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2018年环保限产专题分析报告

2017-2018年环保限产专题分析报告

2017-2018年环保限产专题分析报告(此文档为word格式,可任意修改编辑!)2017年11月正文目录环保限产强度日益增大 (4)环保限产执行力度趋严 (5)以史为鉴限产影响几何 (6)限产限什么?如何限? (6)对钢铁产量的影响 (8)对钢材需求的影响 (11)环保限产扰动钢价走势 (12)山雨欲来风满楼 (15)史无前例的限产 (15)对钢铁产量的影响 (16)对下游需求的影响 (19)供需双杀,钢价何去何从 (20)相关建议 (21)风险提示 (22)图表目录图表1:“会议蓝” (4)图表2:北京14-16年AQI指数 (5)图表3:钢铁相关保政策 (6)图表4:钢铁冶炼工艺流程 (7)图表5:环保限产事件梳理 (8)图表6:唐山地区高炉开工率(%) (9)图表7:唐山地区空气质量状况(AQI) (9)图表8:唐山建材产线统计 (10)图表9:G20峰会环保相关安排 (10)图表10:G20周边钢企限产调研数据 (11)图表11:G20期间浙江下游限产估计 (12)图表12:重大事件期间钢价走势 (13)图表13:会议前后钢价对比 (13)图表14:产能收缩使得供给曲线变得更为陡峭 (14)图表15:钢价弹性增大(元/吨) (15)图表16:“2+26”城市空气质量改善目标 (16)图表17:唐山地区钢厂生产情况 (17)图表18:“2+26”城市钢铁产能及限产方案 (18)图表19:不同限产范围假设下采暖季钢铁产量变化 (18)图表20:不同限产强度下固定资产投资下降幅度 (20)图表21:2017年供需结构预测 (21)图表22:钢铁上市公司估值及弹性比较 (22)环保限产强度日益增大随着重大会议召开在即以及采暖季的临近,京津冀及周边区域相关城市关于环保限产的政策颁布和施行开始加速推进。

不同于之前针对重大会议或者重污染天气而进行的短时间紧急限产,此次针对2017-18年采暖季所进行的限产不论是从时间跨度还是强度来看都是史无前例的,势必会对行业供需面产生重大影响。

近期市场预期在需求下滑和供给收缩之间来回摆动,库存变化造成商品价格的剧烈波动。

针对市场分歧,我们拟通过回顾对比过往环保限产案例,并结合最新限产政策方案来量化分析后续采暖季限产对行业供需层面的影响;限产成效日渐显著:钢铁行业的限产行动从2003年至今从未停滞,然而2003-2014年长达十余年的限产过程因为各种原因收效甚微。

近几年从环保角度出台的“限产令”对钢企生产、钢价的影响愈加明显,落实到社会的影响就是公众对于“会议蓝”效果的认可和期待,反映出政府政策出发点及落实强度已经发生了质变。

图表1:“会议蓝”环保限产执行力度趋严2014年3月底,北京经历了当年PM10浓度最大的一次沙尘天气,空气里弥漫的沙尘尚未消散,一项严格的空气污染应对措施随之出台。

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实施限制生产、停产整治办法》于2015年1月1日起执行,由于新《环保法》增加了按日计罚、查封扣押、行政拘留等条款,加大了处罚力度,被称为“史上最严环保法”。

这也意味着,从2015年开始,企业将面临着一个更严格的环保执法环境。

在新版《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中,应急措施也进一步升级:扩大了工业企业停、限产措施的范围,将空气重污染停、限产企业数量由现行的141家重点企业,扩大到除保障城市运行外的全市大气污染排放主要工业企业。

随着政府层面对于企业限产的监察处罚力度增大,北京市空气质量不断改善,2014-2016 年空气质量指数(AQI)平均数由120降为113、104;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由183天升至203、213天;图表2:北京14-16年AQI指数环境治理加速推进:近年来,随着空气污染的不断加剧,尤其是针对京津冀重点区域,相关部门密集出台了一系列与钢铁行业相关的重要环保政策,在重大会议召开、雾霾加剧等特殊时期对钢铁等重污染行业实行紧急限产以保证空气质量。

环保部门加大环保督查巡视力度,查封大批偷排污染企业以及失职地方政府,钢铁限产措施执行力度日趋严格,对行业供需及市场情绪开始产生实质性影响。

图表3:钢铁相关保政策以史为鉴限产影响几何限产限什么?如何限?根据钢铁企业实地调研情况,我们了解到此前环保限产主要是针对铁前系统。

所谓铁前系统,简单来讲,是冶金行业对包括矿山、烧结、球团、焦化、原料、炼铁生产运输系统的统称。

环保限产的主要措施是限制烧结机生产和延长焦炉的出焦时间,从而在原材料供应环节达到限产目的。

在重污染天气出现时,京津冀区域内相关地区政府根据污染级别,启动《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预案响应级别包括红色预警限产、橙色预警限产等四个级别。

根据公司调研情况来看,红色预警期间钢铁企业限产50%,橙色预警限产30%。

此外,在重大会议召开前期及期间,相关地区也会采取限产措施,保障会议期间的空气质量;图表4:钢铁冶炼工艺流程限产事件频发:近年来,我国召开数次重大会议,会议召开期间及之前大都采取较为严厉的行政手段限制包括钢铁在内的重污染行业生产活动。

从2014年北京APEC会议到2017年北京两会,重大会议期间行政干预的力量对钢铁企业的生产经营以及钢价的走势产生了较大影响。

此外,近两年华北地区雾霾天气频发,相关地区政府制定《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预案》,采用临时限产的方式以缓解雾霾。

