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概论期末考试试题一、名词解释(5题,4分)1、新闻价值的要素 P291新闻价值要素是指新闻事实自身具备传播价值的主要因素,也叫新闻价值标准,它是新闻传播者对新闻事件进行选择的主要依据。
包括:新鲜性、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和趣味性。
3、硬新闻、软新闻 P36-37硬新闻:题材较严肃,着重于思想性,指导性和知识性的政治、经济、科技新闻。
软新闻:人情味较浓,写的轻松活泼,易于引起受众感官刺激和阅读视听兴趣,能产生即时报酬效应的新闻。
4、徐宝璜最先在国内开设新闻学课程的大学教授,主张报纸应具有独立的社会地位,应代表国民提出建议和要求。
认为报纸的舆论是根据新闻而来,新闻又以正确的事实为基础,因此新闻中的事实正确与否决定舆论的健全与否,报纸在提倡道德,开启民智方面具有重要的职责和作用。
在我国新闻教育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被誉为“新闻教育界第一位大师”,和“新闻学界最初开山祖”。
5、新新闻主义是新闻界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一种主张,其认为传统的真实报道新闻事实的原则是墨守成规,应用小说的方法报道新闻可虚构,用艺术手法创造的新闻才是高于现实的作品。
6、新闻的起源起源于人类的社会交往,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出现的,是为了满足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
7、新闻的本源 P31新闻的本源是物质的东西,是事实,客观存在的,一定的。
事实是新闻的本源形态,任何处于传播形态的新闻不过是客观事实的反映陈述或摹写。
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事实在先,新闻在后,新闻是对事实的反映。
8、新闻的定义P25就是研究人类社会新闻现象和新闻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是将新闻现象作为一种客观必然的社会现象来研究它产生和发展的基本规律。
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
新闻是新近事实变动的信息。
9、舆论 P50在特定的时间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
10、喉舌论(1)、新闻媒体既是党和政府的喉舌,也是人民群众的耳目喉舌。
(2)、新闻媒体还要会倾听和观察,“耳目”与“喉舌”相结合。
(3)、即要充当喉舌,也要有主体性11、新闻的真实性 P227新闻真实性指的是在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必须合乎客观实际。
即表现在新闻报道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原因和经过都经得起核对12、新闻的新鲜性新闻事实的发生与报道之间的时间差越小,新闻价值越大包括两个方面,新闻所反映的事实要新,新闻对新的事实的反映要及时,要快13、新闻的客观性真实与客观形势的统一14、调查新闻学新闻记者的社会使命就是要主动勇敢的发现,捕捉重大黑幕丑闻,进行深入系统的调查报道,揭示背后的社会根源,推动社会的正常运行。
15、精确新闻学60年代出现于美国,指记者采访新闻时,运用调查,实验和内容分析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来手机资料,查证事实,从而报道新闻。
16、公民新闻指从新闻的采访,写作,到最后的编辑发布,都不假手于专业记者或编辑,完全由“读者”自己采写的新闻,而这些读者则被称为公民记者。
17、新闻价值观指人们对什么是新闻价值或什么样的关系才是新闻的价值关系的看法。
18、新闻控制是指国家、政党和社会团体通过物质资产、政策法规等手段对新闻传播行为进行的强制性管理和约束19、新闻自律新闻自律,新闻工作者及新闻媒介机构对所从事的信息传播活动进行自我限制或自我约束的一种行为。
二、简答题(5题,6分)1、新闻的基本特点是什么?P23(1)、真实性:构成新闻所报道的事件的所有具体事实必须实有其事,不能捏造、夸大、歪曲(2)、新鲜性:一是指新闻反映的事实要新,二是指新闻对新的事实的反映要快(3)、公开性:新闻信息的内容可以公开,新闻信息应该以公开的方式传播给公众2、新闻定义的理解应该把握哪几个方面?(1)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新闻是事实的报道(2)新闻所反映的事实必须是新近发生的(3)新闻事实只有经过传播才能成为新闻(4)新闻不是“见事就寻”,而是要选择重要的、有意义的、受众想知晓的。
3、简述信息和新闻的区别和联系。
联系:1、都是客观事物在人脑的反映,属于客观事实2、对于接受者都具有未知性,起到消除认识上不确定性的作用3、对于接受者都具有一定针对性,满足某种信息需求区别:1、内涵不同。
新闻重点是描述客观事物状态和趋势;信息反映事物发展变化2、外延不同。
信息包括对客观事物的所有反映手段和结果,而新闻只是其中一种反映手段和结果3、传播手段和作用范围不同。
新闻传播多种多样方式和手段,新闻信息通过大众传播迅速影响整个社会;而其他信息则通过多种渠道只能调整一定范围内的接受者的认识4、简述宣传和新闻的区别和联系。
联系:1、新闻与宣传都属于传播;2、现代的宣传主要是通过新闻媒介来进行的,报刊、广播、电视媒体为宣传者使用的工具;3、新闻事业脱胎于宣传活动区别:宣传重符号,新闻重信息;宣传重客观,新闻重事实;宣传重反复,新闻重新意;宣传重适宜,新闻重时效;宣传重操控,新闻重沟通;宣传有重点,新闻讲平衡5、简述新闻媒介的双重属性。
P105“事业性质,企业管理”是双重属性在当前我国的新闻事业中的外在表现形式。
这意味着新闻媒介是独立的法人,在经济上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依法纳税,但在政治上必须恪守党性原则,经济上则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则运行。
这样极大的解放了新闻媒介的生产力,给新闻媒介带来许多积极的变化。
比如形成了积极竞争的态势,更加注重人才的培养和设备的更新,更加注重受众的反馈,也更加重视自身的管理。
