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质量保证控制措施(优质结构)

质量保证控制措施(优质结构)

结构优质工程施工进度、质量目标和质量保证措施第一节、工程概况与质量目标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为XX公司开发的XX工程,建设地点位于XX。

该建筑主楼为剪力墙结构体系,地下室及裙房部分为框架剪力墙结构。

层数为地下2层,地下室层高为3.9m和5.4m。

其中5#楼为地上31层,建筑高度95.95m,建筑面积为13450.73㎡;6#、7#楼为地上31层,建筑高度为95.5m,建筑面积为19967.2㎡。

施工工期短、质量标准高,因此特别需要加强科学管理与控制。

二、质量目标质量目标:工程各分项工程合格率100%,优良率90%以上;各分部工程质量合格率100%,优良率90%以上;确保本工程“结构创优”,单位工程争创“结构优质工程”。

为顺利地实现本质量目标,特制定人、机、料、法、环质量预控措施。

第二节、施工进度保证措施工程施工进度控制方法主要是计划、控制和协调。

本工程合同工期为630际根据工期总目标编制“总体施工进度计划表”,并根据动态控制原理对本工程的施工进度实施全面管理。

一、立进度控制的组织系统项目经理部负责落实各层次的进度控制人员,落实具体任务和工作责任,并对工程总体进度计划按照分项工程进行层层分解。

认真研究、分析各单位工程的量,影响及制约因素,做出周密合理的施工网络图,施工中严格按照网络计划施工,如出现不符的情况,及时分析原因,提出补救措施。

二、强各工序施工之间的协调工作各专业施工前应按总体计划作出本专业详细的月或旬作业计划,项目经理部统一管理,按照作业计划经常进行检查,若出现与计划进度偏离,及时进行调整,必要时应报请工程监理部,共同做好各专业之间的协调工作。

坚持工程例会制度。

项目经理部每星期召开一次工程会议,检查落实工程实际进度情况,分析和预测可能影响进度的因素,制订预防措施。

对因资金、材料或外部条件干扰工程进度的因素,及时报请工程监理部,共同制订解决办法。

各班组坚持每日下班前的碰头会,检查当日完成的工作量,并将存在问题及时报告项目经理部,把工程总体进度计划层层落实到班组和个人。

三、加强安全和技术交底工作,经常对职工进行安全和质量方面的教育,不断提高职工的质量意识和工作责任心,避免发生质量事故和将不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中,这是保证工程按计划实施的主要措施之一。

同时加强对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提高机械的完好率与利用率。

四、科学地、合理的组织平面流水施工交叉作业,项目经理部根据各专业、各工种的具体作业计划,配置必要的设备,供给充足的材料,安排合理的劳动力,进行流水作业和交叉作业,避免因资金、机械、材料和劳动力不足而影响工程进度。

五、认真做好月报工作,项目经理部每月将完成的工作量和工程形象进度呈报业主和监理部,以便根据工程进度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控制,使得工程进度的全过程始终处于循环的、动态的控制之中。

六、建立进度控制的组织系统项目经理部负责落实各层次的进度控制人员,落实具体任务和工作责任,并对工程总体进度计划按照分项工程进行层层分解,编制出更详细的季度、月或旬作业计划,并按照计划表进行控制。

七、坚持多点施工,平行作业,根据施工需要,可采取二班或三班倒施工,每班安排部分领导值班,对现场施工进行指挥与协调。

落实岗位责任制,实行全面承包,建立激励制度,开展劳动竞赛,关心职工生活,搞好后勤服务,调动施工人员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

第三节、质量管理体系一、质量体系的建立:1、选择业务精、工作责任心强的技术骨干来配备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质检员、材料员、机械管理员、测量员、工长等工作岗位,组成强有力的项目领导班子。

赋予质检员核实、奖励罚款、停工整改和越级报告的权利控制每一个分项、分部工程质量。

2、根据公司质量保证体系的要求编制本工程质量计划,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建立由公司总工程师领导、项目质量、技术负责人负责的质量管理机构,使整个质量保证体系协调运作,工程的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3、项目严格执行“四交底”的制度:交质量标准、交操作要求、交技术措施、交自检互检要求,交底必须交到班组,标准明确,各就各位,交底各方在交底书面资料上签字。

4、定期召开工程现场例会和质量情况汇报会,及时通报质量情况,保证各级管理人员掌握质量动态,坚持样板导路,树先进、学样板、上水平、超前示范,以点带面。

5、实行目标管理,进行目标分解,按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把责任落实到相应的部门和人员。

除公司质量监督部门和项目技术负责人外,现场另安排专职质检员跟班作业,分别对后置埋件安装等施工作业进行跟踪监控,并严格按照相关规定,使项目从各部门到各施工班组,层层落实质量职责,明确质量责任。

6、积极开展质量管理(QC)小组的活动,工人,技术人员、项目领导“三结合”,针对技术质量关键组织攻关,并积极做好QC成果的推广应用工作。

最后实现单位工程合格并争创“优质结构工程”的目标。

二、质量管理组织措施:1、在项目管理上,推行“分级控制、分层管理”即质量管理分三个层次,第一层为公司职能部门及现场指挥部,负责工程质量总策划,最大限度地提供技术支持与管理支持,以分部工程优良来保证单位工程优良,负责工程创优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第二层次为项目经理部,负责创优计划的实施,确保分项工程优良率,实施对施工作业层的管理,控制施工过程质量,以分项工程优良来保证分部工程优良,并及时向公司职能部门反馈质量信息。

