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是好孩子
主题说明:
什么是好孩子?在价值多元化的当今社会,好孩子的标准可说是众说纷纭。
但是有些价值标准时有普遍意义的。
文明礼貌就是好孩子最基本的标准之一。
我国是礼仪之邦,古代人们就十分重视人际交往中言行举止的谦逊有礼。
古人“三字经”、“弟子规”中对幼年儿童的礼仪教育,反映出中华民族在早期教育中优良的文化传统。
孔子也曾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可见,礼仪教育以及及早施教,古人就给予了充分的重视。
文明礼貌是人在社会化进程最先接触到的社会行为规范,具体、直观,渗透在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中,幼儿易学、易懂,从小培养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主题“甜嘴巴娃娃”的设计目的是让幼儿懂得与人交往的“礼”和学习与人交往的“语”,这里既包含与人交往时要有尊重别人的态度,也包含与人交往时要掌握最基本的礼貌用语。
因为只有有礼貌地称呼对方,使交往对方感到被尊重,双方产生亲近感,才能为人际交往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不是吗,正如甜嘴巴娃娃“喊爸爸,喊妈妈,喊得奶奶笑掉牙”。
懂礼貌的孩子人人都喜欢,懂礼貌的孩子交往更能够成功。
在这个主题活动中,除了在有趣的故事情景中,让幼儿学习怎样向别人问好,怎样向别人请求,懂得得到了别人的帮助要学会感谢,影响了别人要学会道歉外,更是结合幼儿实际的生活情境,学习怎样尊重别人,怎样使用礼貌用语,使礼貌成为幼儿的习惯。
幼儿园时幼儿接触社会的第一个场所,在幼儿园这个集体中,必然有集体生活的规则,幼儿对集体规则的认同,可以说是日后认同和适应社会规则的基础。
主题“小红花找朋友”活动的展开,让幼儿懂得:小红花要找的朋友是能在集体中遵守秩序,不影响别人,举止文明有礼貌的好孩子,是能在集体中爱护图书、玩具的好孩子。
通过认识、判断,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逐步提高幼儿的评价能力,鼓励幼儿自我控制、自我激励、自我调整,做小红花的好朋友。
礼仪教育同其他社会性行为培养一样,它需要幼儿在已有认知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地感受、体验、练习,取得知和行的统一。
因此,教育需要渗透在幼儿日常生活中,直至文明、礼貌内化为幼儿自觉的行为习惯。
甜嘴巴娃娃
主题目标:
1.懂得与人见面时要主动问候,学习大方、有礼貌地称呼他人、请求他人。
2.懂得感谢,学习用礼貌用语感谢他人。
3.乐意和同伴一起玩,影响了别人懂得道歉,感受同伴间友好相处带来的快乐。
__月__日_午执教
__月__日_午执教_
__月__日_午执教_
__月__日_午执教_
__月__日_午执教_
__月__日_午执教_
__月__日_午执教_
__月__日_午执教_
__月__日_午执教_
__月__日_午执教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