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隧道开挖施工组织方案

隧道开挖施工组织方案

目录1.目标 (1)2.编制依据 (1)3.适用范围 (1)4.隧道开挖施工 (1)4.1 方案设计 (2)4.2 全断面开挖法 (4)5.综合超前地质预测预报 (6)6.爆破方案 (7)6.1 钻孔作业 (7)6.2 钻爆设计 (8)7.隧道超欠挖控制 (10)8.劳力、机械设备的配置 (11)9.质量要求 (11)9.1 分项验收标准 (11)9.2 安全、质量控制措施 (12)10.其他注意事项 (14)1.目标明确隧道开挖作业的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和相应的工艺标准,指导、规范隧道开挖施工,尽可能地减少超挖,保证隧道的开挖作业安全,保证开挖质量。

2.编制依据1)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2)海西天然气管网二期工程(宁德-福鼎段)工程施工招标文件;3)海西天然气管网二期工程(宁德-福鼎段)隧道工程施工设计图;4)《公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规范》JTJF60-2009;5)《锚杆喷射砼支护技术规范》GB0086-2001;6)《油气输送管道穿越工程施工规范》GB50424-2007;7)现场踏勘调查资料结合我公司现有的技术装备水平及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3.适用范围适用于海西天然气管网二期工程(宁德-福鼎段)后湾里隧道开挖。

4.隧道开挖施工4.1 方案设计本线隧道按新奥法原理组织施工,并要根据不同围岩级别及周边环境选择相应工法,应根据监控量测结果,适时施作二次衬砌。

隧道新奥法施工工艺流程见图4-1。

图4-1 新奥法施工工艺流程框图石质隧道破碎带按照“先支护、后开挖、短进尺、弱爆破、快封闭、勤量测”的原则进行组织施工。

隧道开挖前,首先完成洞口截水沟、洞口土方及边仰坡防护施工。

洞口土方采用挖掘机配合装载机自上而下分层施工,自卸汽车运输,并及时做好坡面防护,开挖一段(台阶)防护一段(台阶)。

洞口明洞采用明挖法施工,开挖至明暗分界线后,先施做护拱混凝土,然后施做暗洞超前管棚,随后进入暗洞施工,待明洞混凝土达到设计规定的强度后及时进行明洞洞顶回填。

暗洞开挖采取全断面开挖,其中Ⅴ级围岩每循环进尺控制在2.0m以内。

石质隧道采用钻爆法开挖,在人行道一侧每隔40m设置一处避人洞,出碴采用扒碴机配合小型农运车。

由于隧道坡度大,所以要保证扒渣机自身及工作状态下的稳定和农运车出渣过程中的安全。

扒渣机靠掌子面方向采用卷扬机牵引,卷扬机固定于掌子面,扒渣机机身两侧用打入洞身的注浆导管或者钢丝绳固定拦挡。

出渣用的农用车进出洞也由掌子面卷扬机牵引,自身的制动辅以配合,确保出渣过程中的安全。

隧洞围岩较差、断面较小,采用全断面光面爆破法施工。

钻孔机械选用物手持或气功腿岩机,单钻凿孔,人工装药,电动起爆,径向超挖值和开挖岩面的起伏差按不超过15cm控制。

施工通风采用管道压入式通风。

在施工过程中应不断总结经验,优化工艺。

加强超前地质预测、预报,加强围岩监控量测管理。

根据量测结果,及时调整预留变形量及支护参数,适时施作二次衬砌,确保隧道施工安全。

洞身开挖中,记录开挖的地质情况,核对设计地质情况,判别围岩类别及稳定性。

当发现围岩地质情况发生变化时通知设计单位及时现场核实。

4.2 全断面开挖法本标段的隧道采用全断面一次开挖成形的施工方法。

循环进尺根据围岩类别控制在1.6m左右。

其工艺流程见图4-2。

5.综合超前地质预测预报本项目隧址区地质条件较复杂,隧道区内存在的主要不良地质为凝灰溶岩、地下水的腐蚀性等问题,需结合施工地质工作予以查明。

为保证隧道施工安全,开展综合超前地质预测预报,成立专业的超前地质预报室,由总工程师负责,配置物探、水文、地质、试验专业工程师并配备相应的仪器,并将综合超前地质预测预报纳入施工工序。

