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钢筋工程施工方案2017

钢筋工程施工方案2017

钢筋工程施工方案2017目录一、工程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编制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施工部署 (1)四、钢筋工程主要施工方法 (3)五、质量保证体系和保证措施 (11)六、安全保证措施 (16)七、环保和文明措施 (16)三、施工部署1、项目管理机构2、施工现场布置本工程施工场布置,详见平面布置图:3、材料准备3.1进场钢筋必须有产品质量证明书,原材试验报告,并按照分批、牌号、规格、分别挂牌堆放,不得混淆且符合合同要求,进场后材料分批进行复检,如有其中一项指标不合格,则双倍取样重新复检,如仍不合格,则该批钢筋为不合格品,并明确标好不合格标识,予以退场。

3.2框架结构纵向受力钢筋要进行强度比值检验。

钢筋抗拉强度实测值 钢筋屈服强度实测值 钢筋屈服强度实测值 钢筋强度标准值3.3对加工成型好的柱、梁钢筋定位卡具、板负筋马凳进行预检。

4、人力资源准备5、施工机械配置四、钢筋工程主要施工方法 1、钢筋进场验收进场钢筋必须有产品质量证明书,原材试验报告,并按照分批、牌号、规格、分别挂牌堆放,不得混淆,并符合合同要求。

材料进场后,通知建设单位,监理单位。

并按批量进行抽样送检。

试验合格后,材料员将检验状态标识牌换成“检验合格”,钢筋加工人员方能进行下料及使用。

≥1.25≤1.3如有其中一项指标不合格,则双倍取样重新复检,如仍不合格,则该批钢筋为不合格品,并明确标好不合格标识,予以退场。

2、钢筋加工根据设计图纸、现行规范《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16G101-1、16G101-2、16G101-3,由钢筋工长进行钢筋配料、计算、做料单,下达到钢筋加工班组,关键部位工长要进行放样,把梁、柱、核心的具体关系分清,且考虑混凝土下料施工,接头位置要综合考虑,要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同时兼顾施工方便,成型钢必须挂牌标识,注明几何图形和尺寸根数及使用部位,码放整齐,按使用部位发放。

本工程钢筋连接方式按照以下说明进行施工2.1、调直钢筋在下料前应对弯曲的钢筋调直,用冷拉方法调直时,HPB300级钢筋的冷拉率应控制在4%;2.2、切断下料时应根据图纸和配筋表的技术数据,进行编号下料,下料时,遇有局部劈裂、缩颈、明显损伤、弯曲过大等缺陷的钢筋应当进行局部切除后再使用,切断时,钢筋切口应平整,不得有马蹄形和端部起弯现象。

钢筋下料长度根据构件尺寸、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钢筋弯曲调整值和弯钩增加长度等规定综合考虑。

1)直钢筋下料长度=构件长度–保护层厚度+弯钩增加长度2)弯起钢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斜弯长度–弯曲调整值+弯钩增加程度3)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内周长+箍筋调整值+弯钩增加长度2.3、弯曲成形钢筋成型,应根据结构构件配筋详图,结合对保护层厚度、接头形式、弯钩及弯折的弯曲直径等要求,计算配筋尺寸,绘制翻样图,才能进行;弯曲成型时,下料长度应考虑弯曲调值;调整值的大小取决于弯曲角度;钢筋弯曲成形的形状、尺寸以及安装后的数量、锚固长度和接头设置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规定。

钢筋弯钩,形式有三种,分别为半圆弯钩。

钢筋弯曲后,弯曲处内皮收缩、外皮延伸、轴线长度不变,弯曲处形成圆弧,弯起后尺寸大于下料尺寸,弯曲调整值见下表(注:d为钢筋直径)半圆弯钩增加长度参考下表箍筋:箍筋的末端作弯钩,弯钩形式符合设计要求。

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用Ⅰ级钢筋或冷拉低碳钢丝制作的箍筋,其弯钩的弯曲直径应大于受力钢筋直径,且不小于箍筋直径的2.5倍;弯钩平直部分的长度有抗震要求的不应小于箍筋的10倍。

箍筋的调整值见表。

3、钢筋绑扎3.1、基础钢筋绑扎3.1.1工艺流程绑扎承台钢筋→绑扎地梁钢筋→绑扎底板底层钢筋→摆放底板马凳→绑扎底板面层钢筋→墙、柱钢筋插筋→验收3.1.2承台钢筋绑扎绑扎承台钢筋时先深后浅,先大承台,后小承台,高深承台,侧面要绑扎分布钢筋。

