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的出处及作者年代。
2.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弄清这句话的意思。
3. 在理解的基础上知道自己给怎么做。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检查上课所学知识
2.教师谈话导入,导出课题。
3.齐读课题
二、学习新课
1.【出处】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是出自《孟子·离娄章句下》的一句话,指爱别人的人,别人也永远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永远尊敬他。
作者孟子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
战国中期邹国人(也就是现在的山东邹县东南
人),距离孔子的故乡曲阜不远。
是著名的思
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
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
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于子思的学生。
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到过梁(魏)国、齐国、宋国、滕国、鲁国。
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争取通过暴力的手段实现统一,他继承了孔子“仁”的思想并将其发展成为“仁政”思想,被称为"亚圣"。
作品简介:
《爱人者人恒爱之》选自《孟子·离娄章句下》。
《孟子》一书七篇,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记录了孟子与其他诸家思想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教,游说诸侯等内容,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共同编撰而成。
2.【古语今说】
仁爱的人关爱别人,礼让的人尊敬别人。
关爱别人的人,别人也常常关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常常尊敬他。
三、【明道喻理】
1.引导学生读“仁圣爱民的尧”
2.出示问题:
尧为什么受到世人的敬仰?
3.小组讨论,交流展示
四、【知行合一】
1.课件出示知行合一内容:
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关爱别人、尊敬别人的人?
你想怎样去关爱或者尊敬别人?
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
2.组织小组交流,全班展示。
作业:
拓展阅读: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孝经·天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