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表处施工技术资料微表处简介微表处是乳化沥青稀浆罩面的最高级形式,它适用于重要交通道路的预防性养护如高速公路、城市干线、机场跑道等。
微表处由聚合物改性乳化沥青、100%轧碎石料、矿物填料、水和必要的添加剂组成,使用专门的施工设备边拌和边摊铺。
微表处可以提高路面的抗滑能力]阻止水分下渗、防止路面的老化与松散,从而有效地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
微表处的使用可根据路面状况实施单层或双层摊铺,微表处还可以填补已经稳定的车辙。
微表处混合料摊铺后可在较短的时间内开放交通,具体的时间因各个工程的实际情况而有所不同。
通常12.7mm厚的封层在24℃以上、湿度50%以下时可在1小时内开放交通,承受车轮碾压,但不可有刹车、起步或转弯。
微表处对其组成材料有着极高的要求,它要求石料必须坚固、耐磨而且是清洁的,石料的级配通常采用中粒式或粗粒式(JTJ E32/ES3),成型后的厚度一般为5mm或10mm左右。
微表处所用的乳化沥青必须是经聚合物改性的,通常是采用SBR胶乳,也可采用SBS改性,其残留物具有较高的软化点。
早国际上对其要求不尽相同,但一般是采用ISSA的要求不小于57℃。
上述要求是为了保证沥青与石料之间极高的粘附性以及微表处罩面极佳的耐磨性,从而保证微表处罩面在重交通作用下仍可达到较长的使用寿命。
国外的调查显示微表处的使用寿命一般为5至6年,长的可达到8年。
微表处混合料的设计在稀浆封层的基础上增加了6天的磨耗试验和碾压粘砂试验(LWT),以评估其抗水损坏能力及最大沥青用量,当用于填补车辙时还需要进行碾压变形测试。
除此之外,微表处混合料的油石比可可采用马歇尔法或维姆法确定。
作为预防性养护技术的微表处也可直接用于新建道路的表面磨耗层,从而减少昂贵石料的使用,降低工程造价,显著降低基本消除早期水损坏的发生。
纤维微表处技术经过近10年的发展,高远始终以科技研发为先导,不断创新,形成包括教授、博士、硕士构成的研发和管理队伍,先后筹建了河南省高等级公路养护工程研究中心、西安公路养护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及中国-白俄罗斯道路建养研究中心。
与此同时,公司不断引进世界最先进的养护技术,先后与美国、德国、白俄罗斯、韩国等著名企业及研发机构建立密切良好的合作关系,为企业的发展和技术的研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心在稀浆封层、微表处、复式微表处、微表处修复车辙、碎石封层、双层碎石封层、雾封层、桥面防水等公路养护技术方面的研发和施工业务范围均居行业前列。
与此相对应的设备和材料开发也在行业内居于领先水平。
目前公司的几大研究中心极力争取科研项目,加强科研力量,注重内外结合,搞好技术攻关。
目前承担着8个科研项目,其中2008年6月份鉴定的“基于红外差热方法的沥青路面透水性评价体系研究”项目被鉴定为“国际先进水平”。
同时,为了2009年科研项目的申报,筹备了低噪音微表处、冷再生、加纤微表处等3个预备项目。
微表处快速修复车辙技术微表处快速修复车辙技术是以聚合物改性乳化沥青为粘结料、借助专用的摊铺设备进行施工的一种冷拌沥青混合料不等厚薄层摊铺技术,具有施工速度快、成本低、效果好等特点,可以迅速恢复和改善原沥青路面的平整度提高防水性和抗滑性。
车辙横断面一般为下凹型曲线,其填补厚度为变量,这就需要混合料中骨料粒径按照辙槽的断面正态分布。
用于微表处的摊铺机配置一个“v”形摊铺槽,在摊铺过程中混合浆体中各种粒径的骨料就会在“v”形摊铺箱内经搅拌按照厚度变化呈正态分布进行摊铺,同时在辙槽上方形成一定的预留拱度,为混合料经受行车荷载进一步压密作出预留。
