; (4)限制食盐量; (5)勿饮酒; (6)充分喝水
2、多饮水: 每日尿量2000—3000ml将有利于尿酸的排泄。 睡前多饮水使夜尿增加,有助于小结石的排
痛风性肾病
主讲人:
尿酸的来源
尿酸是嘌呤代谢的终末产物 人体尿酸来源有两条途径
✓ 一是内源性的,由核蛋白分解代 谢产生,约占总量80%。
✓ 二是外源性的,由富含嘌呤食物 分解代谢产生。
尿酸主要经肠道(1/3)、肾脏 (2/3)排泄
发病率
痛风发病率约为0.3%,其中约20%-25% 痛风患者有尿酸盐肾病
鉴别诊断
1、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功能衰竭伴高尿酸血症: ①肾小球肾炎的病变主要在肾小球,肾功能受损以
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为主,肌酐清除率下降,血 尿素氮及肌酐明显升高。肾小球功能障碍在肾小 管功能障碍之前出现,肾炎病史长且尿蛋白多。 ②肾小球肾炎常不伴肾结石、关节炎及痛风结节;
③继发于慢性肾衰的高尿酸血症具有以下特点:男女发病率 无显著差异;发病年龄可较早,可为任何年龄;血尿酸水平 升高明显,大多数大于600µmol/L;24小时尿尿酸排出较 少,平均为2.4mmol/L。 2、结石梗阻引起的继发性肾盂肾炎:
(3)肠道炎症或结肠切除术:
出现重碳酸盐丢失及腹泻脱水,使 尿呈酸性并浓缩,易发生尿酸结石。 此类患者含钙结石的发生率也高。
诊断与鉴别诊断
慢性高尿酸血症肾病的诊断(一)
确诊:肾组织活检中有双折光尿酸盐结晶。 慢性高尿酸血症肾病时,尿酸盐结晶多沉积
在肾髓质,越是髓质深部越明显,针吸或穿 刺活检常不易吸到。
降低血尿酸药物的应用原则: 1、从小量开始 2、灵活应用降低血尿酸的药物
临床表现
急性高尿酸血症肾病
由于大量尿酸结晶沉积于肾间质及肾小 管内,肾小管腔被尿酸充填、堵塞,导致 少尿型急性肾衰竭。 起病急骤 初期24h尿酸排出升高,尿有多形结晶、 血尿、白细胞尿,逐渐少尿、无尿,病情 恶化,24h尿酸排泄降低或正常
往有持续数年的间断或持续性轻度蛋白尿,很 少有大量蛋白尿。 4、尿PH呈酸性及血尿
尿呈酸性,促使结石形成。结石堵塞肾小管 及肾以下尿路可引起肾绞痛和血尿。
临床表现
5、肾盂肾炎症状 尿频、尿急、尿痛、发热、腰痛、尿中白
细胞增多,病程迁延可达10余年之久。 6、 尿高渗透压及肾小球滤过率
痛风的肾损害以髓质为主,初期患者肾功 能障碍100%病例有浓缩稀释功能下降,为 尿酸性肾病最早的指征。随病情发展再延 及肾小球。
出和控制感染,尿液的稀释可延缓结石的增 长速度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碱化尿液
碱化尿液的治疗有以下几种: 1、多饮水 每天保持尿量在2000 ml以上,可 使尿量增加,促使尿酸的溶解并排出体外。
2、进食碱性食物 蔬菜、海藻等可使尿液得到一定程度的碱化。 如果得不到充分效果时,即用碱性药物。
3、碱性药物 碳酸氢钠、碱性合剂
临床表现
7、氮质血症及尿毒症 年轻痛风肾病者、约在肾病5—10年后
加重。晚期肾小球功能受损,肌酐清除率 下降,尿素氮上升,呈尿毒症临床表现。 约10%死于尿毒症。
8、肾外表现 关节病变 痛风石 其它表现
临床表现
关节病变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关节病变
急性关节炎起病急骤,多于2~6小时关节疼 痛达高峰。
初期24h尿酸排出量增加,尿中有多形尿 酸结晶;而其它原因的急性肾功能衰竭初期, 24h尿酸排出量减少,晚期方可正常。后者与 急性高尿酸肾病主要区别还有尿中无尿酸结 晶、无肾结石等并发症。
3、 24h尿尿酸清除率与肌酐清除率比值
急性高尿酸血症肾病24h尿尿酸清除率与肌 酐清除率比值常低于5%;而其它原因的急 性肾功能衰竭该比值高于16%。