图表5:环保限产事件梳理对钢铁产量的影响限产政策对产量限制作用明显:限产最直接的影响也就是对生产设备产能利用率的限定,即缩减钢铁产量。

以唐山地区为例,在环保限产期间,可以观测到高炉产能利用率有明显的下降趋势,反映出环保限产对当地钢铁产量产生较大影响,限产同期空气质量状况的明显好转也间接印证了这一观点。

为了更好的凸显限产效果,我们进一步将历次环保限产按照历时天数分成“高”、“中”、“低”三个等级(在图中对应黑色,红色,黄色条状区域)。

总体上来看,限产级别越高,高炉开工率下降幅度越大,钢材产量受限程度越高。

当然也有例外,今年两会期间,唐山地区政府出台较为严格限产政策(包括延长出焦时间等),而当时的高炉开工率下降并不明显,同时AQI(空气质量指数)也并没有大幅度的下降,意味着大幅减产的现象并没有发生。

我们推测可能的原因包括高盈利状态下政策落实力度不够、对环保达标企业较为宽松、钢企提前进行原材料备货等。

下面我们以APEC、中东欧、G20峰会三个案例来详细解读:图表6:唐山地区高炉开工率(%)图表7:唐山地区空气质量状况(AQI)APEC会议(2014.11.5-11):会议期间,重点控制区域全程启动企业停产、限产和施工工地停工措施。

我们以唐山作为切入点分析APEC会议限产政策给周边钢铁企业产能端造成的影响。

选择唐山理由有两点:一、唐山钢产量占河北全省比例50%左右,同时唐山与北京的距离恰好在二类重点控制区域的边界上;二、河北粗钢产量占全部限产省份比例高达60%且位于环境保障核心区域。

唐山建材产线约108条,其中直供产线为58条,调坯产线为50条。

受会议影响,唐山本地建材调坯企业产线共50条,其中长期停产条数28条,正常生产的产线停产22条;图表8:唐山建材产线统计中国-中东欧国家地区领导人会议(2016.6.16-17):本次会议是唐山世园会召开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次活动,因此相应的空气保障措施也是较为严格的一次。

假设地方政府对50%烧结机进行限产,实际减产规模30%,停产时间从6月14日至21日共计8天;G20峰会(2016.8.22-9.6):在G20峰会前后,对污染性企业采取“短期”的停产措施。

浙江、江苏、上海、山东等省份纷纷出台了相关的措施以保证会议期间的空气质量。

其中浙江省内8月22日起,高炉、转炉、轧钢各减产50%;8月30日起,烧结机全停,9月6日恢复生产。

轧钢、烧结机直接影响钢材的生产,该指令意味着浙江省钢材停产50%状态维持5天(实际减产30%),停产100%(实际减产70%)维持10天。

图表9:G20峰会环保相关安排图表10:G20周边钢企限产调研数据对钢材需求的影响限产除了对供给端产生影响外,还会压制下游需求。

钢铁行业下游限产主要集中在建材领域,限产方式主要有直接和间接两种。

前者主要指的是对建筑工地的停产限产,后者通过实行交通管制,限制工地所需的钢材等原料的运输,达到限制工地开工的目的。

当然,由于钢铁行业下游需求较为分散,且不像对生产端有明确的比例限定,因此量化判断难度较大;APEC会议:涉及区域广,停产时间集中。

11月3日零时至11月11日,北京市行政区域内的所有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现场停止一切施工作业(抢险抢修工程除外)。

施工现场的渣土、砂石、水泥运输车和混凝土搅拌运输车严禁上路行驶。

对渣土运输、货运车辆以及外埠进京车辆实施管控;河北省提出,会议期间,将对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污染源采取强制性减排措施。

重点区域内的881处建筑施工工地也将停止作业;山东省在会议期间全省2534个各类产生扬尘污染的建筑工地停止作业;天津市确保会议期间全市315 家建筑工地、83家拆迁工地、38家市政工程和15家水利施工工地停止土石方作业和工程渣土运输;中国-中东欧主要领导人会议:涉及区域小,停产时间集中。

会议期间对部分道路实施限制性交通管理措施。

唐山市中心区范围内,对非营运小型客车、微型客车实施尾号轮换限行措施;活动会场周边区域内部道路禁止小型货车(含持有通行证)通行;唐安路禁止重型、中型货车通行。

施工工地等行业涉及挥发性有机物排放工序的企业全部落实了停产、停工措施;G20会议:涉及区域广,停产时间长。

浙江省官方确认的下游停工时间为8月26日-9月6日,但是在8月初开始实施水上交通管制,8月中旬开始实施货车运输管制。

交通管制的提前进行极大的限制了工地原料的运输,以会场为中心辐射区域8月中旬起开工率极低。

经过测算杭州中心城区(50公里范围内)月度消费量大概在60万吨,杭州(100公里范围)月度消费量在100万吨,杭州中心城区至少停工1个月,预计影响杭州中心城区需求在60万吨。

杭州以及周边(100公里范围)整体可能停工20天,由此测算杭州地区整体需求可能会减少86.5万吨。

在一级管控时间内建筑施工停工范围可能扩展到300公里,以停工10天计算,影响主要区域主要包括宁波,预计影响消费量在10 万吨。

因此总计G20期间浙江地区建材消费量大致减少100万吨。

图表11:G20期间浙江下游限产估计环保限产扰动钢价走势会议前期钢价上涨:我们以近几年主要的环保限产会议事件为例,来分析对钢价的影响。

考虑到会议限产一般在会议前1-2周开始实施,我们划分会议前十天、期间、后十天三个阶段来解析钢价变化。

出于行政环保压力,会议前期地方政府会发文限制钢铁等高污染行业生产活动,减少污染物排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