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隧道V级浅埋A型段洞身开挖及初期支护专项施工方案一、编制依据1、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2、部颁《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D70-2004);3、部颁《公路工程地质勘查规范》(JTJ064-98);4、部颁《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2004);5、部颁《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二、编制原则1、熟悉并掌握隧道超前小导管施工的技术与规范,使施工有效、快速进行。
2、确保隧道施工的安全,并能够满足设计与规范的要求。
三、适用范围适用于XX号隧道V级浅埋A型段洞身开挖、初期支护及超前支护。
四、施工准备1、熟悉施工图纸,编制施工工艺和作业指导书,做好各项施工方案。
2、做好现场劳动力组织及工艺特点,准备好各种施工机械,并检查其性能及完好率,使其能满足施工要求;3、组织好施工所需的各项材料,在数量和质量上应满足施工要求;五、洞身开挖要求隧道按新奥法原理组织施工,根据地质条件、断面开挖宽度的不同,V级浅埋A型段采用两台阶法施工。
1.两台阶法开挖施工工艺两台阶法施工时将隧道分为上下两个台阶进行开挖。
先开挖上部台阶,上部开挖完成后施作上部洞身结构的初期支护,即初喷4cm厚混凝土,架立钢架,然后布设系统锚杆后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上台阶施工至10~15m后,开挖下部台阶,及时封闭初期支护。
下台阶开挖完成后及时灌筑该段仰拱及仰拱回填砼。
施工工艺流程图(见下页)根据围岩条件,合理确定台阶长度,一般不超过1倍洞径,以确保开挖、支护质量及施工安全。
上台阶施工钢架时采用扩大拱脚或施作锁脚锚杆等措施控制围岩和初期支护变形。
下台阶在上台阶喷射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70%以上时开挖。
当围岩不稳定时,采用缩短进尺,上下台阶分左、右两侧错开开挖,及时施作初期支护和仰拱。
施工中解决好上下台阶的施工干扰问题,下部施工应减少对上部围岩、支护的扰动。
在上台阶开挖超前一个循环后,上下台阶可同时开挖。
2.质量控制标准施工前准备超前地质预报、测量、量测钻爆设计布置炮眼上部断面钻眼下部断面钻眼装药、爆破通风排烟、排险初喷混凝土、瞄杆、出渣开挖质量检查初期支护钻爆设计超前支护仰拱、拱墙复合初砌施工结束调整钻爆参数台车(台架)就位不合格台阶法施工工艺流程图3.质量检测1)中线及高程应符合设计要求,使用全站仪和水准仪进行检测,技术人员每一开挖循环检查一次。
2)隧道不应欠挖,当围岩完整、石质坚硬时,方允许岩石个别突出部分(每1m2不大于0.1m2)侵入衬砌,整体式衬砌小于10cm。
拱脚和墙脚以上1m内严禁断面欠挖。
隧底开挖底部高程应符合设计要求,隧底范围岩石局部突出每平方米内不应大于0.1m2,侵入断面不大于5cm。
3)洞身开挖中,地质工程师应在每一次开挖后及时观察、描述开挖面地层的层理、节理、裂隙结构状况、岩体的软硬程度、出水量大小等,核对地质情况,判断围岩稳定性。
要求地质工程师每开挖一环,应立即对对工程地质进行素描。
4)光面爆破或预裂爆破的炮眼痕迹保存率,硬岩应大于等于80%,中硬岩应大于等于60%,并在开挖轮廓线上均匀分布。
要求技术人员每一开挖循环检查一次炮眼痕迹保存率。
4.质量保证措施1)隧道不良地质地段施工坚持“弱爆破、短进尺、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的原则。
