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中政治教学教案3篇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编写教案有利于教师弄通教材内容,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教师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0高中政治教学教案,希望大家喜欢!2020高中政治教学教案一《哲学的伟大变革》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哲学的伟大变革》下面我将从以下几方面展开说课;首先是教材的分析;本课是必修四《生活和哲学》第一单元第三课第二框题的内容。
本框主要内容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它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
学习本框内容对学生来讲,将有助于他们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分析解决遇到的社会问题。
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接下来是学情的分析高二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思维能力有一定提高,思想活跃,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形成时期,对一些社会现象能主动思考,但尚需正确加以引导,激发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兴趣。
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生情况的分析,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识记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的内容。
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的观点及其发展的理论。
2、过程方法目标:运用发展的眼光观察问题的能力,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遇到的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在实践活动中的科学探索精神和革命批判精神,培养与时俱进的品格。
当我们全面分析了教材、学生并确立教学目标后,就不难理解本节课的重难点了。
教学重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这是由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了三个统一,这三个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以往一切旧哲学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理论。
教学难点是:实践的观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占有的重要地位。
这是由于:实践的观点的重要地位以往的教科书没有深入讨论,它是难点,就在于以往我们仅仅把实践和认识联系在一起,而没有看到实践的观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它不仅仅是一个认识论概念。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我确立了以下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用案例更加通俗易懂,利于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
讨论法:针对某些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促使学生学会在学习中解决问题。
讲授法:通过教师对教材有逻辑的分析,引导学生系统掌握知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体,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
这节课指导学生的学法主要采取:体验式学习、交流合作学习、分析归纳式学习。
下面,我将着重介绍我的整个教学过程环节:首先是,导入新课部分首先,通过引导学生回顾上一框题内容,紧接着多媒体展示材料:19世纪三四十年资本主义社会矛盾更加尖锐。
并设问,当时的无产阶级如何反对资本主义压迫剥削,为什么失败了呢?(这样呢,既回顾了上一框题内容,又通过材料自然引出新课,激发学生探究_为新课学习奠定基础)下面是讲解新课部分为了讲清楚知识点——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板书)首先,多媒体展示材料:19世纪的无产阶级运动问题探究:19世纪的无产阶级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有什么关系?学生合作思考,教师给予总结-1、马哲产生的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板书)并介绍三大工人运动的一些资料,扩充学生知识面。
(这样设计,用历史材料再现,引导学生回顾历史,深入思考,结合背景,有助于知识的掌握,教师的讲授,进一步加深理解)进一步用多媒体展示材料一:19世纪开始,自然科学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材料二:德国古典哲学并且设问探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还有那些基础呢?引导学生小组讨论,派代表回答,教师给予一定学法指导,并且通过有针对性讲解,从而掌握知识点——2、马哲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三大发现3、马哲的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板书)(积极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主动建构知识,教师给予一定指导,这样是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下面创设问题情境:课件展示课本第20页探究材料。
问题探究: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无论唯物主义还是辩证法思想,都具有局限性?并且多媒体补充一些知识背景,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在此基础上,教师逐步讲解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1.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2.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3.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板书)并且为了突破难点,进行拓展探究:三个统一的关键在于实践的观点。
(这样设计呢,因为这块知识较抽象,需要教师详细讲解,在讲清重点的基础上,才能突破难点的学习,难点主要通过探究和实例讲解并和学生互动,加深理解)本框题的第三目内容——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板书)由于这部分内容在《政治与生活》中有所涉及,所以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并且邀请三位学生和全班一起分享其中的一块内容;1._想2.邓小平理论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板书)(这样设计,旨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并且发挥学生主体地位,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素质)接下来呢是课堂小结,引导学生根据板书巩固知识。