尤其是岩石隧道存在破碎带时,必须提前做好超前地质预报工作,确保隧道安全通过。

针对隧道具体的工程特点,采用地貌、地质调查与地质推理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定性预测。

具体采取的措施有:对开挖全过程进行综合预测、预报,方法有地质素描法(常规地质法)、超前探孔近距离预报、红外线探水及前兆法预报等。

施工中应该将几种预报手段综合运用,取长补短,相互补充和印证。

综合监测结果,及时提出对不良地质的处理措施,以降低施工风险,确保工程质量和运营安全。

超前地质预报若发现前方地质情况与设计不符时要及时通知设计单位到现场核实,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设计变更方案。

①常规地质法常规地质法适用于为近期开挖、支护提供预报。

开挖面围岩级别、岩性、围岩风化变质情况、节理裂隙、产状、地下水等情况进行观察和测定后,绘制地质素描图,通过开挖后利用罗盘仪、地质锤、放大镜、皮尺等简单工具对开对洞内围岩地质特征变化分析来推测开挖面前方的地质情况,据以指导施工。

②超前水平钻孔采用超前水平钻机钻进过程中钻速和钻碴的变化对开挖面前方较短距离内的地质情况进行判断,为提高其预报的准确度,与地质素描配套使用。

通过超前钻探取芯测定含水率为主要手段确定下一步施工方案。

对富水隧道应及时探明地下水的储量及分布,探水的方法主要采用钻探法。

6.爆破方案(1) 隧道开挖按全断面光面爆破要求进行钻爆设计,周边眼使用小药卷装药爆破,炮眼间距45-55cm,采用间隔装药,非电毫秒雷管起爆,孔口用炮泥堵塞。

(2) 掏槽眼、辅助眼采用连续装药,毫秒延期导爆管雷管起爆,Φ32*200 2#岩石销铵炸药,装填系数0.7-0.85。

(3) 掏槽方式考虑围岩的夹制力,每循环进尺控制在1.6米左右,掏槽型式采用直线方式,确保掏槽效果。

6.1 钻孔作业(1) 钻孔前准确测画开挖轮廓线,点出掏槽眼和周边眼的位置。

(2) 炮眼钻孔采用YT-28型气腿式风动凿岩机(耗风量约4m3/台),钻孔深度2.0m,每个工作面配3台风钻同时作业,风钻手按设计划定的区域和炮眼顺序钻孔。

6.2 钻爆设计本项目根据不同类型围岩类别、断面形式分别进行钻爆设计。

6.2.1炮眼数目炮眼数目的多少直接影响每一循环凿岩工作量、爆破效果、循环进尺、隧道成型的好坏以及爆碴块度的大小。

暂按下式计算炮眼数目,在施工中,根据具体情况再作调整,以达到最佳爆破效果。

炮眼数目N,按下式计算:N=q•s/rη式中:q——炸药单耗量,Ⅲ类取q=1.26kg/m3,根据不同岩层调整。

s——开挖面积r——每米长度炸药的重量,2号岩石销铵炸药r=0.78kg/mη——炮眼装药系数,取η=0.76.2.2 每个炮眼的装药量(1) 掏槽眼Q1=η•L •r式中:η——炮眼装药系数,取η=0.8L——眼深,L=2mr——每米长度炸药量,r=0.78kg/m经计算Q1=1.56取Q1=1.52kg(不同岩层有调整)(2) 辅助眼Q2=η•L •r=0.7*2.3*0.78=1.25kg 取Q2=1.20kg6.2.3 光面爆破参数初次选用如下爆破参数,在施工中可按照选定的参数总结每次爆破效果,测量半孔率和轮廓不平整度,不断调整光爆参数。

周边孔间距a=(15~10)d=(15~10)*43mm=645~430mm密集系数m=a/W=0.65~1.0,Ⅲ类可选为0.8~0.7。

最小抵抗线W=600~400mm6.2.4 爆破网络连接本隧道爆破采用非电毫秒雷管起爆,通过塑料导爆管引爆非电毫秒雷管而达到引爆炸药的目的。

非电毫秒导爆管连线采用“一把抓”法,配两个非电毫秒雷管起爆,非电毫秒雷管塑料导爆管长5m(伸入孔内2.4~2.6m),在网络连接时,考虑在半径2m内的导爆管捆绑在一起后(大把抓)加一小炸药(目的是能保证所有导爆管均能导爆),并用非电毫秒雷管引爆。

