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锦瑟学案含答案

锦瑟学案含答案

高一年级语文活页导学案第周第 19 课时时间月日组长签字
制作人: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重点词语。

2.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理解各联的大致含义。

3.鉴赏本诗的表达技巧。

学习重点
本诗运用的几个典故
学习难点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链接
名家论《锦瑟》
A.朱彝尊:“此悼亡诗也。

意亡者喜弹此,故睹物思人,因而托物起兴也。

瑟本二十五弦,弦断而为五十弦矣,故曰‘无端’也,取断弦之意也。

‘一弦一柱’而接‘思华年’,二十五岁而殁也。

‘蝴蝶’‘杜鹃’,言已化去也。

‘珠有泪’,哭之也;‘玉生烟’,已葬也,犹言埋香瘗(yì)玉也。

此情岂待今日追忆乎?是当时生存之日已常忧其至此而预为之惘然,必其婉弱多病,故云然也。

”(摘自《李义山诗集辑评》)
B.何焯:“此篇乃自伤之词,骚人所谓‘美人迟暮’也。

‘庄生’句言付之梦寐,‘望帝’句言待之来世。

‘沧海’‘蓝田’言埋而不得自见;‘月明’‘日暖’,则清时而独为不遇之人,尤可悲也。

”(摘自《李义山诗集辑评》)
C.汪师韩:“锦瑟乃是以古瑟自况……世所用者,二十五弦之瑟,而此乃五十弦之古制,不为时尚,成此才学,有此文章,即己亦不解其故,故曰‘无端’,犹言无谓也。

自顾头颅老大,一弦一柱,盖已半百之年矣。

‘晓梦’喻少年时事。

义山早负才名,登第入仕,都如一梦。

‘春心’者,壮心也。

壮志消歇,如望帝之化杜鹃,已成隔世。

珠玉皆宝货,珠在沧海,则有遗珠之叹,惟见月照而泪。

‘生烟’者,玉之精气,玉虽不为人采,而日中之精气,自在蓝田。

”(摘自《诗学纂闻》)
二、基础知识演练
1、名句填空
1、夕阳无限好,。

2、身无彩凤双飞翼,。

3、何当共剪西窗烛,。

4、春蚕到死丝方尽,。

2、文学常识
李商隐(约813—约858),诗人。

字,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年),由于令狐绚的推荐,得中进士。

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

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

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

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

诗歌创作中,则写出了大量抒情感怀类的诗篇,尤以晚年的和成就最大,本课选读的两首诗,就是其代表作。

三、阅读鉴赏
1、齐读这两首诗
2、自学指导一:再读《锦瑟》,边读边思考以下问题:
1、诗人由“五十弦”的“锦瑟”想到了什么?这其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2、典丽精工是李商隐诗歌的特点之一。

本诗中间两联用了哪些典故?这些典故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情调,留下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3、你认为本诗的主旨是什么?(学生讨论)
四、当堂训练:
1、在课文中找到下列词语,借助工具书,给加点的字注音。

锦瑟()弦()柱惘()然马嵬()
未卜()宵柝()晓筹()驻()马
2、根据下列注音,在句子的空缺处填写正确的汉字。

⑴望帝春心tuō()杜鹃⑵cāng()海月明珠有泪
⑶只是当时已wǎng()然⑷空闻虎旅传xiāo()柝
⑸如何四jì()为天子
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咏素蝶诗刘孝绰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

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一年级语文活页导学案第周第 19 课时时间月日组长签字制作人:班级姓名
第19课时锦瑟学案
参考答案
二、略二、晚唐义山《李义山诗集》无题诗咏史诗
三、1、明确:诗人由“五十弦”的“锦瑟”想到了年已半百的自己,进而由“锦瑟”想到了自己的美好的青年时期。