3.1.3 绑基础底板钢筋3.1.3.1底板钢筋绑扎前先按图纸钢筋间距要求,在防水保护层上弹出轴线、基坑线、钢筋位置线,按线摆放钢筋。

3.1.3.2 按弹出的钢筋位置线,先铺底层钢筋。

根据受力情况,决定下层钢筋哪个方向钢筋在下面,一般先铺短向钢筋,再铺长向钢筋。

3.1.3.3 钢筋绑扎时,靠近外围两行的相交点每点都绑扎,中间部分的相交点可相隔交错绑扎,双向受力的钢筋必须将钢筋交叉点全部绑扎。

采用一面顺扣要交错变换方向,也可采用八字扣,但须保证钢筋不位移。

3.1.3.4底板钢筋绑扎采用20-22#铅丝,绑扎的铅丝扣尾一律向底板内,不得朝外。

3.1.3.5 本工程构件耐久性的环境类别详表混凝土最小保护层要求单位mm备注:基础底面钢筋,在有混凝土垫层时最小厚度不小于40mm摆放底板混凝土保护层用水泥垫块垫块,垫块厚度等于保护层厚度,按每1m距离矩形布置。

3.1.3.6钢筋马凳的加工与布置:A、当板筋为双层钢筋时,钢筋支撑采用φ8马凳筋,按间距@1000*1000设置,马凳筋如下图B、当板上部设置支座负筋时,采用φ4的成品马凳。

支撑如下图。

、3.1.3.7 底板钢筋绑扎接头时,钢筋焊接、搭接位置基础底板底层钢筋在跨中位置,底板上层钢筋在支座附近位置,钢筋搭接处用铁丝在中心及两端扎牢。

3.1.3.8 基础底板受力的特殊性,上下层钢筋接头位置在同一截面内,绑扎接头的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的百分比,在受压区中不得超过50%,在受拉区中不得超过25%;不在同一截面中的绑扎接头,中距不得小于1.3倍搭接长度。

接触对焊时,在同一截面内的受力钢筋,其焊接接头的截面面积不超过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的50%,不在最大弯矩处。

4 墙体钢筋绑扎4.1工艺流程弹墙位置线→钢筋清理、校正→按照要求进行搭接→划水平筋间距线→连接其余横竖筋→绑扎拉钩→交点绑扎→保护层卡环→墙体钢筋隐检4.2墙筋绑扎1)墙筋绑扎前在墙两侧搭设人字梯,每步高度500㎜,架上脚手板。

2)墙体钢筋绑扎前先对预留竖筋拉通线校正,之后接上部竖筋,水平筋绑扎时拉通线绑扎,保证水平一条线;竖向钢筋直径≤22为焊接或绑扎搭接,水平筋直径≤22采用焊接或绑扎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不超过50%,墙体的水平和竖向钢筋错开搭接,搭接段距梁最近两端点≥500㎜,墙体拐角处水平筋锚固,墙体水平筋锚入端柱,两个相邻钢筋搭接接头净距≥500㎜,水平筋沿高度每隔一根错开搭接,竖筋沿水平方向每隔一根错开搭接,并且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50%。

钢筋的相交点应全部绑扎,钢筋搭接处,在中心和两端用铁丝绑扎三扣,保证墙体钢筋间的正确位置。

3)墙竖筋:墙内竖筋连接接头位置应错开,每次连接的钢筋数量不超过50%,将竖筋与下层伸出的钢筋绑扎搭接(墙竖筋从暗柱边出50㎜起线),在竖筋上划好水平筋分档标记(第一道水平筋从楼面50㎜起),接着绑其余竖筋,最后在绑扎水平筋。

4)水平筋:墙内水平筋必须伸进暗柱内,不可以用暗柱的箍筋代替水平筋,当墙以暗柱的形式整体表示,暗柱详图中有箍筋的地方可不放剪力墙的水平筋.7)拉钩应绑在横、竖墙筋交叉点并钩住墙体两侧外皮主筋上,墙拉钩按图纸要布置8)墙体预留洞口加强筋图见结构设计总说明。

