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勤俭节约好习惯

勤俭节约好习惯

勤俭节约的周恩来总理
周恩来总理的艰苦朴素在中南海里是尽人皆知的。

1960年前后的困难时期,他和毛主席一样,带头不吃肉。

他平时吃饭也很简单,常常是吃窝窝头喝玉米面粥,加几样小菜。

那时候他身边的警卫中队每次吃玉米饼子,都送去几个给总理和邓大姐。

他很高兴,风趣地说:“人多吃点五谷杂粮有好处,大锅饭香。


周总理的衣着历来朴素无华,他的毛衣是护士给织的。

毛衣和衬衣的领口、袖口破了,就修补后再穿。

仅有的那套整洁的中山装,只有在外事活动时他才穿上。

周恩来总理勤俭节约的故事,妇孺皆知,成为美谈。

他一贯倡导勤俭建国、艰苦奋斗,要求“一切招待必须是国货必须节约朴素,切忌铺张华丽、有失革命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作风”。

朱光亚同志曾回忆过这样一则故事:1961年12月4日召集专门委员会对当时第二
机械工业部的一个规划进行审议,会议从上午开到中午还没结束,周总理留大家吃午饭。

餐桌上是一大盆肉丸熬白菜、豆腐,四周摆几小碟咸菜和烧饼。

周总理同大家同桌就餐,吃同样的饭菜。

这个故事至今听来让人觉得很有教育意义。

节俭为国的季文子
季文子是春秋时期鲁国重臣,他是当时执掌鲁国大权的三家大夫之一——季孙氏的杰出人物,手里握着大半个鲁国,权高位重。

但是他行为谨慎,讲求节俭,生活上从不浮夸奢侈。

他虽然身为重臣,却从来不准自己妻妾花钱打扮,连衣服都不许穿丝帛料子的,
只能穿自己织的粗布衣裳;家里驾车的那几匹马,只喂草料,一点
也不许加粮食。

鲁国的另一家执政大夫孟叔氏,有个贵公子,叫子服宅。

年轻
人爱奢华,可不像父辈那么节俭,对自己的这位伯父季文子的行为
颇不以为然,终于有一天按捺不住,耻笑道:“先生贵为上卿,是我国的两朝老臣,可如今妾不衣帛,马不食粟。

吃穿如此寒酸,你就
不怕有损咱们国家的声威呀?”“我也喜欢豪华漂亮,我也懂得奢侈
享受。

”季文子说,“可是,我看见国中百姓,不少人还吃糠咽菜,破
衣褴衫,我因此不敢放纵自己。

百姓食不饱腹,衣不遮体,我去打
扮妻妾,拿粮食喂马,这哪是国家重臣做的事?”最后,他掷地有声地说:“我听说能为国争光靠的是伦理道德,国富民强,没听说用妻妾车马来为国增辉的。


事后,季文子又把这件事透露给子服宅的父亲孟献子,一向节
俭的孟献子怒不可遏,整整关了儿子七天禁闭。

子服宅闭门思过,
终于痛改前非,厉行节俭。

勤俭节约对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不应忽视的美德。

同时它也是
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懂得节俭的人往往在日后能够成就大业。

不知节制地用钱,万千财富也禁不起豪气的一撒。

季文子“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以此为国争光,可见节俭不管于己、于人、于国都有重大的意义。

可现实中的许多人却往往忽视了这个美德,明明没钱还
要穿好衣、吃好粮,把自己装扮成很富有的样子,其实苦的只有自己,却说不出,这才是打肿脸充胖子最大的悲哀。

晏子的风范
天下之事,常成于勤俭而败于奢靡。

晏子是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虽然他当宰相多年,但生
活一直十分节俭。

他平常只是穿一件有几个补丁的旧袍子,补丁的
颜色与袍子的颜色也极不协调,看上去十分刺眼。

有人问他:“您身为宰相,衣服这么破了,为什么不换一件新的呢?”晏子笑着回答说:“衣服是为了挡风御寒的,何必穿得那么豪华呢。

这件袍子虽然旧了一点,可穿在身上一点也不觉得冷,何必要扔掉它呢?那岂不是很
可惜吗?”
晏子不但品德高尚,还特别善于治理国家,因此齐景公极为尊
重他。

晏子住的房屋也十分简陋,齐景公知道后,就想给他建一座
新的,于是他便将这个想法告诉了晏子。

晏子急忙回答说:“大王,多谢您对臣子的关心。

可是我的祖辈一直在此居住,跟他们相比,我很平庸,没有理由去住豪华的房子。

再说我家附近就是市场,买起东西来也比较方便。

我在这里居住感
到十分的惬意。


齐景公一听,顿时对这位节俭质朴的臣子肃然起敬。

没过多久,齐景公就趁晏子出使晋国的机会,派人将他的那座破旧房屋修建一
新了。

为了改善房子四周的环境,官吏们还强令周围的平民统统搬
往别处。

晏子从晋国回来,发现自己的旧房子不见了,四周的居民
也不见了,他马上明白了其中的原委。

于是他赶紧到宫中去拜见齐景公,并再次陈述自己的想法。


接着,他便吩咐手下将新房拆掉,恢复原来的模样。

同时,他还派人请原先的邻居搬回原来的住处,并挨家挨户地亲自去道歉。

回到家之后,晏子再三嘱咐家人:“我活着要和这些平民百姓住在一起,跟他们一起生活。

死了之后,也要跟他们为伴。

”晏子去世时,家人按照他的愿望,将他安葬在自家那简陋的院子里。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晏子的节俭精神,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有人说,勤俭节约的观念已经过时了,但是同学们更应该看到,汹涌而至的消费浪潮,使人们的视线都集中到只知享乐上,因此不劳而获的事情就不断地发生。