这其中运用了传统的比兴手法。

2、中间两联共用了四个典故。

一是庄周梦为蝴蝶的典故,意为曾经有过梦想,曾经沉迷在美好的境界中。

诗人借此典的虚缈的梦境隐喻年轻时沉迷的美好的情境。

二是用望帝魂化杜鹃的典故,意为曾经害过相思,有过殷切的思念。

三是用南海鲛人的故事,意在说梦想和思想都破灭后所得只是满眼的泪水。

借此把月珠泪合而为一,构成了一个朦胧的妙境,表达一种复杂的怅惘情怀,既有对其高旷浩净的爱赏,又有于其凄寒孤寂的感伤。

四是用传说中蓝田产玉的故事,意在说梦想和思情破灭后的迷惘。

诗人借此具有极高美学意味的理想景色,抒发一种对于高洁情感无法亲近的怅恨。

与典三所涵一致。

四个典故的运用表达了诗人怅惘、悲伤的内心情感。

诗中美好的境界是什么,殷切的思念是什么,诗人为什么而落泪,为什么而迷惘,都难以知晓,诗歌带给读者的是一种扑朔迷离的意境。

这恰恰给了人们无穷无尽、异彩纷呈的想象空间。

3、此诗内容很有争议。

有人认为“锦瑟”是令孤楚家婢女名,这是首爱情诗;有人认为是追怀他死去的妻子王氏而作,是首悼亡诗;还有人说瑟有适、怨、清、和四种声调,诗的中间四句每句各咏一调,则这又是一首描绘音乐的咏物诗。

现在认为较为合理的解释是:本诗为李商隐晚年追叙生平,自伤身世之辞。

如诗人执著一念的美好情感破灭;或自己卓越才德不为世用的悲哀等。

四、
【诗歌鉴赏参考答案】(1)这首诗描写了素蝶随蜂悠游,遇雀躲藏;映衬日光腾起,顺着风势返回;在花丛中时出时没,于树叶间上下翻飞。

是通过素蝶和周围事物的关系、对不同情况的反应来描写的。

(2)这首诗通过对素蝶活动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悲欢、沉浮,最后两句突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依恋和向往。

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赏析】
这首《咏素蝶诗》是南朝齐梁之际有“神童”兼“彭城才子”之誉的刘孝绰所作。

此诗今天作为诗歌鉴赏题的材料出现在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的语文试题中。

此诗在形式上采用了白描手法描写蝴蝶在风中、花中的飞舞的情况,同时运用了对比手法,以及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将蝴蝶飞舞的姿态描写得十分形象和逼真。

诗人仅仅用了四十字就把蝴蝶的性格、姿态、情感表现出来,让人如于风和日丽之时,见蝴蝶随着蜂儿转于绿蕙丛中,时而避雀隐,时而浴日舞,令人叹为观止。

联系刘孝绰虽然自负才华自视甚高,但一生仅做到秘书监,一直得不到提拔的遭遇,可知诗中蕴含着期盼得遇明主之意。

“嘉树欲相依”为全诗主旨。

素蝶即白蝶,诗首联写蝴蝶为了躲避天敌(“蜂”、“雀”)时而绕着草花飞,时而躲藏在草花丛中。

颔联写蝴蝶在阳光照射下随风翩翩起舞。

颈联写出蝴蝶在花草树木间出没。

诗的前三联采用白描的手法,使红花、绿草、白蝶、阳光、嘉树,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卷,充满了无限生机。

最后写出蝴蝶的期盼:希望这些提供蝴蝶栖息的花草树木能够永远存在。

这首咏物诗传达了古人朴素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愿望。

【附】作者简介
刘孝绰(481-539)南朝诗人。

本名冉,小字阿士,彭城人。

七岁能文,素有“彭城才子”之称。

父刘绘,为齐大司马,幼小的孝绰“年未志学”,就能“代父草诏诰”。

舅父王融,亦齐中书郎,非常欣赏孝绰的聪明才智,常常带着他拜会亲友,被人誉为“神童”。

梁武帝时,历官尚书水部郎,侍帝宴,赋诗七篇,帝叹赏,累迁秘书丞。

昭明太子萧统,令图工绘绰图像,悬于“乐贤堂”,以示敬仰。

孝绰辞藻,为世所宗,每作一篇,争相传诵,有群从子侄七十人,皆能文。

诗与何逊并称“何刘”。

有诗文集数十万言问世,可惜失传。

明人辑有《刘秘书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