第三层次为施工作业层,负责工程的施工,严格按设计和规范要求进行操作,干好每一道工序,确保分项工程质量优良。

2、各分项工程质量管理严格执行“三检制”(即自检、互检和交接检、专业检),隐蔽工程作好隐蔽、预检记录,质检员作好复检工作并请甲方、监理、质监站监督人员验收。

3、专业工长作好每一次的技术交底工作,严格按图施工,不得任意更改原设计图纸,遇到有疑难问题必须和甲方、监理、设计单位协商解决。

4、各种不同类型,不同型号的材料要分别堆放整齐,在运输和储存时,必须保留标牌,按批分类,同时应避免锈蚀和污染。

5、电焊工必须经考试合格后才能上岗作业,焊缝厚度、长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做到不咬边、不夹渣,无砂眼。

6、加强成品、半成品保护工作,如交叉施工时,一定要注意施工方向和顺序。

第四节、施工过程质量控制一、施工准备过程的质量控制:1、技术文件准备:根据公司管理手册、程序文件,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及单项施工方案,编写作业指导书和质量检验计划。

2、管理文件准备:编制项目质量保证计划,明确质量职责,确定项目创优计划,制定相应的质量制度。

3、图纸会审:在施工前必须进行图纸会审,找出图纸差错,提出改进意见,查看施工手册和条件是否符合,能否满足设计技术要求,对关键工序、特殊工序,如焊接工程等均应制定专门的技术措施和控制办法。

4、对材料供应商进行评估和审核,建立合格的供应商名册,选择与本公司多次合作且信誉可靠的供应商。

材料进场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对进场原材料的检验应由材料员及试验员负责进行,经检验合格后方可留用。

5、拟定材料计划,做好材料进场的准备工作。

材料进场后应做好标记,注册品种、规格、数量、进场日期,进场原材料应分类堆码整齐、规则,特殊材料进行专人专处保管。

6、合理配备施工机械,保证工程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

7、采用质量预控法,把质量管理由事后检查转变为事前控制,达到“预防为主”的目的。

二、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1、严把材质关,坚持“三先三后三统一”的原则。

“三先三后”即:先调查后定点、先检验后进场、先试用后推广;“三统一”即统一供应、统一管理、统一验收。

严格材料采购、进场、储存、发放制度,要优先选用经过国家产品质量认证的材料;进场材料必须保证其性能、规格、品种、色泽等符合设计及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要求,并必须有出厂合格证。

需要进场复验的材料必须进行复验。

2、优选工人队伍,加大对工人队伍的考核、奖罚力度。

对工人队伍的考核要由项目和公司共同进行,做好入场教育和取证培训工作,除对业绩考查外,还要通过样板间、样板段考核其质量情况决定其取舍,不合格队伍坚决退场。

3、把好关键工序关,对关键工序执行“三定三序”原则,“三定”即:定人、定位、定量,实行专业作业,将操作人员的姓名、质量检测情况进行记录;“三工序”即:检查上道工序、保证本道工序、服务下道工序,使所有关键工序严格处于受控状态。

4、把好细部操作关,根据已确定的关键工序,针对通病,分析产生的原因,落实细部操作要求,严格按规范、规程或作业指导书操作,不合格部位坚决返工,做好质量记录,为复检和奖罚提供依据。

5、严格控制施工作业程序。

坚决禁止施工程序颠倒,避免剔凿现象发生。

6、做好各工序的优化组合,建立严格的成品保护制度。

对已完分项、分部工程采取包、栏、盖、封等防护措施,将保护责任落实到岗、到人,做到大面有人控,细部有人管。

7、工程项目竣工交付前必须进行整体功能测试,测试工作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内部初验,内部初验合格后报业主、监理单位,由监理或业主组织工程初验,初验合格报上级主管部门竣工验收。

8、对工序间的技术接口实行交接手续。

9、做好不合格品处理的记录及纠正和预防措施工作。

10、接受监理、业主单位的指导、监督。

11、认真做好工程的验收交付。

12、严格按施工图纸和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施工,并认真按公司质量体系运作,严格抓好施工中产品和工艺质量的控制。

13、做好成品保护,下道工序的操作者即为上道工序的成品保护者,后续工序不得以任何借口损坏前一道工序的产品。

14、及时准确地收集质量保证资料,并做好整理归档工作,为整个工程积累原始准确的质量档案。

单位工程完成后,由项目资料员整理全部工程技术资料。

第五节、质量管理措施外墙渗漏的途径是复杂而多变的,一旦发生渗漏,不仅不容易判断出准确的渗漏点,且施工不便,整改起来非常困难,因此,在施工中一次将工作做到位是非常关键的,因此,各工序结束后的质量检查尤为重要。

(2)、样板制:所有工序开始之前,必须先做样板,样板经过我项目部管理人员和监理工程师验收通过后,方可进行大面积施工。

(3)、多级复查验收制度:任何一道工序的验收必须经过班组、分包质量检查员、责任工程师验收,并作好记录,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

未经责任工程师验收而被覆盖的工序,相应工作量结算时不予认可。

(4)、螺杆洞和外架洞口修补实行抽查制度,即每栋楼每流水段抽查10个洞口,砸开后,如按规定堵补密实,重新修补费用由项目部承担,如果不合格率超过20%,该班组该栋楼该层工作量视为零,不予结算。

(5)、外墙管道口堵补和塑钢窗塞缝堵补实行淋水制,淋水20分钟后,如出现渗漏,返工重新进行堵补和塞缝,该检查方式也可由自然降雨替代。

(6)、专业化小组施工:各工种必须划分成专业小组施工,并且经技术交底和培训上岗,如修补螺杆洞的就一致修补螺杆洞,每个小组由一名班长负责,分包单位任何管理人员未经项目经理部同意,不得随意调动小组内成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