低噪声微表处技术微表处技术作为一种经济、快捷、有效的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在中国高速公路快速发展的今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在使用微表处时发现行驶中车内噪声与热拌热铺沥青路面相比明显增大,大大影响了路面行驶舒适性。
尤其在人口密集的村庄以及市区,由此产生的车外噪音也将成为制约传统微表处技术进一步发展和提高的瓶颈。
而低噪音微表处技术就是在既满足当今社会对降低交通噪音及提高行车舒适性要求日益提高的要求,同时进一步充分发挥微表处这种预防性养护技术的作用的基础上研发的一项罩面技术。
研究中心人员多年研究,提出了专门的低噪声微表处配合比设计方法和体系,并开发了相关的室内低噪声微表处成型机以及室内噪音检测仪。
同时,研发了用于低噪声微表处施工的材料。
从而,不但确保了同样具有传统微表处一样的较大的构造深度,具有良好的抗滑性能,同时,与传统微表处相比,噪音能够降低5~8%。
随着沥青路面使用年限的增加、沥青路面不断老化,病害增加,使用功能不断降低。
适时对沥青路面实施微表处,实践证明是一项较好的预防性养护技术。
研究和总结微表处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对改善沥青路面使用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节约投资。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微表处的适用范围微表处作为预防性养护的有效方法之一,主要应用在改善路面的抗滑性能、降低路面渗水、进行车辙修复等方面。
因微表处厚度仅l cm左右,实施微表处技术不能增加路面抵抗变形的能力,期望1 cm左右厚的微表处能治百病是不现实的。
因此,必须确定一个微表处的合理适用范围,不能什么样的病害路段都用微表处进行处理。
拟实施微表处的路段应满足以下条件:(1)原路面结构强度必须满足要求。
为保证微表处实施效果,就要求拟进行微表处的路段道路结构强度必须满足要求,否则应首先进行补强处理。
应在分析病害成因的基础上选择沥青层挖补、基层翻修甚至路基土的换填等方式进行处理,然后再进行微表处罩面。
以杭甬高速公路部分拓宽路段为例,在实施微表处前对拟实施路段根据路面病害情况进行钻芯取样分析,发现部分路段的基层、底基层局部松散严重,强度足,路基含水量偏高。
据此,对出现严重病害路段进行局部铣刨并加铺沥青面层,然后再在病害处理后的路面上实施微表处。
截止2004年底,该路段微表处使用效果良好。
(2)原路面存在的裂缝、坑槽、龟裂、网裂等病害必须事先进行修补、灌缝处理。
试验证明,原路面上宽度大于5 mm的未处理裂缝、坑槽、龟裂、网裂、严重车辙、拥包、波浪等沥青路面病害,在通车l~2个月左右便会反射到表面上。
以杭甬高速公路为例,2002年在左幅K65~K67进行稀浆封层试验,原路面上宽度大于5 mm的裂缝未完全进行处理。
在通车2个月左右便反射到路面上,影响了微表处的使用寿命和路容路貌。
后经调查对出现严重病害的路段全部做铣刨罩面处理。
(3)当桥面为沥青混凝土铺装时,若路面湿度较大情况下实施微表处工程,因微表处具有封水效果,会将沥青面层的水分封住,在车辆荷载作用下,会加速桥面混凝土的破损。
2003年宁波段实施微表处的K102桥面雨后出洞数及破损面积均较未实施的桥面多。
2.微表处的原材料选用微表处混合料是由合理配比的乳化沥青、改性剂、集料、水和填料等组成的,材料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混合料的性能。
微表处混合料中,集料重量占到了混合料总重量的90%以上,而改性剂则是微表处区别于普通稀浆封层最重要的特征之一。
因此,集料和改性剂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混合料性能。
