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中设备异常应急处置程序
(1)大罐发生倾斜。
在上液期间发生倾斜,立即停止对该罐的上液,再落实其下部土地的结实程度,若土质松软则必须把该罐的液体导出,若罐体与旁边的罐解除,且下部结实则停止对该罐的补液即可。
前期预防:到放罐区实地走一圈,落实有无泥浆池或者暗坑,要求甲方提供的地方平整,其次备罐人员对一些不可避免的小坑要用石头砖块进行必要的找平,对每一个罐底都要重新的实地落实。
现场打液人员要定好罐区,发现异常及时的把该罐闸门关掉或者倒流程把液抽出。
(2)大罐液体施工期间液面不下。
检查闸板是否开到位、闸板芯子是否与手柄滑脱,可能是管线脱皮堵塞。
先用扳手打开芯子,然后用榔头对变形处的管线敲击来解除堵塞。
若解决不了,则放弃该罐,按照液量、压力情况加砂直至不能施工为止。
前期预防:流程人员及时检查管线,发现内有脱落则及时更换,流程闸门在接管线时都应进行开关试验。
(3)冬天施工流程管线上冻。
施工前检查管线,出现上冻,立即安排人员用喷灯进行烤罐,用榔头不时的震击弯脖处及管线。
若发现罐1/2以上冻住,则立即停止施工。
前期预防:a、采取防冻措施,流程保温;b、若提前一天上液,则要对每个流程都上一部分,不要在一侧上满。
(4)多个流程液面下降差别大。
有一侧混砂车管线可能发生堵塞,或者混砂闸门有问题,需要重新接一根上液管线。
前期预防:接好管线后打开闸门测试;为防止突发情况,应备足快速接头和管线。
(5)混砂车交联泵坏。
施工开始阶段发现此问题则立即停止施工进行整改。
正常期间要多取样多看压力曲线来判断交联的好坏。
如果施工中途泵坏而无法交联,要立即切换到泵前交联。
不同的混砂车闸门倒换不一样,混砂工需按照相应的方法进行倒换泵和闸门。
另外要对经常不用的交联泵进行维护保养,确保备用泵的可靠性。
如果泵坏了,只能停砂顶替,进行抢修。
前期预防:加强混砂工的技能水平及混砂系统的保养维护能力。
(6)施工期间泵头内有异响。
压裂车泵头内有异响,未加砂阶段需停泵整改;若处于加砂阶段,需停止该车作业,等施工结束进行整改。
前期预防:平时泵工拔泵时多对泵头进行内测,并检查凡尔体和凡尔座以及凡尔座和泵头之间有无裂
缝损伤。
(7)压盖渗漏,盘根刺漏。
在试压和前置液阶段出现刺漏则进行停泵整改;加砂压裂阶段出现刺漏则需停砂顶替完后进行停泵整改。
前期预防:加强设备保养、易损件的更换,严把配件的质量。
(8)高压管线刺漏。
所有人员应远离刺漏位置,停泵关井泄压后整改。
前期预防:连接管线时注意清除由壬丝扣的残留废渣,并且需要砸紧丝扣。
要加强泵工的责任意识,进行巡回检查。
(9)泵车走空泵。
出现泵车走空现象,立即停止该泵车施工作业。
有两方面原因:①凡尔座和凡尔体磨损严重不能有效密封;②混砂车排出压力低或液体泡沫过多;前期预防:泵工进行拔泵作业时,应仔细观察凡尔体和凡尔座,及时更换损坏配件;
(10)泵车台上设备紧急停止作业:压裂车台上设备(发动机、变速箱和大泵)突发性停止工作,需及时在仪表上查出错误代码,与现场设备工程师或厂家进行沟通处理。
(11)混砂车绞龙不转。
施工前检查绞龙是否运转;施工期间发现异常,进行绞龙反转或者用榔头轻微震击,把砂子卸掉重新测试绞龙。
如无法满足施工要求,需停泵整改。
(12)封隔器失封。
提高排量重新坐封,或者投球坐封。
根据地层井筒情况,与甲方协商,让甲方决定是否可以关套管闸门施工,一定要让甲方签字同意。
(13)施工期间油套压串。
分析原因为封隔器失封或管柱脱落。
封隔器失封现象是:压力缓慢的串,刚开始慢,后来快。
管柱脱落现象是:压力突然上升,要立即停砂顶替,且要多顶(油管外侧也有砂子要过顶才行)。
因此,要快速的判别情况并做出合理的处理方法。
(14)砂罐车起升装置失灵:检查液压油是否充足或电路是否完好,及时与设备工程师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