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主要人口流出省区是四川、安徽、湖南、江西、河南、湖北等;主要流入省区是广东、浙江、上海、江苏等。
原因:以务工和经商为主,多为自发性迁移。
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人口容量:一定的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容纳的最高人口数量。
它有三个特点:1)临界性,2)相对性,3)警戒性。
★3.改善城市环境的措施(课本P38)⑴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城市污染。
⑵使城市景观与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一种良性循环。
③主要粮食作物生产的地域分布●水稻:主要分布在东亚、南亚、东南亚等降水丰富的地区。
区位因素有地形、气候、劳动力、生活习惯等。
小麦:耐寒耐旱,气候适应性广,主产区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
主要种植国家有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中国、法国等,是一种旱地作物。
分冬小麦和春小麦两种。
区位因素有气候、市场需求、生活习惯等。
玉米:北美洲种植面积最大,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次之。
区位因素有气候(雨热同期的气候)、市场需求(常做饲料)、国家政策等。
二、工业区位选择(课本P59~60)第二节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京广线京-冀-豫-鄂-湘-粤北京-石家庄-邯郸-新乡-郑州-武汉-长沙-株洲-衡阳-韶关-广州华北平原-洞庭湖平原-江南丘陵-南岭-珠江三角洲沟通了华北、华中与华南,我国铁路网的中轴,运量最大的南北大动脉焦柳线豫-鄂-湘-桂焦作-洛阳-襄樊-枝城-怀化-柳州豫西山地-江汉平原-湘西山地-两广丘陵改善铁路布局,提高晋煤南运能力,分流京广线运量宝成-成昆线陕-甘-川-滇宝鸡-成都-攀枝花-昆明秦巴山地-成都平原-云贵高原促进西南地区经济建设,加强民族团结三横京包-包兰线京-冀-晋-内蒙古-宁-甘北京-大同-集宁-呼和浩特-包头-银川-中卫-兰州冀北山地-内蒙古自高原-河套平原-宁夏平原促进华北与西北联系,分担陇海线运量,建设民族地区,巩固边防陇海-兰新线苏-皖-豫-陕-甘-新连云港-徐州-商丘-开封-郑州-洛阳-西安-宝鸡-兰州-乌鲁木齐-阿拉山口黄淮平原-黄土高原-河西走廊-吐鲁番盆地-准噶尔盆地沟通东部和西北,促进西北发展,巩固边防,横向联合贯亚欧为主的第二条大陆梅,加速沿线工业的发展。
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沪-浙-赣-湘-黔-滇上海-杭州-鹰潭-萍乡-贵阳-六盘水-昆明长江三角洲-江南丘陵-云贵高原横贯江南的东西干线,加强华东、中南、西南的联系,与长江航线相辅相成一、选择题:(请将答案填入表格内)读甲乙两地人口的抽样调查表(每10000人中各年龄段人数及死亡率统计),完成1~3题 1.甲组人口死亡率总计是 ( )A .0.775%B .3.7%C .0.885%D .0.95%2.下列说法与表格内容相符的是( )A .甲组人口表示发展中国家,乙 组人口表示发达国家B .各年龄组死亡率甲小于乙,因此死亡总人口数也是甲小于乙C .发展中国家有的死亡率高于发达国家D .甲组人口死亡率偏高一些,主要原因是甲组老年人口比例高 3.近年来,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明显加快,其主要原因是( )A .经济迅速发展和城市化水平高B .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和生活水平提高C .平均寿命延长和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D .环境质量改善和人口素质提高我国人口迁移在不同历史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据此回答4~7题。
4.“安史之乱”引发的人口迁移,对我国人口地理分布的影响是 ( )①人口分布中心从长江流域移到珠江流域 ②人口分布中心从黄河流域移到长江流域 ③南方地区人口第一次超过北方地区人口 ④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人口数量达到平衡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5.“安史之乱”引发的人口迁移与新中国成立至80年代中期人口迁移比较,正确的是( ) A .从迁移方向看,都是从北方迁向南方 B .从迁移原因看,都是战争因素引起的C .从迁移方式看,都是自发性迁移D .从迁移结果看,都促进了民族融合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6.新中国成立以来与80年代中期到现在两个历史阶段的人口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从迁移方向看都是从内地流向沿海,从经济发达区流向欠发达地区 ②从迁移原因看,都主要是经济因素引起的③从迁移量看,前者以定居移民为主,迁移量小,后者以流动人口为主,流动量大 ④从迁移方式看,都是被迫性迁移为主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 7.下列现象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A .科学家在南极参加科学考察B .学者去国外访问讲学C .暑假到外地打工,勤工俭学D .高中毕业后到外省市上大学 8.近年来,我国出现的民工流动,主要的因素是( )A .政治因素B .经济因素C .交通因素D .气候因素9.假定下表反映了德国、中国、尼日利亚、美国四国目前人口增长模长状况,那么ABCD 代表的国家依次是 ()A 美国、德国、中国、尼日利亚B 中国、德国、尼日利亚、美国C 尼日利亚、德国、中国、美国D 美国、德国、尼日利亚、中国10.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表明,近年来城市人口增长很快,下列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 城市人口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都快B 城市人口自然增长趋缓,机械增长加快C 城市人口自然增长加快,机械增长趋缓D 主要是受国际移民的影响 下表是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部分数据。
