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规划ppt
工业废水和雨水分别以三个管道来 排除;或生活污水与水质相类似的 工业污水合流,而雨水则流人雨水 管道。 完全分流制
雨污分流排放制的规划步骤:
• 污水量预测。按用水量的80%~85%计,或工业污水和 生活污水分别计算。 • 污水管网规划,根据地形和水网划分排水区域,确立排 污管走向,断面,泵站位置。 • 污水处理厂设置,一般选择距城镇工业区一定距离的河 流下游,经物理、生物、化学等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始 能排入河道。 • 污水厂总体的布置选择: 1.相互协调各构筑物之间的关系 2.构筑物布置结合地形,减少土方 3.减少污水在场内的流程 4.各个构筑物之间应能保持独立运转 5.考虑扩建的可能性,预留建设用地
• (2)单位用地指标法:确定城市单位建设用地的用水量指标后,根 据规划的城市用地规模,推算出城市用水总量。这种方法具有较好的 适应性。 (3)线性回归法。 (4)年递增率法。 (5)城市发展增量法:根据城市建设发展和规划的要求,规划期内 居住、公建、工业等发展布局都有明确的指标,所以只要按有关定额 和方法分别计算出新增部分的用水量,再加上现状的用水量,就可以 求出规划期内的城市用水总量。这种方法用于近期建设预测比较准确。 (6)分类加和法:城市工业用水量在城市总用水量中占有较大比例, 其预测的正确与否对城市用水量规划具有重大意义。通常采用与民用 用水预测相同的方法外,还常用万元产值指标法。
• 市政给水排水工程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排水工程能及时 排除城市地面积水,给水工程为城市提供工业和生活用水,同时防止 城市水资源受污染。因此,高质量的市政给排水设计,对城市良好发 展意义重大。尤其是在当前的情况下,随着我国经济和城市化进程的 快速发展,以及人们对水资源保护、可持续发展和节能的意识不断增 强,市政给排水工程的建设也得到了较快发展,但市政给排水工程的 设计中普遍存在各种问题,如供水能力不足、可靠性差,排水设施不 成系统,易形成内涝等。设计不合理、日常维护管理不到位等是造成 这些问题的主要因素。其中高质量的市政给排水工程设计可以避免这 些问题的发生,以及取得包括社会、环境和经济在内的良好的综合效 益,实现现代化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截流式合流制
给排水相关法律法规
一级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一章 总纲 • 第九条 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 自然资源,都属于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由法律规定属 于集体所有的森林和山岭、草原、荒地、滩涂除外。国家 保障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珍贵的动物和植物。禁止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自然资源。
•
城镇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和城市市政公共服务用水合计平均日总用水量规模 和年总用水量作为今后水厂建设规模的依据,也可以按人均综合需水量 (600~1000L/a)计算。
(二)、区域给水系统组成
• • • • • • 区域给水系统一般由水源、取水工程、净水工程、输配水工程四部分组成。 a.水源 一是指地表水,包括江河水、湖泊水以及海水等;二是指地下水,包括浅层 水、承压水、裂隙水、岩溶水和泉水。 1、地面水源。如江、河、湖、泊、水库及海洋等。特点:易受污染 染,一 般水量较 大,但一般水质较差,不能直接使用,必须进行适当净化来改善水 质。 2、地下水源。如并、泉等。特点:地下水埋藏于地下,流动于地层之中,水 质常较地面 水为佳,有时不经净化或经简单净化即可供使用,因此具有经济 安全的特点;但一般水量较小。 b.取水工程
区域给水,排水规划
组员:孙玉刚 陈 浪 周博凯 张 舵 方家杰
• 水是生命之源,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给排水规划 是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保障经济持续发展和居民生活用水,减少 洪涝危害的战略措施。我国是个贫水国,虽然水总量居世界第六,但 人均仅世界人均的1/4。由于时空分布不均,水利设施不足,污水处 理不力,资源利用不当,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水资源危机。如我国农业 每年缺水约300亿立方米,受旱面积15万平方公里;缺水城市有300 多座,每年缺水量达58亿立方米;全国每年排放废污水量达360多亿 吨,其中80%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江河湖泊,辽河、淮河、太湖、 巢湖、白洋淀、滇池等河湖水系已遭到严重污染,90%以上城市水环 境恶化,因城市河流污染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300亿元;地下 水资源由于严重超采受污,地面下沉,开裂,海水入侵,50%的地下 水被污染。目前我国每年用水量5000亿立方米,预计再过20~50年用 水量增长到7000亿立方米内。因此,加强区域给排水规划,搞好水利 建设和给排水工程是克服水资源危机、增加用水量的重要保证。
