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花生油生产工艺流程

花生油生产工艺流程

1、压榨车间花生油的加工过程
花生采购储藏筛选(平面回转筛)比重去石机分级筛选
CCP1
炒籽花生计量
压榨蒸炒破碎
花生毛油水化脱胶ﻩ一滤
一级压榨花生油二滤
CCP2
加工工艺流程图说明
(1) 原料、辅料验收 : 检验运入公司的原料、辅料包括 : 花生、6#溶剂、磷酸、液碱、柠檬酸、白土等。

(2) 储藏:采用保温库储存花生,可实施机械通风,避免花生储存期间发霉。

对于意外发生霉变的花生,一般是在仓底少量结块,在清仓时可用筛子除去。

在其生产的产品不影响特定的使用性能以及符合相关标准的条件下,对外进行降价销售。

否则,作为报废料进行处理。

(3) 磁选:利用磁铁清除原料中磁性杂质。

(4) 分级筛选: 分级:将大花生米和小花生米分开,大花生米去炒籽,小花生米去压榨。

(5) 筛选: 利用花生和杂质在颗粒大小及重量的差别,借助花生和杂质在筛面的相对运动,用规格为18╳22的平面回转筛清除花生中的大、小杂质及轻杂质。

(6)破碎: 用破碎机将花生破碎成 4~6 瓣, 使其具有一定的粒度符合轧胚的条件,要求破碎后的油料粒度均匀,不出油,不成团,少成粉。

(7)轧胚: 采用单对辊轧胚机进行轧胚,轧成薄而均匀的坯片。

要求坯片粉末度小、不漏油,厚度为0.5㎜以下。

(8) 蒸炒:破坏油料细胞结构,使蛋白质变性,磷脂吸水膨胀,达到入榨要求,提高出油率,降低磷脂含量。

(9)水化脱胶:磷脂吸水凝聚沉淀。

(10) 一滤:去掉明杂及部分磷脂。

(11)二滤:去除磷脂达到国家标准。

2、浸出毛豆油加工过程
大豆采购储藏筛选(平面回转筛)比重去石机
(CCP1)
干燥膨化轧胚破碎豆计量软化
豆粕粉碎豆粕计量成品粕打包
毛油
加工工艺流程图说明:
(1) 原料、辅料验收: 检验运入公司的原料、辅料包括 : 大豆、大豆毛油、6#溶剂、
磷酸、液碱、柠檬酸、白土等。

(2) 储藏:采用保温库储存大豆,可实施机械通风,避免大豆储存期间发霉。

对于意外发生
霉变的大豆,一般是在仓底少量结块,在清仓时可用筛子除去。

在其生产的产品不影响特定
的使用性能以及符合相关标准的条件下,对外进行降价销售。

否则,作为报废料进行处理。

(3) 磁选: 利用磁铁清除原料中磁性杂质。

(4) 筛选: 利用大豆和杂质在颗粒大小及重量的差别,借助大豆和杂质在筛面的相对运动,
用孔径为8目/英寸及ø3的平面回转筛清除大豆中的大、小杂质及轻杂质。

(6) 软化:利用慢速调质器调整大豆的水分含量,保证大豆浸出的工艺效果。

(7) 干燥:利用快速干燥器进行快速干燥,使大豆的可塑性增加,便于下一步工序操作。

(8) 破碎: 用破碎机将大豆破碎成 2-4瓣豆, 使其具有一定的粒度符合轧胚的条件,要
求破碎后的油料粒度均匀,不出油,不成团,少成粉。

(9) 轧胚: 采用单对辗轧胚机进行轧胚,轧成薄而均匀的坯片。

要求坯片粉末度小、不
漏油,厚度为 0.3㎜以下。

(10) 膨化:油料在挤压膨化机缸筒内受到挤压、加热、剪切、揉搓等作用,使油料细胞被
彻底破坏,细胞内油脂充分外露,在油料挤压膨化机的模板出口处,骤然减压,水蒸汽蒸发,
从而得到适度膨化的物料。

(11)浸出:采用平转浸出器浸出,以6#溶剂为溶剂, 根据料坯的品质以及量的大小,
适当调整浸出的时间(约90min)、温度约55℃、压力-0.01~-0.02mmH,将大豆的
油浸出。

(12) 一次蒸发: 从浸出器抽出的混合油是由溶剂、油脂和伴随油脂的类脂物组成的,利用
油脂与溶剂的沸点差异,对混合油进行加热使其达到沸点温度 , 从而使溶剂气化与油脂分离。