装药结束经安全检查后起爆,各步骤按《塑料导爆管非电起爆操作原则》进行。

6.2.5装药起爆光面爆破宜采用小药卷,起爆时注意以下事项:(1) 周边孔应该延后起爆才能保证光面爆破效果;(2) 起爆顺序为先掏槽孔,再辅助孔,辅助孔起爆后再起爆周边孔,底孔最后起爆;(3) 底孔内装一个粗药卷,以克服岩体挟制作用;(4) 为了减少超挖和降低工程造价,开挖过程中,加强断面量测,并及时处理个别欠挖部位,修整开挖断面,获得良好的经济效果。

隧道开挖作业循环图表7. 隧道超欠挖控制为保证隧道超欠挖控制在《技术规范》允许的范围内。

(1) 根据不同地质情况,选择合理的钻爆参数,选配各种爆破器材,完善爆破工艺,不断提高爆破质量。

(2) 提高画线打眼精度,尤其是周边眼的精度(周边眼精度直接影响超欠挖值)。

因此,要认真准确测画轮廓线,测量误差控制在20mm以内。

(3) 断面检查及信息反馈:为了解开挖后断面各点的超欠挖情况,分析超欠挖原因,配专职测量工检查开挖断面,及时修正爆破设计,纠正误差。

(4) 建立严格的施工管理制度:在解决好超欠挖技术问题的同时,必须有一套严格的奖罚制度,用经济杠杆来调动施工人员的积极性,造成人人关心超欠挖,人人为控制超欠挖而努力。

8.劳力、机械设备的配置人员、机械设备应结合隧道开挖方法、工期要求进行合理配置。

配套的生产能力应为均衡施工能力的1.2~1.5倍。

根据开挖方法配置1台扒碴机作业,农运车4辆,20m3/min空压机1台。

根据施工特点,每工班开挖作业人员不宜少于5人。

9. 质量要求9.1 分项验收标准9.1.1 主控项目●隧道开挖断面的中线和高程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每一开挖循环检查一次。

检验方法:采用仪器测量。

●隧道开挖应严格控制欠挖。

当围岩完整、石质坚硬时,岩石个别突出部分(每1m2不大于0.1m2)侵入衬砌应小于5cm。

拱脚和墙脚以上1m内断面严禁欠挖。

采用全站仪测量等仪器测量周边轮廓断面,绘断面图与设计断面核对。

●洞身开挖中,应在每一次开挖后及时观察、描述开挖面地层的层理、节理、裂隙结构状况、岩体的软硬程度、出水量大小等,核对设计地质情况,判断围岩稳定性。

●光面爆破或预裂爆破钻眼前,应根据钻爆设计图准确标出炮眼位置,钻孔时应按钻爆设计要求严格控制炮眼的间距、深度和角度。

掏槽眼的眼口间距和深度允许偏差为5cm。

周边眼的间距允许偏差为5cm,外插角应符合钻爆设计要求,眼底不应超出开挖轮廓线15cm。

●隧底开挖轮廓和底部高程应符合设计要求。

隧底范围石质坚硬时,岩石个别突出部分(每1m2不大于0.1m2)侵入衬砌应小于5cm。

●隧底开挖后应及时核对隧底地质情况。

当需要进行加固处理时,应符合设计要求。

9.1.2 一般项目●光面爆破或预裂爆破的炮眼痕迹保存率,硬岩不应小于80%,中硬岩不应小于60%,并在开挖轮廓面上均匀分布。

●水沟开挖位置、基底高程应符合设计要求,靠边墙的水沟应与边墙基础同时开挖、一次成型。

9.2 安全、质量控制措施⑴加强对技术及施工人员的培训,提高全体参建人员的安全、质量意识。

⑵岩石隧道坚持“弱爆破、短进尺、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的原则,黄土隧道施工严格按照“先探测、管超前、非爆破、严控水、短进尺、强支护、勤量测、早衬砌”的原则组织施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