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口区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终学生学习能力诊断测试初三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50分)2021.1考试注意:1.本试卷共25题;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卷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古诗文(40分)(一)默写(16分)1.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2. __________________,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3.露从今夜白,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月夜忆舍弟》)4. __________________,不知其源。
(柳宗元《小石潭记》)5.苏轼《水调歌头》中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阐明了人生不圆满是常态这一哲理。
(二)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6—9题(12分)【甲】桃花源记(节选)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醉翁亭记(节选)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6.甲文作者是_________朝代的陶渊明,乙文作者是宋朝的_________。
(2分)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甲】文描写了桃花源中美好的生活环境,以及淳朴的社会风尚。
B.【乙】文交代了滁州地理环境后,由远及近,逐步推出主景醉翁亭。
C.【甲】文是作者被贬时的作品;【乙】文是作者被提拔担任滁州太守时的作品。
D.【甲】【乙】两文都是作者意外发现的美景,都展现了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会。
9.【甲】【乙】两段选文都提到的“乐”,含义是否相同?请具体分析。
(4分)(三)阅读下文,完成10—12题(12分)淝水之战时苻坚强盛,疆场多虞,诸将败退相继。
谢安遣弟谢石及兄子谢玄等应机征讨,所在克捷。
拜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建昌县公。
苻后率众,号百万,次①于淮肥,京师震恐。
加②安征讨大都督。
玄入问计,安夷然无惧色,答曰:“已别有旨。
”既而寂然。
玄不敢复言,乃令张玄重请。
安遂命驾出山墅,亲朋毕集,方与玄围棋赌别墅。
安常棋劣于玄,是日惧,便为敌手③而又不胜。
安顾谓其甥羊昙曰:“以墅乞汝。
④”安遂游涉,至夜乃还。
【注】①次:驻扎。
②加:加拜。
③敌手:力量能相抗衡的对手。
④以墅乞汝:我把别墅送给你。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4分)(1)玄入.问计()(2)至夜乃还.()11.对文中画线句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两人就是力量能相抗衡的对手,最后谁也没有获胜。
B.两人就成为力量能相抗衡的对手,最后张玄没有获胜。
C.张玄就把谢安作为力量能相抗衡的对手,但没有获胜。
D.谢玄就把谢安作为力量能相抗衡的对手,但没有获胜。
12.谢安面对强敌“夷然无惧色”,做的两件事是“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他应战时的__________、__________(5分)二、现代文(38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3—16题(18分)好梦何必成真周国平①好梦成真——这是现在流行的一句祝词,人们以此互相慷慨地表达友善之意。
每当听见这话,我就不禁思忖:好梦都能成真,都非要成真吗?②有两种不同的梦。
③第一种梦,它的内容是实际的,譬如说,梦想升官发财,梦想娶一个倾国倾城的美人或嫁一个富甲天下的款哥,梦想得诺贝尔奖金,等等。
对于这些梦,弗洛伊德的定义是适用的:梦是未实现的愿望的替代。
未实现不等于不可能实现,世上的确有人升了官发了财,娶了美人或嫁了富翁,得了诺贝尔奖金。
这种梦的价值取决于能否变成现实,如果不能,我们就说它是不切实际的梦想。
④第二种梦,它的内容与实际无关,因而不能用能否变成现实来衡量它的价值。
譬如说,陶渊明梦见桃花源,鲁迅梦见好的故事,但丁梦见天堂,或者作为普通人的我们梦见一片美丽的风景。
这种梦不能实现也不需要实现,它的价值在其自身,做这样的梦本身就是享受,而记载了这类梦的《桃花源记》、《好的故事》、《神曲》本身便成了人类的精神财富。
⑤所谓好梦成真往往是针对第一种梦发出的祝愿,我承认有其合理性。
一则古代故事描绘了一个贫穷的樵夫,说他白天辛苦打柴,夜晚大做其富贵梦,奇异的是每晚的梦像连续剧一样向前推进,最后好像是当上了皇帝。
这个樵夫因此过得十分快活,他的理由是:( )把夜晚的梦当成现实,把白天的现实当成梦,他( )是天下最幸福的人。
这种自欺的逻辑遭到了当时人的哄笑,我相信我们今天的人也多半会加入哄笑的行列。
⑥可是,说到第二种梦,情形就很不同了。
我想把这种梦的范围和含义扩大一些,举凡组成一个人的心灵生活的东西,包括生命的感悟,艺术的体验,哲学的沉思,宗教的信仰,都可归入其中。
这样的梦永远不会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直接现实,在此意义上不可能成真。
