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概述一、图形设计的含义图形:是经过设计以说明某种信息、思想、和观念的视觉形式。
图形:在日常用语中是指通过绘制所表现的形象。
指书画刻印的作品,或说明性的图画。
总之,它是经过设计以说明某种信息、思想和观念的、用于传播的视觉符号。
图形设计与美术作品区别:美术作品的主要功能:审美性图形设计的主要功能:说明性美术家进行美术创作,主要是着眼于美术作品本身,通过美术作品来反映自己的思想感情,以引起欣赏者的共鸣。
设计师进行图形设计,主要是着眼于传播,设计师通过图形的大量复制和传播,来传达特定的信息、思想和观念,以期为传播对象所广泛接受。
二、图形设计的起源与发展图形设计起源:1. 岩画 2. 部落标志的图腾图形设计经历的三次重大发展:第一次重大发展源于原始图形向文字的转化。
第二次重大发展源于造纸与印刷术的发明。
第三次重大发展源于产业革命。
艺术与技术的统一1919年德国魏玛包豪斯学院。
三、图形设计与现代绘画艺术现代绘画艺术的各种流派,不满足于传统艺术对客观世界的摹写,而是力图在艺术作品中反映艺术家本身的主观世界,这种创作思路与图形设计有许多契合之处,从而也给现代图形设计以程度不同的影响。
(一)立体主义立体主义:立体主义画家主张,同一个物体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以多个视点进行观察分析,并以观察所得的感觉,去构成一个有节奏感的、多维的组合空间。
该流派提出了一个独立于客观世界的艺术空间的新概念,这个概念给图形设计的思维开拓了崭新的领域。
(代表人物:毕加索)影响最大的一个流派。
(二)野兽主义野兽主义:突出贡献是破除了传统造型理论对色彩的束缚。
“野兽”一词,特指色彩鲜明,不拘一格,不管客观事物的外观如何,自由地运用强烈的色彩,构成以抽象的色块和线条组合起来的图景。
(代表人物:马蒂斯)(三)抽象主义抽象主义:抽象主义者把客观世界各种物体形状抽象化、简单化、从而抛弃了客观世界各种物体具象的外壳,然后进一步把各种抽象的形体有机地组合成有节奏的、互相协调的、具有艺术韵味的图像。
(代表人物:莫里斯)(四)超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认为,梦境与幻想往往是最具魅力的,值得重视的。
超现实主义者不以反映客观世界为满足,而是努力探索人的内心世界,把它看做是内部现实,并将梦幻与现实这两种内外现实统一而形成一种称做“超现实”的境界。
(代表人物:达利)超现实主义:现实主义”是一种基本的创造方法,即客观的去观察现实生活,并客观准确地表现现实生活的外在形式与内在本源。
“超现实主义”是在它之外的存在,梦境、错觉、欲望、痴想、抽象、仿生、暗示、非理性、癫狂等。
超现实主义直接启示:现代图形设计中的综合性联想创意。
四、图形的功能图形的功能:1. 直观性 2. 可信性 3 . 生动性 4. 鲜明性 5. 通用性 6. 形象传播的准确性五、图形的设计观念图形的设计观念:1. 以传播为目的 2. 以策划为先导 3. 义创意为内涵 4. 表达力求完整 5. 形式力求简明 6. 手段力求多样第二章图形设计的程序图形设计过程的五个步骤:第一,研究设计任务。
第二,确定主题思想。
第三,选取设计素材。
第四,安排图形结构。
第五,选择表达方式。
第一节研究设计任务(一)为什么要提出这项设计任务?根据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的需要。
任务的提出与政治背景、社会状况、经济形势有关。
(二)图形传播的对象是谁?设计目的不同,传播对象不同。