做好超前地质预报,根据预测结果采取合理的开挖方法和支护措施。
2)成立超欠挖管理领导小组,编制超欠挖管理办法,制订详细的奖罚措施,并严格执行。
3)派专人负责超欠挖控制,每次爆破由专业工程师值班检查监督爆破全过程,以保证钻爆作业按设计进行。
4)每循环用断面仪对开挖面进行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及时将分析的信息反馈到施工中,不断优化设计,以进一步改进光面爆破质量。
六、锚杆支护:(一)、施工工艺流程图砂浆锚杆施工工艺流程(见下页)砂浆锚杆施工工艺流程图(二)、锚杆支护技术参数V级浅埋A型段系统锚杆为φ22早强砂浆锚杆,锚杆按梅花形布置,间距@环*纵=100*60㎝、L=400㎝、早强砂浆锚杆每环24.5根。
(三)质量控制指标、检验频率和方法1、锚杆支护2、基本要求:A、锚杆的材质、类型、质量、规格、数量和性能必须符合设计和规范的要求。
B、锚杆插入孔内的长度不得短于设计长度的95%。
C、砂浆锚杆和注浆锚杆的灌浆强度应不小于设计和规范要求,锚杆内灌浆密实饱满。
D、锚杆垫板应满足设计要求,垫板应紧贴围岩,围岩不平时要用M10砂浆填平。
E、锚杆应垂直开挖轮廓线布设。
3、外观鉴定:钻孔方向应尽量与围岩和岩层主要结构面垂直,锚杆垫板与岩面紧贴。
(四)、本项工程的重点、难点及其控制措施1、砂浆锚杆灌浆作业应遵守以下规定:A、灌浆开始或中途暂停超过30min时,应用水润滑灌浆罐及其管路;B、注浆孔口压力不得大于0.4MPa;C、注浆管应插至距孔底5~10cm处,随水泥砂浆的注入缓慢匀速拔出,随即迅速将杆体插入,锚杆杆体插入孔内的长度不得短于设计长度的95%。
若孔口无砂浆流出,将杆体拨出重新注浆。
2、施工要点:A、锚杆安设应在初喷混凝土完成后,按设计要求进行,先在岩面上画出需施工安设的锚杆孔位置采用YT28型风钻或电钻风钻钻孔,高压风枪清孔,孔位偏差不大于15mm。
B、锚孔清洗干净后,砂浆锚杆施工是先注浆后扦入锚杆。
七、钢筋网支护:(一).工艺原理钢筋网的作用在于通过钢筋网和喷射混凝土一起受力,提高了混凝土抗弯、抗折性能,保证了喷射混凝土能承受一定的局部应力而不至于开裂、折断,从而提高喷射混凝土的支护效果。
(二).施工方法钢筋网分片预制好后,通过多功能作业台架,采用人工沿开挖岩面一环一环铺设,钢筋网片之间用焊接连接,施工中可以通过钻孔设备辅助固定钢筋网,使其尽量与岩面密贴。
1)平整、硬化钢筋加工场地。
2)钢筋使用前,清除污锈。
3)钢筋下料:钢筋长度一般在1-2米范围内较合适。
拱部钢筋网以1.0×1.0米网片合理;边墙2.0×2.0米网片合理。
1、基本要求:所用材料的质量和规格符合设计要求。
2、外观鉴定:钢筋网和锚杆或其他固定装置连接牢固,喷射砼时不得晃动。
(五)、本项工程的重点、难点及其控制措施钢筋网的铺设做到:1、使用前如有生锈,则先进行除锈。
2、钢筋网随受喷面的起伏铺设与受喷面的间隙一般不大于30㎜。
3、钢筋网与锚杆连接牢固,使钢筋网在喷射时不易晃动,网块间搭接大于20cm。
八、钢支撑支护:(一)、I20a工字钢架的加工制作、安装钢架是软弱围岩中初期支护的重要组成部分,施工时应严格按设计要求加工制作和架设。
为了施工方便,钢架单元可在钢筋加工棚中制作(专用的型钢弯曲机加工好角度并焊好联接钢板或架立钢板),再运到现场安装,钢架支撑安装前应先初喷4cm混凝土,并在施工中注意以下要求:1、钢架安装前,首先进行施工放样,确定中心线及钢架基脚位置,随后架设钢架,架设纵向连接筋。
墙部单元钢架在墙脚部位铺设钢垫板及施打锁脚锚杆,并对应拱部单元钢架位置架设墙部单元钢架,栓接牢固并设φ22纵向联接筋,纵向联接钢筋环向间距为1.0m。
