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家校共育心得体会_共10篇 .doc

家校共育心得体会_共10篇 .doc

★家校共育心得体会_共10篇范文一:学校家长教育心得体会学校家长教育心得体会在每位家长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同时,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是多么重要,同时也使我更加亲切地体会到,当教师难,做家长也难,做一个合格的家长更难。

做一个好的家长真是任重而道远,幸好有家长学校,通过它,使我对家庭教育有了更深、更新的认识,在尽力做好家长的同时,使我在各方面也有了一些不同程度地改变和提高,现将粗浅体会浅述如下:首先是教育观念的改变。

通过学习,使我了解了学校对孩子的要求,知道了如何配合学校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

因为我感觉孩子最听老师的话,以前,我甚至这样认为,我将孩子送进学校,学好学坏全靠老师了,形成了一种依赖心理。

通过学习,我明白了家长要积极投入到对孩子的家庭教育之中,要和老师多沟通和交流,从而在学校和家庭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能够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取得教育的最好效果。

其次,掌握了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提高了教育能力。

通过学习,明白了家长应该怎样教育孩子。

家庭是教育孩子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家庭教育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通过言传身教教育孩子礼貌待人,遵守各种行为规范,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为孩子创造一个好的成长环境,要主动培养孩子的各种兴趣爱好,经常带孩子参加有益身心的活动,培养孩子热爱劳动、尊老爱幼、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等一些好的习惯。

同时,我认为在家庭教育中,对孩子教育要有耐心,切忌粗暴,我亲身体会到,孩子有时的“不听话”也是有他的原因的,只要有耐心,一定能找出他犯错误的原因,也只有这样,对孩子的教育才能做到标本兼治。

第三,自身素质的提高。

家庭作为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就时刻充当着“老师”的角色,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对他有意识的知识的传输,同时还要时刻准备回答孩子提出的问题,帮孩子解决作业中的难题。

而对这些,我们决不能掉以轻心,敷衍了事,事实证明,现实生活中孩子提出的问题及作业中的难题等,并不是任何人任何时候都能准确回答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学习、学习、再学习,否则时间一长,次数一多,就会让孩子对你失去信心,以后有问题也不问你,让它暂时成为“秘密”藏在心底,打击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同时,你作为家长和老师,同样要为人师表,这就要求我们家长必须加强修养,打铁还得本身硬呢!第四,关于孩子成才的看法。

通过学习,明确了要将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

时代要求社会造就复合型的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新型人才,我们就要把孩子培养成为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在日常生活中不能单纯追求高分、高学历,而忽视孩子个性、意志、创新能力的培养。

同时要教会孩子与不同的人共同相处,培养孩子的交往、独立生活能力,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及与人合作精神,让孩子将来能够成为一个健康的人。

总之,孩子毕竟还小,他分辨是非能力和良好的行为的养成,要平时生活中看到的,所接触的环境和接触的教育,对孩子要选用正确的教育方法,现在我已经深深地体会到作为家长,在关心孩子的吃穿和身体健康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在各方面对他能正确引导,耐心的教育,让孩子将来成为有用之人。

范文二:教育家进校园心得体会教学法为三本五重教学法,即以人为本,以读为本,以创为本,重情趣,重感悟,重迁移,重积累,重习惯。

一、教育的对象是人,育人是教育的核心,也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人是有情感,有思维,有个性的。

