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一节 河流、水系、流域与水情
第一节 河流、水系、流域与水情
2.水位观测与数据整理 (1)水位观测:一般情况下,每日8:00和 20:00 各观测一次水尺,在汛期水位变化 较大时应增加为每日02:00,08:00, 14:00,20:00时各一次或更多测次, 水位变化急剧时甚至0.5hr或几min需观测一 次,以能记下洪水过程及洪峰水位值.
(2)水位数据整理(包括日平均水位,月平均 水位和年平均水位) 日平均水位整理方法:
(2)流域长度:从流域出口到流域最远点的流域轴线
长度,计
若流域形状不甚弯曲,也可采用河源至河口的
直线来确定流域长度。 (3)流域平均宽度 可用下式计算;
B=F/L
(4)流域形状系数:
K = B / L
3.流域的地形特征:
1)流域平均高度:表示流域内表面的平均高度。直接影 响流域的气温和降水。计算方法如下:
方法一:算术平均法
H
式中n为观测次数.
H
i 1
n
i
n
适用于当一日内水位变化平缓,或变化虽较大,但为等时 距观测,可采用算术平均法求日平均水位
方法二:加权平均法(面积包围法)
H0 H1 a
b
H2
Hn-1
m n
Hn
1 ab bc a H H 0 2 H1 2 H 2 2 H n a b c m n
知识体系
四、河流的补给 (一)雨水补给 (二)融水补给 (三)湖泊水补给 (四)沼泽水补给 (五)地下水补给 (六)人工补给 五、河流水源的定量估算 六、河川的利用和改造 七、河流与自然地理环境 的关系
一、河流、水系和流域
预习思考题
1 河流的分段和纵、横断面
河流分为哪五段?上游、下游、中游各自的特点? 纵横断面的概念?河流纵比降?横断面的形态要素 有哪些? 2 水系 水系的概念?河长、河网密度和河流的弯曲系数的定义? 水系分类? 3 流域 流域?分界线?
2)流域平均坡度:流域乎均坡度对地表径流的产 生、集流、下渗、土壤水、地下水、土壤流失、 河流的含沙量等均有很大影响。流域平均坡度 (Jo)用下式计算:
式中
Ji——相邻两等简线间的平均坡度(m/km); fi一相邻两等高线间的面积(km2); F——流域面积(km2)。
fi与Ji的计算方法:
设bi为相邻两根长为li和li+1等高线间的水平距离 ,则该两等高线间的面积fi为
5.泥沙淤积对河道的影响?
6.推移质、悬移质?含沙量、输沙率和输 沙量? 7.侵蚀模数?
8.河流水温的时变规律和原因?
二、河流的水情要素
水情要素:反映河流水文情势及其 变化的因子。它主要包括水位、流 速、流量、泥沙、水化学、水温和 冰情等
(一)水位
1.概念 河流水位:河流的自由水面高出某一基面的高程, 以m计。 基面:高程起算的固定零点称为基面.分为绝对 基面与测站基面. 绝对基面(又叫标准基面): 将某一海滨地点平 均海水面的高程定为0.000m,作为水准基面。我 国现在统一规定的基面为青岛黄海基面。 测站基面:某些水文测站专用的一种假定基面, 一般选择在河床最低点或历年最低水位以下0.5~ 1.0m处的水平面作为零点来计算水位高度。
闭合流域:地面分水线与地下分水线重合 非闭合流域:地面分水线与地下分水线不一致。
一般大、中河流多为闭合流域,可以不考虑地下分水 线。对于一般小河一次洪水中地面径流占主要部分, 可以不考虑流域非闭合问题。对于年径流,则非闭合 问题应当考虑,尤其是岩溶地区的小河地面分水线与 地下分水线不一致的影响是很大的。
第一节 河
流
一、河流(stream)、水系(drainage system)和流域(drainage basin) (一)河流分段和纵、横断面 1.概念 • “降水或由地下水涌出地表的水,汇集在 地面低洼处,在重力作用下经常或周期地沿 流水本身造成的洼地流动。”
2.河流的分段 一条河流常常可以根据其地理-地质特征分 为 河源、上游、中游、下游和河口五段。 河源 是指河流最初具有地表水流形态的地方; (确定原则?) 上游 比降和流速大,水量小、侵蚀强烈、河床多为基 岩或砾石;纵横面呈阶梯状并多急滩和瀑布的河 段。 金沙江虎跳峡 雅鲁藏布江
观看录象(黄河长江探源)
3.河流纵断面:指沿河流轴线的河底高程或水 面高程的变化。可分为河底纵断面和水面纵断面 两种。可以用比降(I)来表示。即:
式中:H上,H下,分别为河段上下游河槽(或水面)上两 点的高程;H上-H下则为河段的落差;L为河段的长度。
当河底高程沿程变化较大时,河流平均 纵比降计算
河源唯远,水量唯丰 是指紧接河源的河谷窄、呈“V”字形,
金沙江虎跳峡
中游 水量逐渐增加,比降已较和缓;河谷呈 “U”字形;下切力不大而侧蚀显著。
下游 河谷宽广,呈“︶”形, ;河道弯曲,河水流速 小而流量大,淤积作用显著,河床多为细砂或淤泥,到 处可见浅滩和沙洲。 河口 是河流入海、入湖或汇入更高级河流处,经常 有泥沙堆积,有时分汊现象显著,在入海、入湖处形 西陵峡出口 成三角洲。
• 两等高线间的平均坡度Ji为