(这里我运用的是提纲式板书:这种形式的板书能够突出课文的重点,便于学生抓住要领、把握内容、加深印象,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布置作业:也就是教学评价环节题目的量较少,有助于学生减负。
同时也能起到拔高的作用。
谢谢大家,我的说课就到这里。
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板书设计:哲学的伟大变革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1、马哲产生的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2、马哲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三大发现3、马哲的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1.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2.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3.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1._想2.邓小平理论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模拟上课:哲学的伟大变革——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一、诞生的三大基础英国宪章运动1、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法国里昂工人起义(三大工人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同学们,回顾上一框内容,主要是有两大方面,一是哲学与时代的关系,二是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在哲学与时代的关系中,我们明确了: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在学习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时,我们明确了两个具体内容,第一、哲学通过对社会的弊端、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观念、解放人们的思想。
即哲学可以更新观念,解放思想,第二、哲学能预示和指明社会前进的方向,指引人们追求更美好的未来,即哲学可以指明社会前进的方向。
学习这些内容让我们了解到,哲学对社会的巨大作用,特别是我们要找到一个时代的真正哲学,那样,才能让哲学真正发挥它的功效。
那么,现在我们找到了这个时代的真正哲学了吗?在我们中国,经过几代人的探索和实践,我们终于找到了对中国近现代社会起促进作用的真正哲学,它就是——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下面,首先我们来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也就是三大工人运动上节课后老师让大家回去查找三大工人运动的资料,下面请三位同学来和大家分享下好的··谢谢首先是英国的宪章运动持续12年之久,当时的维多利亚女皇每天的收入是164镑17先令60便士,她的丈夫亚尔伯特亲王的收入是104镑20先令,而千百万工人每天每人的收入只有两三个便士。
广大人民要求取得普选权,以便有机会参与国家管理,以求改变英国社会的不公平现象,从而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宪章运动。
英国人民的宪章运动出现过三次_1836年伦敦工人协会的成立,协会在1837年向国会提出一份_,该_于1838年5月8日以《人民宪章》的名称发表,宪章运动由此得名。
1842年的英国经济危机,促使宪章运动第二次_到来。
1842年5月2日,浩浩荡荡的工人队伍来到国会下院,宪章派全国协会的负责人向下院递交了全国宪章派第二次_。
1848年,在欧洲大陆革命风暴的推动下,宪章运动再度高涨,并出现了第三次_法国的里昂工人起义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反对资本主义剥削压迫的两次武装起义。
里昂是当时法国的纺织业中心,盛产丝绸。
纺织工人生活贫困,屡次要求增加工资,改善待遇,但均遭到拒绝。
1831年11月和1834年4月,忍无可忍的纺织工人两次反动起义,宣布“工作不能生活,勿宁战斗而死“,并要求建立民主共和国,起义遭到血腥_德国的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1844年6月初,普鲁士王国西里西亚部分纺织工人迫于生活无奈要求增加工资,带工头以殴打工人作为回答,引起了广大工人的不满,此时便成为工人起义的导火索。
1844年6月4日,德国西里西亚欧根山麓两个纺织村镇彼特斯瓦尔道和朗根比劳,爆发了纺纺织工人反对资本家的剥削和压迫的自发的起义。
3000多名纺织工人为反抗封建主、资本家的剥削发动起义,英勇战斗了三天,最后遭到_现在大家对这三场运动有了一定了解,那位同学愿意来分享自己的看法感想·····好的··还有那位同学恩好大家刚才都提到了这些斗争震撼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将工人运动推向_标志着无产阶级已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但是,由于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和先进政党的领导,这些运动先后失败。
其实,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的丰富经验,为这个科学理论的产生提供了现实的经验,马克思主义及其科学的产生标志着无产阶级从自在阶级发展为自为阶级。
2020高中政治教学教案二《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教学准备教学目标1、识记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2、理解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权利与义务的关系、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3、运用实例说明如何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积极参与政治生活。
教学重难点理解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理解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回顾上一节学习内容,提出问题: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公民有哪些政治权利和义务?如何行使公民的政治权利?(二)进行新课一、神圣的权利,庄严的义务1、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教师活动:指导学生仔细阅读第8-9页,同时提出问题:什么是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哪些内容?(1)、含义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就是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表达意愿的权利和自由。
它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等。
(2)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