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
《电能》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第八章第一节《电能》.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六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本节教材的理解和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第八章电功率的第一节,它是新教材单列出来的一节课,教材中虽没有明确给出电能的含义,但同学们对电能的来源和利用、电能表的使用都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在生活中已经深刻体会到物理学在促进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但缺乏具体的认识,因此教学中可利用多媒体课件中丰富的视屏资源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已经了解了有关电能的一些知识。
但较浅不系统,对电能的认识比较片面,需要老师进一步指导与梳理。
三、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中师生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
它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对教学活动起导向作用,并为教学评价提供依据。
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实际等因素,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进行目标设计。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能的单位是焦耳,另一个单位是千瓦时。
2、会读家庭电能表。
(二)过程与方法
体验电能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电能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
2、认识节约用电的重要性。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对电能的理解。
难点:家庭电能表的使用,对电能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
这节课的教学流程: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新课推进——小结——动手动脑学物理(巩固新课)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同学们都知道,电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电时时刻刻的在为我们服务,为了使电能更好的为我们服务,我们应该进一步了解电、认识电,那就让我们从认识电能开始。
(二)新课推进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四部分:第一部分:电能的来源及其转化
第二部分:电能的基本单位
第三部分:电能表及其读数
第四部分:电功
具体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电能的来源及其转化
教学方法:自学法
理论依据:1、内容简单,容易理解。
2、关于电能的来源及其转化对学生的要求时理解即可。
达到的效果:1、会做简单的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
第二部分:电能的基本单位
教学方法:理论联系实际法
理论依据:从学生的生活实际经验出发,使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更容易,更透彻。
达到的效果:理解并掌握电能的基本单位及其换算。
第三部分:电能表及其读数
教学方法:观察法、讲授法、理论联系实际法
理论依据: 1、通过观察实物模型可以使学生获得直观印象。
2、直观语言容易理解,明白,易懂。
3、理论联系实际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达到的效果: 1、理解电能表的相关参数。
2、学会使用家庭电能表及读数。
3、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部分:电功
教学方法:讲授法
理论依据:从学生的生活实际经验出发,使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更容易,更透彻。
达到的效果:1、了解电功的定义
2、了解电能转化的过程就是电流的做功过程。
(三)、小结
首先让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归纳、总结,然后由教师补充说明,把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教学的重点、难点,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加强说明,加深学生的印象。
(四)、动手动脑学物理
练习题:1、1度=()kW·h=( )J 14400000J=()kW·h
2、电能表上标有“220V,10A”,这个电能表应接在电压为()的电路中使用,它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
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有两个目的:
1、让学生巩固新知识,把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充满知识性、趣味性的物理练习中,得到身体和精神上的放松,缓解学习压力,做到劳逸结合,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六、板书设计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师搞好教学的一项必备的基本功。
8.1电能
一、电能的来源和转化
二、电能的基本单位
1、度
2、千瓦时(kw·h) 1度=1kw·h
3、焦耳(焦,J) 1kw·h=3600000J
三、电能表及读数
1、参数
(1)220V
(2)50Hz
(3)10(20)A
(4)600rves/ kw·h
2、读数
111.7 kw·h
四、电功
1、电功:电流所做的功。
2、电能的转化过程就是电流的做功过程。
结束语
以上是我对“电能”这节教材的认识和对这堂课的整体设计,在实际执行教学过程中,可能存在某些意外因素的干扰,这就要求教师沉着冷静,随机应变,排除干扰,适时适度地调整原定的课堂教学设计方案,以求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