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素材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素材

25 短文两篇(夸父逐日)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基本的文言字词,学会翻译课文,尽量能当堂成诵。

(2)了解《山海经》有关知识及神话的含义。

2、能力目标:
(1)复述故事,拓展思维训练,口语训练。

(2)学会分析夸父形象,提高概括分析能力。

3、情感目标:
(1)认识学习夸父精神,并将其用于学习、生活之中。

(2)体会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培养学生的探索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感悟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精神。

2、教学难点:学习夸父精神,体会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

教学设计:
一、朗诵导入
春暖花开的时候芬芳的桃花
因为吸纳了一个英雄钢铁般的意志
幻化为天地间最美丽的春景绚丽了人间
这位英雄是谁呢?让我们走近他,了解他。

出示课题《夸父逐日》
二、介绍学习方法
1、精读标题(人物,事情)
2、辨析体裁(神话)
3、了解作者(选本)(《山海经》)
三、朗读课文理解文意。

1.学生集体朗读课文两遍。

2.教师投影需要重点理解的词。

3.四人小组讨论,逐句翻译。

4.全班讨论,落实翻译。

5.小组内复述课文,背诵课文。

6.全班集体背诵。

四、品析故事,理解主题
1.全文仅37个字,但故事情节波澜曲折,这篇神话共分几个画面来描述夸父?
2.你怎么看待夸父这一人物?现在人们常以“夸父逐日”比喻什么?
3.你如何理解这则神话的主题?
4.小组讨论:夸父为什么要逐日?
(参考答案:对太阳的崇拜,夸父的崇拜不是跪拜而是要追上他与他并驾齐驱;太阳主宰万物,想要探寻解开太阳之谜;想要留住温暖。


五、拓展、迁移
1.让学生讲讲所知道的神话故事中类似于夸父的形象。

2.教师出示《精卫填海》原文,提示学生:这也是选自《山海经》的一则中国古代神话,要求学生先讨论、翻译,然后完成后面的问题。

附原文: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枯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xiào。

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注释]①发鸠:山名。

②乌:乌鸦。

③其鸣自詨:它的叫声很像自己呼叫自己。

④是:这(鸟)。

⑤故为:所以变成。

⑥堙:填塞。

⑦河:黄河。

1.解释词语。

北:首:溺:堙:
2. 翻译句子。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

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3.用原文回答,精卫鸟是什么样子的。

4.我们能从精卫鸟身上学到什么精神?
六、作业:
背诵、默写《夸父逐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