要想使学生达到教育的目标,成为一种规格意义的人,光靠的教师的说教和命令或其他一些法规,效果不会太好。

要想教好学生,教师首先要爱学生。

那么,遇到那些调皮的学生怎么办?于永正说:“花朵是色彩斑斓的,学生是五彩缤纷的。

”学生不能齐步走,教育不能搞一刀切。

要求学生达到统一标准,那是形而上学,不切实际。

学生犯错误,是必然的,人就是在错误中不断摸索前进的。

因此,如何对待学生的错误,是值得讨论的。

于老师采用的是宽容。

有人说,爱是一种能宽容别人的感情,宽容是一种美德。

教师的宽容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教学生怎样做人。

于老师说:“发脾气很容易,忍耐却很难,虽然只需要忍几秒钟。

”即使学生犯错误,在责备时,也应该考虑你的对象是人,你应该尊重他的人格。

我们至少得考虑到三件事,①如何使学生能率直接受②如何让学生激起更高的斗志③怎样才不致伤及对方的自尊。

于永正是这样教育的:一生偷黄瓜,他知道后,悄声问“黄瓜好吃吗?”生大窘,十几年之后,还记得清清楚楚。

再谈表扬:后进生的课堂生活应该是比较压抑的,得到老师表扬的机会微乎其微。

如果有机会能得到这么一次,他一定立刻刻骨铭心,终身难忘。

相反,如果教师表扬方法单一,学生久了,也会乏味,就像那位妻子,说得再好听,丈夫也不会睬她。

于永正很讲究表扬的艺术,在作文本画大拇指,课上跟学生握手,跟学生说悄悄话。

重情趣应该贯穿教学的始终,思维科学的研究成果告诉我们说:当人们在从事饶有情趣的活动时,大脑就会自主分泌一种化学物质,它的效力比吗啡还要高500倍,学习也一样,学生如果感兴趣,再苦再累他也心甘情感。

如果他不喜欢,哪怕是一点作业,他也会觉得苦不堪言,负担太重。

二、“以人为本”体现在教学上就是重情趣,他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首先教师要蹲下来看学生。

当小学老师难,难就难在“小”。

因为孩子小,很稚嫩,需要呵护;因为小,易受熏陶,要尽可能给予正面、积极的影响。

于老师50多岁,依然童心未泯。

在课上,有时装猫扮狗,给孩子种种鼓励。

1、教师跟学生应该缩短距离。

首先是空间的距离要尽量缩短,走到学生中去,跟学生握手,说悄悄话,既浓缩短了空间的距离,也缩短了心理上的距离。

于永正教《小稻秧脱险记》,老师做小稻秧,学生扮杂草,演得惟妙惟肖,气氛相当活跃,师生间就没有了距离。

2、教师课堂上应该尽量多说“我们”,少说你要怎样。

教师对呼叫的方式应特别注意,美国的心理学家在说话时,通常不说“我”而说“我们”这主要是为了要唤起听者的关心,为了使说话者与听话的人成为一体。

3、教师应该学会倾听。

特别是后进生发言时结结巴巴声音特别小。

如果教师先表现出不耐心,这位学生就会更加自卑。

于老师上课就特别有耐心,学生回答问题时,他面带微笑,目光中流露出期待。

而且善于鼓动学生。

“第八次”。

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4、多给学生鼓励。

如果当学生自卑、惶恐不安的心理症状愈来愈强的话就会产生“自我萎缩”症。

就是认为自己的存在非常渺小,因而个性愈内向,到最后认为自己是个无用的人。

人类如果没有产生这种心理,就会拥有一种努力,不断扩充自我关会对自己有所要求,希望“伟大”、“漂亮”一些。

而教师的鼓励表扬是比较有效的方法。

另外,当一个人的优越感被触及时,就不断想与对方亲近,师生关系也会更融洽。

至于表扬的方法应多样,这在前面已提到。

5、带着微笑,来点幽默。

教育心理学家说:“微笑是活跃课堂气氛的润滑剂,老师带着微笑出现在课堂上,就会在教与学之间架起一座情感交流的桥梁。

就能让学生在和蔼亲切的愉快的气氛中喝下科学的乳浆。

”于永正说:“我崇尚‘微笑教学’认为这是教学的最佳境界。

但我深深地体会到,笑,不是硬从嘴角和皱纹里挤出来,不是硬装出来的。

微笑的背后需要有老师宽容的品格,善良的心地,宽广的胸怀,豁达的气度,开朗的性格,丰厚的知识诙谐的谈吐以及端正的教学思想作支柱。

微笑不是别的,乃是老师的美德懿行、知识和能力的结晶。

”(二)以人为本的思想如何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呢?1、教学的每个环节的设计都应该为学生服务。