式中,l1l2l3为各等高线的长度
第一节 河
一、河流、水系和流域 (一) 河流的分段和纵、横断面 (二 )水系和水系特征 (三)流域和流域 二、河流的水情 水情要素:水位、流速、流量、 水温与冰情、泥沙、矿化度 三、河川径流 (一)河川径流的形成与影响因素 (二)径流特征值 (三)河川径流的变化(时变性、 变化表征) (四)特征径流(洪水和枯水)
树 枝 状 水 系
海河治理措施:
上游: 各大支流上 修建水库 中游: 洼地上修筑 蓄洪工程 下游: 挖掘入海新河
(三)流域 1.概念 分水岭:划分相邻水系(或河流)的山岭或河间 高地。 分水线或分水界:分水岭最高点的连线,可分为 地表分水线和地下分水线。
流域:分水线所包围的区域。由于分水线有 地表分水线和地下分水线,故流域也是指汇 集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区域。
2.流域的几何特征
流域面积、 流域长度、流域形状、流域平均
宽度等是流域的重要特征。这些特征对
河川径流的影响是明显的。
(1)流域面积
流域分水线所包围的面积,km2。
确定河流某一指定断面控制的流域面积 的方法:
(1)搜集指定断面以上河流所在地区的地形图;
(2)在地形图上画出地面集水区的分水线; (3)用求积仪量出地面分水线包围的面积,即流域面积。
水位历时曲线:指大于和等于某一数值的水位与 其在研究时段中出现的累积天数(历时)所点绘而 成的曲线。
水位历时曲线的作用:
主要是可从图上看出一年内超过某一水位高度 出现的总天数,这对航运、灌溉、防汛都有重要的 意义。
绘制历时曲线的方法
日平均水位(m) 50 49.5 49 天数 12 8 4 累计天数 12 20 24
第三章 陆地表面水 第一节 河 流 知识体系
一、河流、水系和流域 四、河流的补给 (一) 河流的分段和纵、横断面 (一)雨水补给 (二 )水系和水系特征 (二)融水补给 (三)流域和流域 (三)湖泊水补给 二、河流的水情 (四)沼泽水补给 水情要素:水位、流速、流量、 (五)地下水补给 水温与冰情、泥沙、矿化度 (六)人工补给 三、河川径流 五、河流水源的定量估算 (一)河川径流的形成与影响因素 六、河川的利用和改造 (二)河川径流的变化(时变性、 七、河流与自然地理环境的 变化表征) 关系 (三)特征径流(洪水和枯水)
48.5 48
47.5 … 35.5 30
5 4
6 … 7 8
29 33
(h0 h1 )l1 (h1 h2 )l2 (hn 1 hn )ln 2h0 L i L2
4.横断面:垂直于水流方向的断面。
过水断面:谷底过水的部分称河槽,河槽的横断 面称过水断面。
大断面,是指最大洪水时的水面线与河底线包围的 面积。 由于科氏力、惯性离心力和流速分布不均等影响, 河流横断面的水面并不是完全水平的。
(二)水系 水系:一条河流的干支流构成的脉络相通的水道系统。 水系特征:主要包括河长、河网密度和河流的弯曲系数 。 河长:从河口到河源沿河道的轴线所量得的长度。
河网密度:指流域内干支流的总长度和流域面积之比, 即单位面积内河道的长度。可用下式表示:
D= ∑L/ F
式中:D为河网密度(km/km2);∑L为河流总长度 (km);F为流域面积(km2)。
流
知识体系
四、河流的补给 (一)雨水补给 (二)融水补给 (三)湖泊水补给 (四)沼泽水补给 (五)地下水补给 (六)人工补给 五、河流水源的定量估算 六、河川的利用和改造 七、河流与自然地理环境 的关系
二、河流的水情要素
预习思考题 1.什么是水情要素?主要包括哪些? 2.水位、三种水位图及其各自作用:水位过程线? 水位历时曲线?相应水位曲线? 特征水位:中水位、平均水位、平均高水 位、平均低水位、常水位? 3.流速?河流纵、横断面流速分布规律?谢才 (薛齐)公式。 4.流量?流量过程线的绘制及其作用?水位-流 量关系曲线及其作用?
(1)方格法:将流域的地形图划分为100个以上的方格, 求出交叉点高程的算术平均值,即为其平均高度。 (2)加权法:在流域地形图上,用求积仪分别量出两相 邻等高线间的面积,按下式计算:
H0:流域平均高度(m); fi:相邻两等高线间的面积(km2); hi:相邻两等高线的平均高度(m); F:流域面积(km2).
n 2
1 a b c n ( H 0 H1 ) ( H1 H 2 ) ( H 2 H 3 ) ( H n 1 H n ) 24 2 2 2 2 1 H 0 a H1 (a b) H 2 (b c) H n n 48
第一节 河
一、河流、水系和流域 (一) 河流的分段和纵、横断面 (二 )水系和水系特征 (三)流域和流域 二、河流的水情 水情要素:水位、流速、流量、 水温与冰情、泥沙、矿化度 三、河川径流 (一)河川径流的形成与影响因素 (二)河川径流的变化(时变性、 变化表征) (三)特征径流(洪水和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