人一旦迷于这种生活方式,就会愈加贪婪,攀比、从众、追时髦、喜新厌旧等就会随之而来,谓之穷奢极欲,而这就是一切罪恶的根源。

而节俭却可以让青少年朋友如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谓之俭以养德,让你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保持一颗纯净的心。

节俭本身就是一大财源
有两个年轻人,一个是日本人,一个是俄罗斯人。

他们在路上偶然相遇了,说起工作的事情,两个人都对未来充满了希望,他们来到纽约后,就开始不断地寻找机会。

有一天,两人同行时,有一枚硬币躺在地上,日本人看也不看就抬着头过去了,而俄罗斯人却毫不犹豫地把那枚硬币捡了起来。

日本人看着俄罗斯人不由得露出了鄙夷的神情,心想:“真没出息,一枚硬币也要捡,哪像干大事业的人!”
俄罗斯人却想:“看着钱白白地从身边溜走,怎么能成就事业呢?”
两个人又同时走进一家小公司。

工作很累,工资也低,日本人
不屑一顾地走了,而俄罗斯人却高兴地留了下来,努力地工作着。

日本人换了一家又一家的公司,他在不断努力地寻找着机会。

两年后的一天,两人在街上相遇了。

俄罗斯人由于努力地工作,已经干出了一番事业,自己成了老板,而日本人却仍然没有一份固
定的工作。

日本人很不理解地问:“你是一个连硬币都捡的人,这么没出息,怎么可能做出一番事业来呢?”
俄罗斯人说:“像你这样的人注定不能成功,因为你连一枚硬币都不要,只是一味地盯着大钱,而大钱总是在明天啊!小钱都抓不住,怎么能抓住大钱呢?”
金钱的积累是从“每一枚硬币”开始的,一个成功致富的人绝不
会因为钱小而弃之,他们知道任何一种成功都是从一点一滴积累起
来的,没有这种心态就不可能得到更大的财富。

一个人对待人生和
事业的态度也是如此,只有在任何时候都不好高骛远的人,才能脚
踏实地地为自己的前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反之,不但成不了富有的人,小的财富也会与之失之交臂。

勤俭助你渡过难关
谁在平日节衣缩食,在穷困时就容易过难关;谁在富足时豪华奢侈,在穷困时就会死于饥寒。

在大森林深处有一个精美的小木屋,小木屋里住着两只小熊,姐姐叫格蕾丝,妹妹叫凯丽。

两只小熊长得十分可爱,并且非常谦虚有礼,所以森林里的其他成员都非常喜欢它们。

两只小熊就这样快乐地成长着,它们无忧无虑,相依为命。

格蕾丝和凯丽是非常节俭的孩子,它们从不浪费食物。

一次,格蕾丝发现兔子彼得经常把一些剩下的锅巴扔掉,觉得非常可惜。

于是,它与妹妹凯丽商量,决定把锅巴收集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就这样,两只小熊每天挨家挨户收集那些人家准备扔掉的锅巴。

回家后,它们把锅巴晒干,然后收藏起来。

日积月累,居然积了好几口袋干锅巴。

兔子彼得和小鹿安妮觉得小熊姐妹实在是太无聊了,便经常嘲笑它们。

日子就这样不停地流逝着,转眼到了冬天。

这一年的冬天特别寒冷,并且下起了罕见的大雪,雪下了三天三夜都没有停止的迹象,森林里所有的动物都无法出门寻找食物,大家都快断粮了。

格蕾丝和凯丽看到这种情形,便意识到贮藏已久的锅巴可以派上用场了。

它们把锅巴拿出来进行了合理的分配,除了给自己留下一小部分外,其余的分成若干份,分别送给其他的动物。

当它们敲开兔子彼得和小鹿安妮家的门,说明来意时,彼得和安妮惭愧地流下了眼泪。

就这样,在格蕾丝和凯丽的帮助下,所有的动物都顺利地度过了严寒的冬天。

从此以后,在格蕾丝和凯丽的影响下,所有的动物都养成了节俭的好习惯。

由故事我们看出,勤俭的好处多多,勤俭意味着科学地管理自己的时间与金钱,意味着最明智地利用我们一生所拥有的资源。

卡耐基说:“节俭是人生的导师,一个节俭的人勤于思考,也善于制定计划,他有自己的人生规划,也具有相当大的独立性。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