例:教师板书课题这一环节。

平时我们写好课题后,让学生读一下就行,至于训练了什么,没有体现。

于永正在板书课题时,让学生空临,来指导写字。

贾志敏是让许多学生来读,训练读,都商有浪费。

2、学生会的坚决不讲,例:生字的教学,有些字学生已经掌握,教师就把它们放在一边,学生不会的再去引导。

3、给学生再纠正、再表现的机会。

读得不好,纠正后再读,让他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4、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何感情朗读,应该以学生感悟为主。

即:重感悟。

我们的语言存在糊涂性,80%的汉字是不能用语言准确表达的,如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如果问题是什么意思,很难用言语表达。

即使说了,也毫无美感,但你心中明白它所表达的意境。

这就是语言的糊涂性。

因此教学时应重感悟少分析。

再比如词语解释,如《小稻秧脱险记》中的“纷纷,七嘴八舌”于永正就是通过表演来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

那么如何感悟,应以读为本,于永正说“读中自悟”是语文学习中至关重要的教学手段,情要靠自己在读中悟,理要自己在读中悟,也要在读中悟。

语文教学就是以学生诵读原文的练习为主线,就是要通过多种方式联系学生的原有知识和经验去领悟课文的内含,只有学生在悟不出或者出现偏差的时候,教师才适当点拔和讲解。

另外,教学时,教师要讲究一些方法,如指导学生朗读,你如果先叫一位朗读水平很好的学生读,正面就不会有学生读了,因为他会想:我读得没他好,再读不是丢脸吗。

心理学也表明,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优越感能得到别人的认可。

如果发现自己比对方还要差时,往往就会自卑,心理不健康的有时还会对对方产生反感。

(因此,特别优秀的往往会受到妒忌,就叫“枪打出头鸟”)于永正有名句名言,叫“一鸟压林,万鸟压声”他在指导学生读时,经常注意到这个问题。

先请一般的学生读,到最后再请好学生读。

这样还有一个好处,容易在后面掀起教学的高潮。

范文三:教育家进校园心得体会于永正的教学法为三本五重教学法,即以人为本,以读为本,以创为本,重情趣,重感悟,重迁移,重积累,重习惯。

一、教育的对象是人,育人是教育的核心,也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人是有情感,有思维,有个性的。

要想使学生达到教育的目标,成为一种规格意义的人,光靠的教师的说教和命令或其他一些法规,效果不会太好。

要想教好学生,教师首先要爱学生。

那么,遇到那些调皮的学生怎么办?于永正说:“花朵是色彩斑斓的,学生是五彩缤纷的。

”学生不能齐步走,教育不能搞一刀切。

要求学生达到统一标准,那是形而上学,不切实际。

学生犯错误,是必然的,人就是在错误中不断摸索前进的。

因此,如何对待学生的错误,是值得讨论的。

于老师采用的是宽容。

有人说,爱是一种能宽容别人的感情,宽容是一种美德。

教师的宽容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教学生怎样做人。

于老师说:“发脾气很容易,忍耐却很难,虽然只需要忍几秒钟。

”即使学生犯错误,在责备时,也应该考虑你的对象是人,你应该尊重他的人格。

我们至少得考虑到三件事,①如何使学生能率直接受②如何让学生激起更高的斗志③怎样才不致伤及对方的自尊。

于永正是这样教育的:一生偷黄瓜,他知道后,悄声问“黄瓜好吃吗?”生大窘,十几年之后,还记得清清楚楚。

再谈表扬:后进生的课堂生活应该是比较压抑的,得到老师表扬的机会微乎其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