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标准文本编写要求一、技术标准名称技术标准名称的措词应严谨、简练、突出主题,应以“标准”、“规程”、“规范”、“导则”、“作业指导书”结尾。
二、技术标准的一般要素一般技术标准应包含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及定义、标准的具体内容与要求、附录等要素。
其中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及定义为基本要素,其他要素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操作规程,是针对某一具体的机器、设备的操作要求,应包含范围、操作规程、维护保养、注意事项等基本要素。
作业指导书,是针对一项需要一人或多人配合操作多个设备、工具、装置等的作业活动所提出的操作要求,应包含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可选)、作业前的准备、作业过程、作业结束(含作业现场的清理)、注意事项等基本要素。
运行工艺技术标准,是针对一套按工艺流程组合的设备,如门站,应包含范围、工艺流程图、主要技术参数、运行工艺及要求、巡视检查及维护保养、注意事项等基本要素。
三、各要素的具体解释1.一般技术标准:(1)范围:明确规定技术标准所包括的主要方面和适用范围。
应使用“本标准(规程)规定了……”、“本标准(规程)适用于……”表述格式。
(2)规范性引用文件:给出该标准依据或引用的国标、行标、地标以及法律、法规等。
(3)术语及定义:给出理解该标准中使用的某些术语或名词所必要的定义和涵盖内容。
如:本标准采用GB 50028-2006中规定的术语。
计算月是指逐月平均日用气量出现最大值的月份。
(4)标准的具体内容与要求:根据该标准所涉及的全部内容和应达到的要求以及采取的措施和方法等列条显示。
由于标准内容的复杂性和多样化,可不以“标准的具体内容与要求”作为章的标题,而是根据该标准的特点或类别,列出若干章,分别进行叙述。
(5)附录:如果该标准需要列举或引用其他内容较多的资料,可以附录的形式显示。
2.操作规程:(1)范围:明确规定该规程所包括的主要内容和适用的设备、装置的范围。
应使用“本规程规定了……(某设备)的操作程序、技术要求和安全注意事项等”、“本规程适用于……(某设备)的操作”表述格式。
(2)操作规程:应按照设备的操作顺序,对各步骤做出相应的技术规定,如开机前的准备(预热等)、开机操作及运行、关机操作等,具体内容可根据设备或装置的特点列条显示。
(3)维护保养:规定出设备或装置的日常维护保养的内容。
(4)注意事项:需要注明的各有关注意事项。
3.作业指导书:(1)范围:明确规定该作业指导书所包括的主要内容和适用的作业活动范围。
应使用“本作业指导书规定了……(某作业活动)的操作程序、操作要求和注意事项等”、“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某作业活动)的作业”表述格式。
(2)规范性引用文件:给出该标准依据或引用的国标、行标、地标以及法律、法规等。
(3)作业前的准备:规定出开始作业前应做的设备、工具、装置等准备的内容。
(4)作业过程:按照作业过程的步骤顺序,对每个环节相应的技术要求做出规定。
(5)作业结束:规定出在作业活动结束时应完成的操作及作业现场的清理要求等。
(6)注意事项:需要注明的各有关注意事项。
4.运行工艺技术标准:(1)范围:明确规定该标准所包括的主要内容和适用的工艺范围。
应使用“本标准规定了……(某工艺)的正常运行参数、工艺流程技术要求和注意事项等”、“本标准适用于……(某工艺)的运行”表述格式。
(2)工艺流程图:应按照气体流过的顺序,用方框、箭头和文字来表示出简单的工艺流程。
如加气站工艺流程(仅供参考):(3)主要技术参数:可用表格的形式列出该工艺主要设备及正常运行状态的主要技术参数。
(4)运行工艺及要求:用文字描述说明整个运行工艺以及各个环节的作用,规定出运行工艺技术要求。
(5)巡视检查及维护保养:规定出工艺装置的巡视检查及日常维护保养的内容。
(6)注意事项:需要注明的各有关注意事项。
四、技术标准的层次章节编号最多四级,再往下就以 1)、2)往下编写。
例如:11.11.1.11.1.1.11)2)3) ……依次往下进行。
章节号后紧跟文字,不必插入空格。
若章节号后面紧跟的是英文字母或者是数字,则空出两个英文字格(半角状态下)。
第一级章节号后的小标题,文字四号加粗。
如有补充的资料以附录形式出现,编号方法为“附录A、附录B……”。
标准架构示例如下:1范围本作业指导书(规程、标准等)规定了……的操作程序、技术要求和安全注意事项。
(该句强调本文主要内容)本作业指导书(规程、标准等)适用于……的作业(操作)。
(该句强调本文适用的某项作业或操作过程)2规范性引用文件(可选项)2.1《城镇燃气设施运行、维护和抢修安全技术规程》(CJJ51-2006)2.2《关于对燃气计量仪表使用新封缄的通知》(郑燃股〔2008〕42号)3术语及定义(可选项)3.1用户设施:用户燃气管道、阀门、计量器具、调压设备、气瓶等。