但也不必在此意义上成真,因为它们有着与第一种梦完全不同的实现方式,不妨说,它们的存在本身就已经构成了一种内在的现实,这样的好梦本身就已经是一种真。
对真的理解应该宽泛一些,你不能说只有外在的荣华富贵是真实的,内在的智慧教养是虚假的。
一个内心生活丰富的人,与一个内心生活贫乏的人,他们是在实实在在的意义上过着截然不同的生活。
⑦我把第一种梦称做物质的梦,把第二种梦称做精神的梦。
不能说做第一种梦的人庸俗,但是,如果一个人只做物质的梦,从不做精神的梦,说他庸俗就不算冤枉。
如果整个人类只梦见黄金而从不梦见天堂,则即使梦想成真,也只是生活在铺满金子的地狱里而已。
13.在第5段画线句中填上恰当的关联词,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2分)A.倘若……就B.只要……就C.只有……才D.无论……都14.“好梦何必成真”中的“好梦”指:(1)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
这两种好梦的不同点是:(1)梦的内容不同:第一种梦的内容是实际的,第二种梦的内容与实际无关;(2)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
(8分)15.第⑤段中,作者写古代樵夫的故事有何作用?(4分)16.理解文章结尾句“如果整个人类只梦见黄金而从不梦见天堂,则即使梦想成真,也只是生活在铺满金子的地狱里而已。
”的含义。
(4分)(二)阅读下文,完成17—21题(20分)灶边读书人①我是偶然间发现母亲在劳作之余还在读书,这让我吃惊不小,她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啊。
母亲小学二年级没上完,就辍学了。
原因是她早年丧父,我姥姥一个人养家,诸多不易,作为长女的她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最后为了我的两个小姨和舅舅做出的牺牲。
②后来母亲和姥姥一起劳动,接着为人妻、为人母,她完全与书绝缘,母亲的身影总是在家和地里穿梭不停。
倒是在我们姊妹几个上学时,她大力支持。
她说,看着我们读书,她浑身都是劲儿,忙也不嫌忙,累也不嫌累了。
不过我没有辜负她,最终靠手不释卷的勤奋考上学,端上了她希冀已久的“铁饭碗”。
③那天,我回到家里,看见灶火旁烧火做饭的母亲,一手拿柴火,一手拿书,低头垂眉,眼睛在书页间流连,专注得忘了往炉膛里续柴,好像这个世界就剩下她一人。
我不忍惊扰她,以致火把从灶膛里掉出来,“噌”一下燃着了脚边的柴火,我抓住水瓢泼过去,灰白色的尘烟“呲呲”叫着如丝缕一样袅袅升起时,她才像从梦里惊醒过来,书本掉落在地,像个做错事的孩子,眼神里满是惶恐,一脸无辜地呆站在那里。
这一幕,看得我五味杂陈。
④我不知母亲从何时开始读书的,灶膛边的一本本杂志和书是我们读过的,早已发黄打皱,它们陪着母亲在这里烟熏火燎的,也不是一天两天了,这一天天的悠长时光里,我们都不在家,母亲是如何想起用书来慰藉自己孤苦的心灵?现在想想,有好多次,母亲都说,她心里难受想哭。
父亲去世后,她如同被抽去了筋骨一样孤苦无依,身体的病痛,心里的孤寂,生活的磨难,像一座座大山把她重重围住,压得她胸闷气短,chuǎn不过气来。
但要活下去,要把几个孩子养大,把千疮百孔的生活尽力地缝补起来,也不能只是哭。
..⑤母亲与书结缘,在我的意料之外,她小学二年级的学历,认识的一些字,几十年过去了,在时间的沙漏下,留在脑海里的还有几个?她说,自己的名儿都不会写,更不要说别的字了,既然这样,她怎么能读进去,还读得津津有味呢?母亲害羞地说,她是冲的。
我不知道她说的是冲还是充,她的意思是囫囵吞枣?是滥竽充数?还是不求甚解?总之我佩服她的毅力,她是如何靠这几个似是而非的字把整段整篇连贯起来去感知其意的?⑥如今的母亲,不再终日愁苦,情绪低沉,精神世界风清月朗,艳阳高照。
我现在才明白,这不仅是物质生活条件好了,还有读书给母亲带来的影响啊。
几天前,她打电话说要看我新出版的散文集《我的村庄》,为此她还专门搭车到县城配了老花镜,只等我的书送到手里,她就可以开读了。
她的话音里带着甜蜜的笑,裹着浓得化不开的自豪,她要读的书的作者是她的女儿啊!17.看拼音写汉字(2分)chuǎn不过气来()18.第⑤段加点词语“缝补”在文中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19.阅读文章①—⑤段,完成下面的填空。
(8分)20.对第⑥段画线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我”对母亲识字不多却能读懂文章感到不可思议。
B.“我”对母亲靠很少的识字量来理解文意感到佩服。
C.“我”对母亲识字不多却津津有味地读书感到可笑。
D.“我”为母亲识字不多却努力读懂文章内容而感动。
21.文末画线句不能改为“她的话音里带着笑,裹着自豪,书的作者是她的女儿。
”的理由是什么?请具体分析。
(5分)三、综合运用(12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2-24题(12分)上海市虹口区拥有独特的红色文化资源和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你受邀参加寻访“鲁迅小道”的专题活动。
在收到活动邀请的同时,你还收到了下面这份活动资料,并要求完成下列活动任务。
22.阅读活动资料,了解“鲁迅小道”基本信息。
下列选项中,对“鲁迅小道”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小道的六处场馆,都与鲁迅先生联系密切。
B.鲁迅先生在小道每个场馆和文化名人交往。
C.小道记录了鲁迅先生生命最后十年的生活。
D.小道不足一千米,位于虹口老弄堂老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