混合油先经过第一蒸发器使浓度达到60%~70% 。

(13)二次蒸发:经过一次蒸发后的混合物再通过第二蒸发器蒸发使浓度提高至90%~95%。

(14)汽提: 混合油中残余溶剂再通过汽提塔彻底清出,混合油的汽提是在负压 (-0.03~0.04INHg)下进行的。

3、精炼车间大豆油的加工过程:
食用磷酸食用碱
浸出毛油过滤器粗滤酸炼脱胶碱炼脱酸第一次离心分离皂脚(外购CCP2)
软水第
二次离心分离
打循环(酸价不合格)
干燥(CCP3)
打循环(酸价、烟点不合格)
压力、温度、真空度偏离关键限值
白土
脱色
(CCP4)
成品油入罐脂肪酸打循环(色泽不合格)
销售
加工工艺流程图说明:
(1) 粗滤: 罐内的浸出毛油用120目/英寸的毛油粗滤器过滤除渣。

(2) 升温: 经粗滤后的浸出毛油利用板式换热器升温至85 ℃左右。

(3) 酸炼脱胶: 加入浓度为85%食用级磷酸,加量为油的0.05-0.1%, 有效的降低油脂中胶质和微量金属的含量、同时使叶绿素转化成色浅的脱镁叶绿素,反应时间大致为 25~30 分钟。

(4)碱炼脱酸: 采用碱来中和游离脂肪酸,使游离脂肪酸生成皂脚。

皂脚具有很好的吸附作用,能吸附相当数量的色素、蛋白质、磷脂及其它杂质。

(5) 第一次离心分离: 第一台离心机使油和皂脚分离,油为轻相进入第二台离心机,皂脚为重相进入皂脚罐。

(6) 第二次离心分离: 第一台离心机出油加入软水 , 经过混合泵混合后,进入第二台离心
机油水分离,油为轻相进入干燥工序。

(7) 干燥:将中性油于真空度≥0.08Mpa、温度为103℃左右条件下,进行干燥, 时间为10 分钟左右。

(8) 脱色:将干燥后的中性油加入柠檬酸后,经一次换热器换热的油 (110 ℃~115℃ )一起进入脱色塔、脱色真空度0.09Mpa,反应时间为30~45min,加入白土的量一般依据脱色的质量来确定:色泽指标Red/Yellow--一进口豆油脱色油控制在 5.0/50,国产油一般控制在4.O/40,但最终以控制成品油色泽为准,一般添加量为0.8%左右。

(9) 过滤:油/白土混合物由脱色塔经泵打入阿玛过滤机进行过滤,经过滤后的油进入滤液罐。

该过滤器的孔径为220目,通过视镜观察脱色油的品质情况确定过滤循环时间。

(10)脱色油精滤:利用孔径为5微米布袋式过滤器过滤,去除前一工序未滤净的杂质后,进入下一工序。

(11) 脱臭:利用油脂内的臭味物质和甘油三酯的挥发性上存在的差异,在高温高真空条件下借助水蒸汽蒸馏脱除臭味物质,该温度为大于200℃,真空控制在≥0.1Mpa, 时间为120分钟左右。

其中温度控制的关键限值:化学精炼一般控制在235~255℃,主要监控依据为成品油色泽是否合格,油品是否有异味;物理精炼一般控制在250~265℃,主要监控依据为成品油色泽及游离酸是否合格。

(12) 脱臭油精滤:利用孔径为5微米布袋式过滤器过滤后,再经过板式换热器利用凉水塔出水进行冷却,降温至40℃左右根据产品质量要求确定是否加入TBHQ。

4、小包装产品的加工工艺流程图
ﻩ吹气


合格
装箱
重新灌装
合格品入库
加工工艺流程图说明
(1)领料: 从本厂罐区的成品油罐泵出合格油品至小包装车间暂存罐。

(2)贴标:经检验无误的PET瓶由人工贴上标签。

(3)吹气:贴好标签后的瓶子再经压缩空气清理瓶中异物。

(4)灌装:利用机器定量将油品泵入无尘、洁净的瓶子内。

(5)打盖: 将已装满油的瓶子盖上盖子,自动理盖机将盖子理好后放置于装好油的瓶子上,压盖机于下方卡住瓶颈,由上方活塞向下压紧瓶盖。

(6)灯检: 由线检员观察油瓶中的明杂、喷码情况等,将其中的不合格品检出。

(7)喷码: 由喷码机将瓶子打上喷码。

(8)装箱:按照事先已定规格进行装箱。

(9)码垛: 将打码后的箱子经升降机运到一楼码垛。

(10)入库: 码垛后的油由叉车装运入成品库。

(11)销售: 公司销售的产品主要有小包装大豆油、花生油、调和油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