2.1集料的选择微表处成败与否的关键是集料.由于其功能是制造一个封闭、粗糙的表面,石料的耐磨耗性特别重要。
故微表处所用集料,特别是粗骨料部分应该使用耐磨耗的硬质石料,这与中国对高速公路沥青面层用粗集料应采用耐磨耗的要求相同。
规范要求集料的砂当量不低于65%,高于对普通稀浆封层用集料砂当量不低于45%的要求。
也高于规范中高速公路沥青面层用细集料砂当量不小于60%的要求。
对不同砂当量值的集料进行湿轮磨耗试验,结果表明:砂当量越低,混合料的湿轮磨耗值就越大,耐磨耗能力也就越差;砂当量低的集料还可能使改性剂无法发挥改性效果;因此微表处用集料砂当量不宜低于65%。
2.2胶乳改性剂的选择微表处混合料大多选用胶乳改性剂。
其中最为常用的是SBR胶乳。
胶乳改性剂的加入,一方面改善了沥青本身的高温稳定性和低温延伸性,同时又可以增进沥青与石料之间的裹附性能,改善混合料的耐磨耗能力。
研究表明,国外知名厂家生产的沥青改性专用SBR胶乳(用量3%)可以使乳化沥青蒸发残留物的针入度降低20%~30%,软化点增高5℃~7℃,5 ℃延度增至80cm以上.混合料的湿轮磨耗值减少20%以上。
对乳化沥青和微表处混合料均表现出好的改性效果。
3.微表处混合料的设计3.1矿料级配(1)微表处级配宜粗不宜细。
随着微表处使用期的延长,最初外观表现较好,级配较细的微表处,出现抗滑功能不足的问题,而最初表观粗糙的微表处,不仅外观效果变得美观,而且保持了良好的抗滑性能。
因此,微表处用于交通量大、重载车多的高速公路时,不宜采用Ⅱ型级配,而应采用Ⅲ型级配。
交通量特别大的,级配曲线宜在Ⅲ型级配范围中值与下限之间。
(2)谨慎使用间断级配。
问断级配存在施工和易性的问题,但间断级配曲线将加重矿料在运输、装载过程中出现粗料与细料离析的现象,影响摊铺的均匀性。
此外,间断级配会显著影响混合料的使用效果,这种级配往往会造成微表处表观不均匀、大料容易飞散。
3.2油石比的确定(1)在混合料设计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油石比:1)原路面情况。
如果原路面有泛油,特别是对于采用以前高标号沥青的,微表处材料层可以采用较小的油石比;如果原路面贫油。
或者原路面沥青老化较严重时,可以考虑采用稍大的油石比;原路面表面层空隙率大或渗水严重的,宜采用稍大的油石比。
2)交通量的大小。
交通量大,微表处应采用较小的油石比;交通量较小的,微表处可以采用相对较大的油石比。
3)高温季节微表处施工,油石比宜小不宜大。
(2)在允许的油石比范围内,微表处混合料的油石比宜小不宜大。
4.微表处的施工质量控制4.1稠度(1)稀浆混合料在进入摊铺箱后应保持良好的和易性。
混合料过于粘稠,易造成破乳过早,并影响铺层的平整度,还会在刮平器作用下留下刮痕。
如果过稀则混合料会离析,影响路面的摩擦系数,并导致泛油、粘结力下降、铺层的厚薄不均。
在混合料的配比设计中,用水量已被确认,因现场集料的含水量、温度、湿度、路面的吸水情况等条件都会有所偏差,故在施工中应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调整,以保证混合料合适的粘稠度。
(2)摊铺过程中微表处混合料的稠度是保证摊铺质量的关键指标,必须及时进行检测。
4.2破乳时间破乳过早常常是造成施工质量问题的重要原因,稀浆混合料应该在搅拌和摊铺过程中保持必要的稳定性,过早的破乳造成沥青结团,厚薄不均、刮痕等现象,而且对封层与路面的粘结非常不利,破乳时间过长会影响成型时间。
解决办法是通过调节水量或适当加入一些化学添加剂来实现对破乳时间的控制。
4.3预湿水天气过于干燥炎热时,对原路面进行预洒水,有利于稀浆对原路面的牢固粘结。
一些新式的稀浆封层机都带有预洒水系统,摊铺时打开即可。
对于无洒水系统的摊铺机或人工摊铺,可采取其他方式洒水,但应避免洒水过多,量的控制以路面无积水为宜,洒水后可立即摊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