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节和土节
圣诞节刚刚伴着鹿铃乘着雪橇远去,情人节就带着它的浪漫与甜蜜,把人们淹没到了玫瑰与欢欣的海洋。
愚人节也正蠢蠢欲动,要给人们一个温柔的欺骗、善意的谎言。
真是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不知啥时才是尽头。
面对这样的纷纷乱乱,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人心情如“春晚”的收视率,上下波动,危机重重,七十年代人耸耸肩,八十年代人眨眨眼,九十年代后的孩子无动于衷——他们把这当做愚人节的玩笑。
本土的节日在这样的浪潮下显得岌岌可危。
我们的祖辈不禁发出了这样的呼喊:“救救土节吧!”君不见,现在的人已经不知道端午节的传说,现在的人爱汉堡胜过爱粽子,再不打一场土节保卫战,后果可是难以想象。
哀之深,怒之切,仿佛要将洋节斩尽杀绝,除之而后快。
其实我们没必要如此惊呼“狼来了”,倒是更该先想想,“狼”为什么来?“狼”来干什么?
当代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信息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