3.2维护:为保障燃气设施的正常运行,预防事故发生所进行的检查、维修、保养等工作。
4作业程序及要求(或者:4操作程序及要求)4.1作业(操作)前的准备4.2作业(操作)过程4.3作业(操作)结束5维护与保养(操作规程中需要的时候可加该项)6注意事项第一项“范围”栏,统一写成上述格式,尽量不要体现只适用于某单位的某种作业,而是只写适用于什么作业或操作,更通用一些。
第二项“规范性引用文件”栏,属于可选项,文章若没有引用标准或文件则可以不加该项;若有引用,则先列有标准号的,再列没有标准号的制度或文件,均按照国标、行标、地标、企标的顺序排列,名称加书名号,名称后缀上标准号,没有标准号的文件应注明文件号。
第三项“术语及定义”栏,属于可选项,文章若没有需要解释的术语名词则可以不加该项;若有,则按上述样式罗列,每个术语名词前面标章节号,后面用冒号隔开后,直接解释内容。
第四项“作业程序及要求”栏,内容应按照作业步骤或者操作过程,分为作业前的准备、作业过程、作业结束三部分编写。
第五项“维护与保养”栏,属于可选项,在写设备的操作规程时可选。
另外,根据文章内容的要求,为了更清晰地表达,也可加上诸如:基本原则、作业流程图、工艺流程示意图等项。
五、技术标准的格式1.字体设置:标题和全文均为宋体,其中:1)技术标准名称:三号字、加粗、居中2)技术标准编号:小四号字、右对齐3)正文:四号字4)章:四号字、加粗5)流程图和表格:附表标题四号字、居中,附表的编号小四号字、右对齐,表格内五号字、居中。
文中插入的图表,编号按照章节号编制,如第 2.2节插入的表格,编号为表2.2-1,表2.2-2……依次顺延,插入的图,编号为图2.2-1,图2.2-2……依次顺延。
文后的附表,其编号与该标准的编号相对应。
2.文字排版:标题名称居中,表格名称居中,带章节号的段落均顶格写,不带章节号的段落开头空两个中文字格(全角状态下)或者是四个英文字格(半角状态下),编号右对齐。
在文章的页脚中插入页码,并居中设置。
3.页面设置:上下页边距2厘米,左右页边距2.5厘米;段前、段后行距设置为“0”;篇幅为A4,部分大表格(图)可使用A3篇幅。
六、技术标准的样本1.空气压缩机安全操作规程空气压缩机安全操作规程QJ/ZRGF.05.01-2008 1范围本规程规定了小型空气压缩机操作程序、技术要求和安全注意事项。
本规程适用于直联式Z型、单级压缩皮带传动风冷式V型、W型空气压缩机的操作。
2操作规程2.1起动前2.1.1空压机使用前应水平、平稳放置在空气流通、清洁阴凉之处。
不应在空气污浊、多含尘土、煤灰或油类、废气等恶劣环境下工作。
2.1.2检查电线及电气开关是否符合有关电气安全规定,接线和电源电压是否正常。
2.1.3检查空压机油位,使润滑油至油线位置,油量既不能太少也不能过多。
2.1.4检查空压机各连接部位,不得有松动现象,特别是安全防护网应紧固可靠。
2.1.5用手转动皮带轮,以能顺利转动为宜。
否则不能起动。
(直联式无皮带轮)2.2起动及运行2.2.1起动前各项检查完毕后将排气阀全开,然后按下起动按纽,使机器在无负荷状态下起动运转。
2.2.2起动空压机时,注意空压机的旋转方向应与指示箭头所示相同。
2.2.3空压机起动后约10分钟左右没有异常声音,则关闭阀门,使储气罐中压力达到预定压力,再进行压力自动开关,安全阀灵敏度等保护功能测试。
2.2.4空压机气缸头及铜管部分,因空气压缩而发热,一般温度较高,应注意防止烫伤。
2.2.5空压机在运转过程中,不得任意切断电源,应等空压机达到预定压力自动停机放空后,才可切断电源。
如在运转过程中遇到停电,应立即切断电源,并按下空气开关上圆按纽,把管道空气放空,否则一旦通电会烧坏电机。
2.3安全阀、压力开关的调整2.3.安全阀出厂前一般已设定好,不能任意调整。
确需更改安全阀压力时,应请生产厂家指定的维修单位调整。
2.3.2压力开关调整:打开罩壳用扳手调整压力开关上部的螺丝,顺时针方向压力升高,反之压力降低,但不能高于该机型额定最高压力。
3维护保养3.1所有维护保养前必须在关闭电源,并把储气罐内的压缩空气排净后方可进行。
3.2空压机的润滑油,夏季使用19号,冬季使用13号油。
新机运转50小时(磨合期)必须更换润滑油,以后使用500小时左右必须更换新油一次。
换油时应将油池内的污物清除干净。
3.3空压机连续工作16小时后,应将气缸下面的放水阀门打开,将水放尽。
3.4储气罐每半年应清洗一次。
3.5消声过滤器在正常使用250小时后,应进行清洗。
3.6空压机长期停用时,气缸上的气阀应拆下清洗保存,并在气缸活塞表面各开口处用纸罩严、涂油封好。
3.7每年应将机器各部清洗一次。
清洗宜采用汽油等轻质油品,将轻质油擦干,待其挥发后,方可装配。
4注意事项4.1严禁用易燃或易爆性的清洁剂对机器零部件进行清洗,严禁用水对空压机外表面进行冲洗。
4.2严格按照技术要求进行日常和定期维护保养。
起草时间:第一次修订时间:第二次修订时间:提出单位: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起草单位:工程公司起草人:×××审核人:×××审定人:×××解释权:本标准委托工程公司安技部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