读表回答11-12 题广东省 北京市 上海市 海南省 全国 人口数量(万人)8642 1382 1674 787 129533 增长幅度37.5%27.7%25.5%20%11.63%11.广东、北京等省市1990年7月1日以来人口增长远远超过全国水平,主要原因是( ) A .医疗卫生条件好,人口死亡率低 B .生活水平高,人口出生率高 C .经济发展快,国内人口大量迁入务工、经商 D .坚持对外开放,外籍工人数量多 图1-21表示四个国家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读图回答12~13题 12.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 (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3.图中②点所代表的国家最可能是 ( ) A .韩国 B .埃及 C .印度 D .尼日利亚 14. 2001年阿富汗难民迁往巴基斯坦,按地理范围及影响因素组合正确的是 ( )A .国际人口迁移——劳务输出B .国内人口迁移——宗教C .国际人口迁移——战争D .国内人口迁移——缺水 读“世界不同生产力水平国家人口增长图”,回答15~17题: 15.图中A 类国家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是 ( ) A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B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C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D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16.下列既属于B 类国家,人口增长模式又进入“现代型”阶段的是 ( )A .尼日利亚B .德国C .韩国D .印度17.近年来,A 类国家中部分国家的人口死亡率有所上升,原因可能是 ( ) A .生活质量和医疗卫生水平下降 B .人口老龄化 C .环境恶化 D .战乱频繁人口的性别结构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两性人口数量的比例关系,它通常由性别比这个D 1.5 0.9图1-21表1-5指标加以度量。
性别比为平均每100个女性所相应男性人口数量。
据此读图回答18~20题: 18.造成俄罗斯1950年性别比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 ) A .战争 B .移民 C .疾病 D .国家政策19.图中②代表珠江三角洲工业区的性别比曲线,造成20世纪80年代以来性别比较低的原因主要是 ( ) A .重工业发达,大量男性劳动力迁入 B .轻工业发达,大量女性劳动力迁入 C .男性人口死亡率大幅度上升 D .女性人口死亡率大幅度上升20.④曲线峰值的出现可能带来的社会问题有:①人口老龄化 ②男女比例失调 ③社会秩序混乱 ④缺乏劳动力(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 下图反映了亚洲某国人口增长与构成的变化及其发展趋势。
21、该国人口变化趋势的一个突出特征是( ) A 、年轻劳动力过剩 B 、老龄化趋势显著 C 、自然增长率上升 D 、人口出生率较高22、示意图显示,该国人口平均寿命状况是( ) A 、平均寿命延长,女性长于男性 B 、平均寿命延长,男性长于女性 C 、平均寿命缩短,女性长于男性D 、平均寿命缩短,男性长于女性23、图中金字塔示意图所示的亚洲某国,最可能是( ) A 、中国B 、日本C 、印度D 、泰国CDBBD/BDBBB/CCACA/CBABB/BAB (一)选择题1、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定时期内 A 、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相减的得数 B 、人口生育率与死亡率相减的得数 C 、新出生人口的百分比D 、人口生育率与出生率相减的得数 2、下列各大洲中,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最低的是 A 、大洋洲 B 、亚洲 C 、非洲 D 、欧洲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二战前世界人口增长缓慢 B 、二战后发达国家人口增长迅速C 、目前世界净增人口主要位于发展中国家D 、目前世界人口在不断下降下图是1997年四个大洲(亚洲、非洲、欧洲和北美洲)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读后完成4~5题。
4.能够表示欧洲人口增长模式的是A.①B.②C.③D.④ 5.①比③人口死亡率高的原因是A.③的生活水平高B.①的环境污染严重C.①的人口老龄化严重D.③已完成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1.02.03.04.01.02.0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①②③④6、人口增长模式的变化首先从A、出生率开始B、死亡率开始C、自然增长开始D、生育率开始7、目前,多数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是A、“原始型”模式B、“传统型”模式C、“现代型”模式D、“传统型”向现代“型过渡”阶段8、“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人口的出生率低的原因是A、工业和城市人口比重增大,不再需要多生子女从事农业生产B、节育措施普及C、现代科学和技术飞速发展,推动了社会进步和生育观念、生育行为的变化D、儿童衣、食、教育花费多,人们晚婚晚育,家庭规模小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欧洲所有国家的人口已连续多年出现负增长B、非洲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增长模式正在向“传统型”模式转变C、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已基本步入“现代型”D、我国由于大力开展计划生育工作,人口增长模式已属于“传统型”10、自然增长率最高的人口再生产类型是A、原始型B、传统型C、传统型向现代型过渡阶段D、现代型11、关于三峡库区的移民,正确的叙述是A、移民的原因是因为三峡库区生态环境脆弱,人口环境承载量小B、移民是为了更好的就发展,是一种自发的行为C、库区移民大部分实行外迁异地安置,小部分就地“后靠”D、是在社会经济因素起主导作用下发生的12、由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人口迁入地变为迁出地的是A、亚洲B、欧洲C、拉丁美洲D、澳大利亚13、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地理大发现后的人口迁移主流是①旧大陆移向新大陆②新大陆流向旧大陆③已开发国家流向未开发国家④未开发国家流向已开发国家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4、改革开放后我国人口迁移的特点是A、自发性迁移减少B、移民的目的主要是务工和经商C、人口迁移主要流向西部地区D、人口迁移主要流向边疆地区15、美国有很多老年人在退休后向南方的“阳光地带”迁移,主要影响因素是A、气候条件B、地形条件C、水源条件D、政府政策16、影响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