2、为保证钢架置于稳固的地基上,施工中应在钢架基脚部位预留足够的坚实地基,如若地基强度不够则支垫钢板垫块或枕木。
架立钢筋时可挖槽就位。
钢架平面应垂直于隧道中线,其倾斜度不大于2°。
3、为增强钢架整体稳定性,除钢架接头应连接牢固外,还应将钢架与纵向连接筋焊接牢固、结构锚杆焊接牢固。
4、当钢架和初喷层间存在较大空隙时,要设骑马或楔形垫块顶紧围岩;钢架与围岩间距不大于 5mm。
拱架安装后应及时进行喷射砼施工,使初期支护作业能尽早共同受力。
(二)、施工工艺流程(三)、V级浅埋A型段钢支撑基本参数:型钢钢架采用I20a工字钢,纵向间距60cm。
(四)、质量控制指标、检验频率和方法1、基本要求:A、钢支撑的形式、制作和架设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B、钢支撑之间必须用纵向钢筋连接,拱脚必须放在牢固的基础上。
C、拱脚标高不足时,不得用块石、碎石砌垫,而应设置钢板或枕木进行调整。
D、钢支撑应靠紧围岩,其与围岩的间隙,不得用片石回填,而应用喷射砼填实。
2、外观鉴定无污秽、无锈蚀和假焊,安装时基底无虚渣及杂物,接头连接牢靠。
3、本项工程的重点、难点及其控制措施4、钢架施工要点:A、在钢架加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设计要求制作,做好样台、放线、复核和拼装,并作上号码标记,确保制作精度。
B、安装前应清除底部脚下的虚渣和其它杂物,超挖部分用混凝土填实,砼强度不小于C25。
C、安装时,先准确测量定位,放控制桩点,保证其安装的精度符合设计轮廓的要求。
注意:“标高、中线、前倾后仰、左高、右低、左前、右后”等各个部位的位置偏差。
D、钢架脚放在牢固的基础上(如若地基强度不够则支垫钢板垫块或枕木),钢架与围岩应尽量靠近。
但应留2~3cm间隙作混凝土保护层。
E、各节钢架及临时支撑连接板应以螺栓连接拧紧,钢架间按设计环向间距用纵向连接钢筋搭焊牢固;钢架应与设计径向锚杆的尾部焊接牢固。
F、施工注意事项(1)、钢架制作时要对钢筋除锈、除油。
(2)、钢架运输安装过程中,注意对钢架保护,防止扭曲变形。
(3)、加工后的钢筋表面不应有削弱钢筋截面的伤痕。
九、喷射砼支护:(一)、施工工艺流程图(二)、喷射混凝土施工1、喷射砼采用湿式喷射作业。
锚喷支护喷射混凝土,分初喷和复喷二次进行。
初喷在开挖(或部分开挖)完成断面尺寸检查合格后立即进行,以尽早封闭暴露岩面。
复喷混凝土在锚杆、挂网和钢架安装后进行,尽快形成喷锚支护整体受力,以抑制围岩变形。
2、喷射砼骨料用强制式拌合机分次投料拌合,为减少回弹量,降低粉尘,喷射砼采用TK-961型砼湿喷机,湿式喷射作业。
3、喷锚支护喷射砼,一般分初喷和复喷二次进行。
初喷在开挖(或分部开挖)完成后立即进行,以尽早封闭岩面,防止表层风化剥落。
复喷砼在锚杆、挂网和钢架安装后进行,尽快形成喷锚支护,以抑制围岩变位。
钢架间用砼喷平,保护层不得小于4cm。
4、喷射工艺为:(1)、喷射机安装调试后,先注水再通风,清通机筒及管路,同时用高压水(或高压风)洗(吹)受喷岩面,以保证受喷面的清洁。
(2)、连续上料,经常保持机筒内料满,在料斗口上设12mm的孔径筛网,避免超径骨料进入机内。
(3)、喷射砼分段、分片由下而上顺序进行,每段长度不超过6m,一次喷射厚度控制在6cm以下,喷射时插入长度比设计厚度大5cm铁丝,每1~2m设一根,作为施工控制用,后一层喷射在前层砼终凝后先用高压水冲洗再进行,新喷射的砼按规定洒水养护7~14天。
(5)、喷射应掌握最佳喷射距离和角度,喷嘴口至受喷面距离以0.6-1.0m为宜,喷射料束以垂直受喷面为最佳;喷射料束运动轨迹以环形旋转水平移动,并一圈压半圈,环形旋转直径为0.3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