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提高

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提高

龙源期刊网
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提高
作者:丁金秀
来源:《读与写·中旬刊》2019年第12期
摘要:语文教学本应该作为传播知识,弘扬中国五千年悠久文化的有效途径而备受广大青少年的喜爱。

但是在当今教育体制的影响下,语文教学却给教育工作者帶来了强大压力。

一味地追求高分数而忽略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进而使得语文教学严重偏离了我们的教育初衷。

为此,本文就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语文教学;人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35-0026-01
中国自古以来就被称为大国。

这不仅仅因为其地域广阔,资源丰富,人口众多……更是因为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文化奠定了中国在世界成为文化大国的地位。

然而随着世界经济、科技、文化的不断发展,中国只能算是教育资源大国,却无法迈入教育强国之列。

然而中国的发展必须依赖国人素质的不断提高,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加强国文,即语文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尤其是中学语文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因为处于中学阶段的青少年,他们的个人修养和文化素质直接影响甚至决定了国家未来的发展。

然而纵观当今的中学语文教学,我们不难发现今天的语文教学与我们的教育初衷发生了严重偏移。

家长、学校、社会一再地要求分数的提高,而忽略了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

那么,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该如何通过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个人素养呢?我认为我们应该在语文教学中更多的体现人文主义精神。

中学阶段是实施人文主义教育的黄金时期,在中学教育中,关注人文主义精神的培养将对学生的整个人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要真正提高中学生的人文素养,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变。

首先,更新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教育教学市场化、功利化的趋势也越来越严重。

因此,在传统的语文教育教学中,无论是家长,还是学校都更加关注学生的分数,而非学生作为个体的人的发展。

所以教师在课堂授课中就容易照本宣科或者是强行灌输知识。

也正是由于过分重视学生的终极性评价,教师在授课的过程当中也就往往忽视学生个体的独特性,同时也抹杀了学生个体的内在价值。

但是,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变化,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发展变化,传统的语文教学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时代需要的不是分数上的“状元”,而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而课改要求中的人文主义教育理念恰恰符合这一教育需求。

人文主义教育理念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语文教育教学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充分发挥学生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