是A、自然因素B、经济因素C、政治因素D、文化因素17、下列有关人口合理容量的说法正确的是A、人口合理容量在不同的地区往往是相同的B、发达国家的人口合理容量一般小于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合理容量C、某地的人口数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相当,表明人口与其赖以生存的物质资源基本协调D、人口合理容量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需要达到的最大人口数量18、为了解决我国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的矛盾,应实行的基本国策是A、保护有限的土地资源B、计划生育C、大力开发自然资源D、实施退耕还政策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某地的实际人口数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相当,则人口与其赖以生存的物质资源基本协调B、某地的实际人口数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相当,则人口与其赖以生存的物质资源之间会出现不可调和的矛盾C某地的实际人口小于人口合理容量,则会导致该地的资源遭到破坏D、某地的实际人口大于人口合理容量,则该地的资源会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20、对地球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对地球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共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B、乐观者认为,未来人口不会达到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C、悲观者认为,现今世界的人口太多,已经接近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D、虽然对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方法不同,但结果不会相差很多1、A2、D3、C4.A5.C6、B7、D8、C9、C10、B11、D12、C13、C14、B15、A16、B17、C18、B19、A20、B(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世界人口增长的总趋势是人口不断增长B、工业革命前世界人口呈现负增长C、工业革命后的欧美国家人口出现了负增长D、20世纪后半叶开始世界人口增长幅度明显下降2、下列大洲人口最多的是A、欧洲B、南美洲C、非洲D、亚洲3、不同国家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A、具有同步性B、目前已经完成转变的是发达国家和地区C、从出生率迅速下降开始D、发展中国家人口转变的速度都较慢4、有关“现代型”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说法,正确的是A、“现代型”的人口再生产类型出现于产业革命时期B、其特征主要表现为人口的负增长C、“现代型”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国家往往会出现人口的老龄化问题D、人口自然增长率低是其区别于其他人口再生产类型的主要特点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目前的发达国家总体上人口的死亡率高于人口的出生率B、目前的发展中国家总体上属于较高出生率和较低死亡率的“传统型”C、欧洲国家由于营养好,肥胖人口较多,人口的死亡率高于出生率D、欧美国家由于人口老龄化,人口的死亡率高于出生率6、有关“传统型”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说法,正确的是A、出生率的不断下降是其主要特征之一B、死亡率的不断下降是其主要特征主之一C、大多数的欧洲和大洋洲国家是“传统型”的典型D、美国、加拿大等少数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传统型”为了摸清全国人口状况,国家组织了第五次人口普查.这次普查除了投入更多的人力外,国务院还强调对各外资企业、三资企业和娱乐场所要认真登记.据此完成7~8题.7、第五次人口普查与前几次相比,统计难度更大的原因是A、近几年人口增长过快B、人口分布极不平衡C、国内自发的人口迁移D、大量的国际人口迁移8、在预测人口数量未来动态变化时,主要的信息来自①男女性别比例②出生率③死亡率④迁移率⑤人口密度⑥现有人口数量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④⑤⑥9、人口普查表明,近年来城市人口增长很快,下列原因分析正确的是A、城市人口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都快B、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缓慢,机械增长较快C、城市人口自然增长较快,机械增长趋缓D、主要受国际移民影响10、“安史之乱”所引发的人口迁移最大意义是A、使人口逐步扩散到我国的每一个地区B、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人口的地理分布格局C、我国人口的地区分布中心由黄河流域移到了珠江流域D、使我国北方人口首次超过了南方人口11、欧洲人大规模地向美洲迁移开始于A、奴隶社会B、哥伦布发现新大陆C、产业革命后D、20世纪初12、我国大庆、攀枝花等城市曾经吸引了大量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A、交通条件的改善B、政府政策的影响C、大量耕地的开垦D、矿产资源的开发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们迁移的动机大多是为了获得更好的经济待遇B、总体来说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自然环境的变化C、人口是否从某一地区迁往另一地区主要看迁入地区的人口密度D、人口由城区迁往郊区是发达国家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14、下列属于影响人口迁移因素的是①社会变革②自然灾害③经济差异④民族、宗教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15、造成人口移动最为直接的原因是A、地区间自然环境的差异B、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C、地区间人口密度的差异D、地区间文化的差异16、下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部分国家或地区人口移动方向的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