原水水质:水源水(原水)多含有各种杂质(如地面水常含有 泥沙、腐植质、其他悬游物质、 胶体物质及细菌等),这些物 质不符合生活饮用水质标准或工业用水标难,必须进行净化。 水质标准:工业用水应按生产工艺要求确定,即使同一类用水, 其水质要求亦有差别,具体要求由生产工艺提供;生活用水应 该符合生活饮用水的卫生标推,我国1976年公布的水质标准如 下表所示。
2.工业用水
• 工业用水一般是指工、矿企业在生活过程中,用于制造、 加工、冷却、空调、净化、洗涤等方面的用水,其中也包 括工、矿企业内部职工生活用水。 • 工业用水不仅占城市用水的比重大,而且增长速度快,用 水集中,现代工业生产尤其需要大量的水,是造成城市水 资源紧张的主要原因。 • 3.城市市政公共服务用水 • 约占城镇总用水量比例10%~20%. • 4.农村用水 • 农村用水包括农林副渔及农村居民点、乡镇企业等总的用 水量。其中以灌溉用水量所占比重最大。
一、区域给水规划布局
随着城市工业的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需水量迅速增长。 许多城市为了解决供水问题,纷纷各自寻找水源,建设水厂、 铺设管网、形成城市供水系统,但常造成不必要的重复建设和 对水资源的浪费。 因此,建设区域供水系统是区域供水规划的 重点,既能协调城镇供水需求和供水工程建设,又有利于统一 排放处理的污水,也有利于管理城市用水。
(一)、需求量预测
区域用水包括城镇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市政环境工程用水 以及农村用水。 1.城镇生活用水
城镇生活用水随着城镇人口的增加、住房面积的扩大,公共设施的增多、 生活水平提高,用水量不断增加。用水水平与城镇规模、水源条件、生 活水平、生活习惯和城市气候等因素有关。据世界一些主要大城市生活 用水量统计资料,每人每天用水较低的约100~200L,一般为300L,最高 可达600L以上。我国一些大城市为100~150L,最低为70~80L。规划时, 可按远景人口规模和人均日用水量标准(200~400L/a)估算日常生活用 水。 城市用水量的预测和计算方法主要有: (1)人均综合指标法:总体规划中常用。
污水处理的方法:
1、物理处理法:利用重力或机械除去污水中的悬浮物质。 (1)过滤法:利用滤网或滤层来隔除污水中大小颗粒杂质; (2)重力分离法:控制污水水流速度分离水中含有的杂 物; (3)沉淀法:采用各种沉淀池分离水中比重比水大的物质; (离心分离法:去除污水中不同重量的物质等。 2、生物处理法:利用微生物的活动、将污水中的有机物质分解为无机物 质,从而使 污水得到净化。自然生物净化法可以利用池塘中的微生物 活动来净化污水。 3、化学处理法:利用化学反应除去污水中的溶解物质或胶体物质。 • 此外,雨水排放按暴雨强度公式估算排水量,设计排水管网,就近排 入河道。 • 就农业田块排水而言,只需搞好排水渠系即可,但农业地区涉及地域 广大,应与防洪排涝相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防洪排涝工程体系。
2.移动式取水构筑物:有浮船和缆车两种。 地下水取水构筑物:其取水构筑物主要可分为:管井,大口井,辐射井,渗渠和引 泉构筑物。
c.净水工程 建造的给水处理构筑物,对天然水质进行处理,满足国家生活用水标准或工业 生产用水水质标准要求。 水处理:由于水中含有悬游物、胶体物等杂质,需加入明矾或硫酸亚铁等混 凝剂,经过充分混合,产生凝聚作用,流人沉淀池。 水流速降低,絮休沉淀, 除去水中杂质。仍含有微小颗粒杂物及 细菌等,必须经过滤处理,使水质 进—步改善,仍含有细菌,常用氯或臭氧进行消毒,达到用水要求。(下图是 水处理流程)
• •
• •
二、区域排水规划布局
• 1、城市排水系统的组成 城市排水:包括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降水径
流。 城市污水:指排入城市排水管道的生活污水和 工业废水总和。 排水管网组成:排水工程由排水管网、排水泵 站、污水处理厂及处理后的排放设 施等部分组成。
2、城市排水系统的体制
排水体制:对生活污水、 工业废水和降水径流 采取的汇集方式。可 分为雨污分流制和合 流制两种。 a.分流制排水系统:生活污水、
• 指在适当的水源和取水地点建造的取水构筑物。其主要目 的是保证城镇取得足够数量和质量的水。取水构筑物是给 水工程的起端。它关系到整个给水工程的成败,必须安全 可靠、经济合理。 地面水源取水构筑物: 1.固定式污水构筑物:
(1)岸边是取水构筑物:由集水井和泵站两部分组成。 (2)河床式取水构筑物包括:自流管式,虹吸管式,直接吸水式,桥墩式,湿 井泵房式。 (3)斗槽式取水构筑物:在岸边由堤坝围成斗槽,或岸内开挖的进水斗槽,由 进水斗槽中取水。 (4)潜水式取水构筑物:将潜水泵和房水电动机放在岸边水下护坡上直接吸水。
水质项目图表如下:
其中,感官性标准1-4项;化学标准5—12项;物理学标准为13—20项和生物学标 准21—23项。
• d.输配水工程 • 包括由水源或取水工程至净化工程之间的输水管、渠或天然河道、隧 道以及由净水工程和用户之间的输水管道、配水管网和泵
站、水塔、水池等构筑物。 • 给水管网的规划设计: 输水管网:只供输水而不负担配水任务。输水管要简短, 以减少水头损失和 便于施工。输水管的数目视工程的重 要性而定。 配水管网:将水配送到用水区,供用户使 用。因此,在管 网规划布置时,应 根据供水区域的建筑规划、地形及 用 水单位的分布情况,使管网布满 全供水区,满足各用户 的用水要求。
配水管网形式: 1.树状网:管网布置呈树 状向供水区延伸,管 径随所供给用水户的 减少而减少。管线总 长度短,投资较省, 但供水的安全可靠性 差。 2.环状网:管网布置呈封 闭环状安全性高,但 总管现长,造价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