临床表现
尿酸性肾结石
原发性高尿酸血症发生尿酸结 石的机会为正常人的1000倍, 90%痛风患者发生结石。
尿酸结石患者90%为男性,50 %患者反复发作,结石症状出 现在关节症状之前者占40%。
易形成尿酸结石的原因
(1) 尿酸生成及从肾排出量大
(2) 服增加尿酸排泄的药物:
有些药物(如丙磺舒、水杨酸、x线造影 剂)抑制了尿酸的重吸收致使尿尿酸排出增 多,引起急性高尿酸尿症,可促进急性高 尿酸血症肾病及尿酸结石发生。
3、痛风性关节炎的防治
(1)急性期控制关节炎疼痛的药物:秋水仙碱
(2)非甾体类消炎药:常用有消炎痛、炎痛喜康、布 洛芬、保泰松等。通常开始即给予接近最大的剂量, 症状缓解时渐减量
(3)糖皮质激素:能迅速缓解痛风急性发作,停药后易 复发,不作为首选药物。 慢性关节炎期可服用别嘌呤 醇或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
欧洲透析移植协会报道,终末期肾功能衰 竭由痛风所致者约占0.6%-l 0%
据Zollinger统计,痛风患者经尸解证实有 肾病变者占100%
高尿酸血症肾病表现形式
慢性尿酸性肾病:尿酸盐肾病、痛风肾 病、痛风性间质肾炎
急性尿酸肾病: 肾小管尿酸沉积、 急性肾功能衰竭
尿酸性肾结石形成
临床表现
慢性高尿酸血症肾病的诊断(二)
中年以上男性肾病患者 有小至中等量蛋白尿伴镜下血尿或肉眼血
尿、血压高或水肿、尿浓缩功能受损者 伴发关节炎及尿路结石
慢性高尿酸血症肾病的诊断(三)
血尿酸升高>390µmol/L(>6.5mg/dl) 尿尿酸排出量增多
>4.17mmol/d(>700mg/d) 尿呈酸性(尿pH<6.0) 尿石成份为尿酸盐者
发作多在夜间,患者因关节炎剧痛而醒来。 多先侵犯第一跖趾关节,其后是足跟部、踝
部、手指、肘及膝关节受累。 所患关节局部红、肿、热、痛,运动受限制,
可伴有高热,血沉增快,末梢血白细胞增高。
痛风石
耳廓皮下或关节 附近特别是下肢远端 关节周围尿酸盐沉积 形成结节肿
可破溃形成瘘管, 有白色尿酸盐溢出, 不易愈合
急性高尿酸血症肾病的诊断与鉴别
应与其它原因引起的急性肾功能衰竭鉴别。 1.病史: 多有骨髓和淋巴增生性疾患、恶性肿瘤 放疗或化疗后,或应用噻嗪类、速尿及利尿酸 类利尿药史。此外,高血压病、心肌梗塞、外 伤或大手术后,均可使血尿酸在短期内急骤升 高,造成急性高尿酸血症肾病。
2.临床特征:
急性高尿酸血症肾病常并发肾结石、肾 绞痛、血尿、白细胞尿。
4、大剂量别嘌呤醇的应用 别嘌呤醇可有效地抑制尿酸合成,从而可
降低血尿酸水平,使尿尿酸随之下降。 开始剂量为400mg(或者8mg/日),每天可用
1次。3-4天后其剂量改为200~100mg,每天 1次。
谢谢
5、透析疗法 上述治疗无效,继续存在急性肾功能
衰竭时,可进行透析疗法,以去除过高的 血尿酸,纠正高尿酸血症。
(三)降低血尿酸药物治疗
1、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
丙磺舒、磺酰吡唑酮、苯溴马龙
2、抑制尿酸合成的药物:
别嘌呤醇
其结构式与次黄嘌呤结构相似,且与黄嘌呤氧化酶的 亲和力较嘌呤更大,其作用主要是抑制黄嘌呤氧化酶, 阻止次黄嘌呤→黄嘌呤→尿酸,从而减少尿酸生成。 此药使用后血中次黄嘌呤和黄嘌呤增多,但两者在血 中溶解度甚高,而血尿酸水平降低,故可防止尿酸在 肾、关节及皮下的沉积所致的病变。
痛风肾病的临床表现
1、腰痛及浮肿 早期患者可有轻度腰痛、轻度浮肿, 可为单侧或双侧。
2、高血压 40%~45%病人有中度高血压,血压波动
于150~180mmHg(20~24kPa)/90~ 120mmHg(12~16kPa),用一般降压药可以控 制。
临床表现
3、轻度蛋白尿 85%的痛风患者在出现明显肾损害之前,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