4.3 梁钢筋绑扎4.3.1工艺流程:弹梁位置线→量梁底标高→穿梁上下主筋→划箍筋位置线→套梁箍筋→绑扎梁箍及其它筋→梁钢筋隐检4.3.2梁筋绑扎1)在梁钢筋绑扎前,用钢管扣件搭设操作平台,并铺脚手板(用于梁大于1000mm时)。

2)按两支座之间的净距及梁底线穿梁上下主筋,并按图纸要求进行钢筋锚固。

3)梁箍筋:按图纸要求的箍筋间距,计算好每根梁的箍筋数量,从支座边50㎜起线,梁箍筋四角兜扣。

箍筋的弯钩叠合处沿梁的上部主筋交错布置,并绑扎牢固。

4)梁底垫25㎜厚水泥垫块、梁两侧垫上塑料保护层卡垫块或水泥垫块绑扎于钢筋上。

4.3.3 柱(暗)钢筋绑扎4.3.3.1工艺流程:弹柱(暗柱)位置线→柱筋清理校正→套柱箍筋→柱(暗)主筋采用焊接接头→划箍筋间距线→绑扎箍筋→柱钢筋隐检。

4.4柱筋绑扎1)在柱子钢筋绑扎前,用钢管扣件搭设井字操作架,并铺脚手板。

2)柱箍筋:按图纸要求的箍筋间距,计算好每根柱箍筋数量,从楼层混凝土面50㎜起线(暗柱:有墙的暗柱第一道箍筋距楼层混凝土面30㎜起线),先将箍筋套在顶板伸出的主筋上。

3)柱主筋的连接施工:采用电渣压力焊。

4)在柱主筋顶设定为箍筋,定位箍筋与主筋垂直绑扎。

5)划箍筋间距线:在立好的柱子竖向筋上,按图纸要求划箍筋间距线。

6)柱箍筋绑扎:按已划好的箍筋位置线,将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动,由下向上进行绑扎,柱四角采用兜扣绑扎,其余箍筋与柱筋交点绑八字扣并均绑,箍筋与柱主筋要垂直。

7)箍筋的弯钩叠合处应沿柱子竖筋四角交错均布,并绑扎牢固,所有绑扎扣的端头均要弯向柱内。

8)柱主筋保护层为25㎜,且不小于主筋直径。

为保证柱子主筋不位移,柱子底离底板50㎜处要绑定位箍筋,并绑牢。

9)柱子焊接连接及变截面做法见下图:4.5 楼板钢筋绑扎4.5.1工艺流程清理模板→弹下层钢筋网分格线→排列板下层筋→绑扎板下层筋→标记板上层筋分格线→排列板上层筋→绑扎板上层筋→垫马凳、保护层垫块→清理、验收。

4.5.2板钢筋绑扎1)清理模板上的杂物,用粉笔在模板上按图纸要求划好双向筋间距。

2)按划好的间距,先摆放短向钢筋。

预留孔、电线管、预埋件配合及时安装。

3)绑扎板筋采用八字扣,双层钢筋上下层之间需加马凳以保证上下层钢筋的位置准确,马凳采用钢筋马凳,板下层筋绑完后,再垫上塑料或水泥保护层卡垫块,间距1000㎜双向梅花形布置,垫块垫好后,再放马凳,一个方向连放,间距1000㎜,最后进行顶板上层钢筋摆放绑扎。

4)根据设计图纸中主筋、分布筋的方向、位置,先绑扎主筋,再绑扎构造钢筋,并且每个交点均绑。

4.6 楼梯钢筋绑扎4.6.1工艺流程划位置线→绑扎斜板主筋→绑扎构造钢筋及分布钢筋→绑扎休息平台筋→楼梯钢筋隐检。

4.6.2楼梯钢筋绑扎1) 在楼板底板上划好主筋和分布筋的位置线。

2) 根据设计图纸中主筋、分布筋的方向,先绑扎主筋后绑扎分布筋,每个交点均应绑扎。

3) 待踏步模板支好后,再绑扎踏步钢筋,主筋接头数量和位置均要符合规范要求。

4)休息平台钢筋锚固在墙内及预留出上一层的踏步筋锚固在梯梁内要满足设计规范要求。

5、钢筋验收认真组织工序交接和隐蔽工程验收,专业技术人员在施工后进行质量验收,进行自检和复检,填写质量验评表,及时通知总包、监理单位人员进行验收,保证工程施工质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