(如:老人、青年、学生、)(三)图形的传播媒介是什么?(如:招贴画、影视作品、网络等)(四)图形传播的社会环境怎么样?图形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传播的,在社会的特定时间与特定地点,有特定的社会情况,包括政治氛围、文化底蕴、风俗习惯。
第二节确定主题思想(一)主题的提炼主题:根据设计的目的和要求,设计者要对图形的基本内容进行大体的规划,在图形内容的范围圈定以后,还要找出内容的核心所在。
这个核心就是主题。
主题与图形的关系:主题是图形的灵魂,图形是主题的躯体。
主题思想通过图形表现自己,而图形的使命就是表达和传播主题思想。
主题的性能:1. 总结 2. 启示主题的提炼过程:主题思想形成之初,带有某些不确定性,故而可以用多种大同小异的语言文字来加以表达。
设计者经过多次反复地分析、联想和比较以后,再加以选择、修改,才能最终确定一种语言文字的表达方式,用以指导进一步的图形创意。
(二)主题的分析分析主题是在主题思想形成之后必须进行的一种思维活动。
分析主题思想:是把这些概念以及概念之间的关系,从主题思想的整体中剖析出来,分解出来,以利于创作思维活动的继续进行。
(三)主题的表现主题的表现过程:主题思想先分解为一批概念,再将这些概念转换为形象素材加以组合的过程。
第三节选取设计素材素材:图形是主题思想的体现。
主题思想是由一批看不见的概念有机地组成的,而图形则是由与这批概念相对应的视觉形象有机地组成的。
这些视觉形象就图形设计的素材。
图形与素材的关系:形象素材是图形设计的源泉,图形则是形象素材的升华。
素材的分类:一、具象素材二、抽象素材三、符号素材四、文字素材(一)具象素材具象素材:具象首先是指客观实体的直观形象,它生动地反映了实体的个性,而把共性掩盖在个性之中;影像是光源照射的结果,是实体形象的复制品;民间工艺和传统艺术,也都是实体形象的摹写与再现。
它们都反映了人脑对客观实体的表象即直观形象,都保留了实体生动的个性,因此,都是图形的具象素材。
具象素材包括:1. 实体形象 2. 影像 3. 民间工艺作品形象 4. 传统艺术形象1。
实体形象实体形象:意为实体、本体、物质的形象。
2。
影像影像:“光”是世界上一切视觉形象产生的根源,没有光就没有视觉形象。
而有了光就必然有投影,投影也是一种视觉形象,它是光在背景上所产生的实体象轮廓。
影像特点:简洁鲜明3。
民间工艺作品形象民间工艺作品形象:是民间艺人经过长期积累创造出来的,其艺术形象生动鲜明,是图形设计的丰富素材库。
(如:平面:木板年画、剪纸窗花、剪纸肖像、皮影戏人物造型。
立体:彩塑泥人、布娃娃、布老虎、木偶戏人物造型、雕塑。
)4。
传统艺术形象传统艺术形象:中外传统艺术,包括戏剧、舞蹈、摄影、绘画、雕塑等,有许多艺术成果,其形象优美,且为众多群众所熟悉。
(二)抽象素材抽象与具象的关系:具象是实体的直观形象,而抽象则是同类实体的概括形象。
抽象素材:是把同类实体的共性归纳起来,舍弃了它们直观的个性的形象。
抽象素材包括:1. 点 2. 线 3. 面1。
点点:人们凭眼睛能够看见的,是占有一定面积的。
典型的点:圆点点的相对性:图形中的点占有一定面积,在相对大的空间里被视为点,在相对小的空间中则可能被视为面。
点的多少引起视觉效果的不同:1. 单一的点,有集中视线的作用。
2. 两个或几个点,有使视线不断移动的作用。
3. 许多点排列成行,产生线的感觉。
4. 许多点聚集起来,形成面的感觉。
5. 一群点形成有秩序的大小、形态变化,产生虚实感、远近感、立体感。
2。
线线:不但有长度,而且有宽度。
线的变化引起视觉效果的不同:1. 线有粗细之分,粗线浓重,细线轻淡,由粗变细,可产生浓淡、轻重的变化。
2. 线有曲直之分,曲线柔和,直线刚硬。