6、简述新闻事业的一般功能。
P116-118(1)沟通情况,提供信息(2)进行宣传,整合社会(3)实施舆论监督(4)传播知识,提供娱乐(5)作为企业,赢得利润7、简述中国新闻事业的性质和特点。
P113性质:新闻事业既是党和政府的耳目喉舌,也是人民的耳目喉舌。
特点(1)中国新闻事业的最高宗旨是:在党的基本路线指导下,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全心全意服务于人民群众,促进现代化建设(2)自觉地接受共产党领导,无条件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国家的法令法规(3)实行“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工作路线。
(4)以党报为核心的多品种、多层次媒介并存的格局(5)属于国有资产,是全民所有(6)基本上实行“事业性质,企业管理”的运行方式8、简述新闻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P1(1)新闻理论:研究新闻现象和新闻活动的基本规律。
重点研究新闻事业的性质、任务、作用、发展规律,以及新闻工作的原则、方法等(2)新闻史:研究古今中外人类新闻的历史,特别是新闻事业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还包括新闻思想发展史,新闻界人物史等(3)新闻业务:即采、写、编、评、摄(4)媒介经营管理: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产出9、中国第一批新闻学学术著作。
徐宝璜《新闻学》1919年出版—中国新闻史上第一部新闻学专著。
邵飘萍《实际应用新闻学》1923年出版—中国第一本新闻采访学著作。
《新闻学总论》任白涛《应用新闻学》1927年出版戈公振《中国报学史》1927年出版—中国第一本新闻发展史著作。
《新闻学撮要》10、如何理解新闻的本源是事实?从本质上说新闻是信息,新闻的本源是新闻事实,但是新闻不是新闻事实本身新闻是一种真实的信息,新闻不仅具有客观的事实根源,而且是与客观对象向符合的一种事实新闻,真实是新闻不可缺的新闻是一种人工化的信息,是一种主观化过程信息,这意味着新闻在其产生过程中有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参与,这种参与有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新闻是一种新鲜的信息11、如何理解新闻的真实性。
P230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坚持新闻真实性是新闻工作的起码要求,也是最高要求,新闻必须真实,是新闻工作的第一信条。
我国新闻事业之所以要坚持新闻的真实性,是出于对党和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的崇高责任感:坚持真实,才有助于党和人民正确认识客观世界,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
只有坚持真实,才能坚持真理,我们的宣传报道才会有力量,人民才会跟着共产党走只有坚持真实,才能切实加强党和人民的联系,才能使人民和党心连心。
只有坚持真实,才能使我们的新闻事业取信于民,赢得人民的尊敬和信任。
只有坚持真实,才能“让中国了解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营造有利于中国发展的良好国际氛围12、简述新闻的五要素及其作用。
P33发生的主角 who,发生的事情 what,发生的时间 when,发生的地点 where,发生的原因 why,事情经过 how作用:有助于记者在采访新闻时迅速弄清每一个事实要点有助于记者迅速在抓住新闻的重点,尤其在新闻导语的写作中13、简述新闻价值要素的内容新闻价值要素是指新闻事实所包含的足以构成新闻的特殊素质及其表现形态,满足社会需要的总和,是客观事物的属性与人为需要的统一。
主要属性包括,客观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体,发展变化性。
五大要素包括:重要性、显著性、时新性、接近性、趣味性14、简述新闻价值判断的标准。
首先要包含能引起社会各种人共同兴趣的素质:时新性、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趣味性其次,在采集新闻的过程中要注意,不能过度的去要求猎奇、追逐耸人听闻的消息,要回吸取其积极的一面,也要防止消极的一面15、简述影响新闻价值实现的因素。
新闻本身所包含的价值要素新闻政策商业利益影响具体的新闻工作:传播者能力素质、新闻记者职业道德、新闻传播环节16、简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主要内容。
1、要根据事实来描写事实,不能根据希望来描写事实。
2、新闻是社会舆论的纸币,具有流通和中介作用。
3、新闻是社会的耳目和社会的捍卫者。
4、新闻是对当权者的孜孜不倦的揭露者。
5、新闻是人民日常思想和感情的表达者,是人民千呼万应的喉舌。
6、新闻具有连植物也具有的内在规律性。
7、新闻作为一个整体处在一种有机的运动过程之中。
8、出版自由是一种基本的自由,是实现其他自由的保证。
9.新闻媒介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即宣传工具,必须无条件的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阵,政策,法规条令。
17、简述社会责任论报刊理论的内涵。
1、报业应当享有新闻自由,反对集权对报界的控制;2、人类的思想和行为并非完全合于理性,报业自由的放任主义是有害的;3、报刊必须承担社会责任,新闻自由以社会责任为规范,报道新闻要正确而有意义;4、政府应对报业滥用自由加以干涉,对正当的自由加以保护和支持。
18、新闻事业的特征。
1 新闻事业在社会整体形态中的意识形态定位,决定了它影响社会生活的非强制性。
2 作为信息产业的一种,新闻事业最突出的活动就是传播新闻。
3 与社会权力系统的接近性。
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它甚至与权力系统一体化。
4 与生活联系的紧密性和全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