3. 线有方向的区别,垂线有升降感,水平线有安全感,斜线有前进感,折线有力度感。
4. 一组线有秩序地排列,可以表现不同形状的面、面上的凸凹变化及其他变化。
3。
面面:是点的扩张、线的加宽,或者是点和线的集合。
面的形态可分为:1. 几何形态的面 2. 自然形态的面 3. 偶然形态的面 4. 不规则形态的面几何形态的面:起轮廓为几何形,由直线和曲线组成。
其基本形态有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并可在此基础上,通过分解、挖补和拼接,产生出各种复杂的几何图形来。
特点:简洁、明快、工整和机械的印象。
自然形态的面:是从自然界中找出原形,并加以适当整理而成的。
特点:自然的特征和纯朴的秩序性美感。
偶然形态的面:是于无意之中偶然产生的,是不由人的意志所能控制的偶发现象。
不规则形态的面:是故意造出来的不规则形态,能够有计划地表现形象和设计者的感情因素。
半抽象形态包括:1. 自然形态的面 2. 不规则形态的面(三)符号素材符号素材:符号在形式上采用了单纯化以至抽象化的造型方法,通过简练形象传达出深刻的意念。
(四)文字素材文字素材:如今的文字体系,大体上可分为方块字和拼音字两大类型,这两种不同类型的文字虽各有特殊性,但也有共同性:都是用不同的线构成的文字符号。
(注意:只有把文字作为图形的主体而进行创意设计是,文字才能成为设计的素材。
)(五)选取素材的标准选取素材的标准:1. 与主题思想及所有使用的概念有牢固的联系。
2. 为传播对象所易于接受。
3. 相关的素材能够互相结合。
第四节安排图形结构图形结构:是指图形的各个组成部分的搭配和结合。
(一)形象的组合形象的组合:将形象素材加以安排,组织成一个完整的图形结构。
形象的组合包括:1. 复合结构 2. 换置结构 3. 共用结构 4. 增殖结构 5. 矛盾结构1。
复合结构复合结构:是指将两个以上的形象糅合成一个整体,做到:“把众多合为单一”。
复合结构包括:并置、重叠、透叠。
并置:是将两个以上的图像有机地放在一起构成一个新形象,展现出新的视觉含义。
重叠:是将两种形象重合起来成为一体,传达一种新意。
透叠:是将两种以上的形象加以重合后,其中一个透光的形象显露出另一形象的被遮挡部分。
2。
换置结构换置结构:换置的方法,可比喻作“偷梁换柱”,埃及的狮神人面像和希腊神话中的人头马都是属于换置的类型。
换置有两种情况:1. 该局部与用以换置的形象十分接近,可以大致重合,这就可以进行“重象换置”。
2.两者虽不太相似,但大小相当,且边缘部分的形象比较接近,可以互相吻合,这样也可进行“嫁接换置”。
3。
共用结构共用结构:共用是指形与形的共存与转化,形体间互相融入对方的形象,形成两形或多形共存的有机整体。
共用结构:形成共生图形的相互依存,互生互长,呈现各自互借关系的一条轮廓线。
共用结构包括:1. 轮廓线共用 2. 图地转换(正负反转) 3.形象局部共用 4. 形象整体共用4。
增殖结构增殖结构:是将形体的某一个部分增多而仍然成为一个整体。
(如:佛教中千手观音和神话中二朗神三只眼的形象)增殖结构两种类型:1. 重复增殖 2. 动态连接增殖重复增殖:是使静态形体的某一局部增殖,以引起人们的注视。
动态连接增殖:是将动态形体的几个动作同时展现在一个统一的整体之中。
5。
矛盾结构矛盾结构:是在图形中存在着相互矛盾、不合理的现象。
矛盾结构包括:1. 悖架结构 2. 混维结构悖架结构:是以“三角棍架”为基本组形规律,它是一个外形仿佛正常,实际上却是绝不可能构成的极具视觉欺骗性的图形。
混维结构:是二维的平面图形三维化,和二维的平面形象与三维的立体形象结合在一个统一的图形之中,以加强立体形象的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