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2011年1月13日在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静宁县常务副县长杨晓勇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建议。
“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回顾“十一五”时期,全县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县委的正确领导和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紧围绕加快发展这一主题,深入实施生态立县、产业富县、工业强县、商贸活县、科教兴县和项目带动战略,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5.12”特大地震及干旱、冰雹、霜冻灾害等难以预料、历史罕见的困难和挑战,全力保增长、强基础、调结构、重民生、促和谐,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过去的五年,是县域经济快速增长的五年。
五年来,我们狠抓产业开发,突出工业发展,加强商贸流通,三次产业协调推进,主要经济指标快速增长。
全县生产总值由“十五”末的12.8亿元增加到19.2亿元,年均增长8.4%。
地方财政收入由2600万元增加到5300万元,年均增长15.3%;财政支出由2.9亿元增加到13.4亿元,是“十五”末的4.6倍。
特色产业发展取得重大突破,新植果树经济林44万亩,总面积达到76万亩,产值14.7亿元。
静宁苹果获得地理标志产品等4张国家级名片。
发展通达果汁等果品龙头企业4户,建成优质苹果苗木繁育基地和城川靳寺等果品批发市场,果品产业链条不断延伸,由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全面转型。
全膜双垄沟播等旱作农业新技术大面积推广,五年发展旱作农业69.4万亩。
草畜产业取得实质性突破,牛饲养量达到8万头。
工业强县步伐进一步加快,完成了火柴厂、橡塑公司等7户国有企业改制,建成了乳化炸药、鼎元包装等一批工业项目,工业企业由78户发展到142户,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1.48亿元增加到3.05亿元,年均增长18.2%。
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建成了界石铺红军长征纪念园,成纪文化城晋升为国家3A级旅游景点。
市场更加繁荣,建成“农家店”169个,实施“退市还路”工程2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5.6亿元增加到11.75亿元,是“十五”末的2倍。
招商引资成效明显,五年累计引进资金13亿元。
组建了农发行静宁县支行、成纪村镇银行、恒达小额贷款公司,金融对地方经济发展的贡献水平进一步提高。
——过去的五年,是发展后劲明显增强的五年。
五年来,我们争取实施50万元以上项目711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7.36亿元,是“十五”时期的5.6倍。
实施了平定高速、通乡油路等一批重大交通项目,油铺硬化道路600.8公里,实现了乡乡通油路目标。
水利建设成效显著,建成了北水南调、河堤治理等38项重点水利工程,自来水入户率由42.1%提高到62.1%。
城乡规划体系初步建立,县城提质扩容步伐明显加快,东拓工程基本建成,县城西展全面铺开,城区规模达到6.6平方公里。
建成了新盛花园等一批宜居小区、西岭公园等群众休闲娱乐场所、城区生活垃圾填埋厂等市政工程,城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威戎、李店等中心小城镇在基础配套、功能完善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突破,全县城镇化率由16.9%提高到27.9%。
建成余湾王坪等29个易地扶贫搬迁试点村和城川吴庙等89个新农村示范村。
生态环境建设逐步加强,完成造林封育58.95万亩,新修梯田15.3万亩,整理土地1510.3公顷,治理水土流失243.8平方公里,发展沼气用户2.07万户。
——过去的五年,是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的五年。
五年来,我们坚持以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需求为目标,强化公共服务,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教育布局调整步伐加快,办学条件大幅度改善,撤并村小学及教学点56个,新建、改建校舍28万平方米。
高中阶段入学率提高到75.7%,高考继续保持全市领先,五年向各类高校输送学生2.05万人。
县职教中心成功改制为平凉机电工程学校。
完成了义务教育和“普九”债务的化解。
乡镇卫生院全面完成改扩建,建成县医院急诊楼、中医院医技楼、妇幼保健站综合楼,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8.27%,县乡医疗条件得到显著改善。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扎实推进,建成县计生服务站和16个乡镇标准化计生服务所,人口自增率控制在6.8‰。
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蓬勃开展,新建乡镇文化站8个、农家书屋392个。
广播电影电视事业进一步发展,建成村村通工程1021处2.84万户,综合覆盖率达97%。
高质量完成了农业、经济、人口、文物和环境污染源普查。
编纂完成《静宁军事志》、《反贫困之路》、《静宁巨变六十年》。
审计物价、工商质监、地震人防、石油烟草、档案宗教等事业都取得了新的进步。
——过去的五年,是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的五年。
五年来,我们集中精力办理了一批惠民实事,解决了群众要求最迫切、社会最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
群众收入不断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581元增加到2682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5970元增加到11549元。
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五年发放各类惠农资金7.22亿元,人均受益1624元。
就业再就业步伐加快,多渠道招录大中专毕业生2844名,新增城镇就业1.3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
民生保障水平显著提高,建成廉租房386套,实施农村危旧房改造4997户。
启动实施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等制度,城乡低保等政策落实到位。
建成威戎等4个中心敬老院和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
扶贫开发成效显著,实施整村推进项目71个,减少贫困人口5.07万人。
——过去的五年,是自身建设不断加强的五年。
五年来,县政府及组成部门认真执行县委的决策部署,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和群众的舆论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262件、政协委员提案235件。
完成了县政府机构改革,制定完善了重大事项决策程序及专家咨询等制度,政府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制度,完善了财政资金、项目资金、土地资源监管等制度,实施了国库集中支付、“一册明、一折统”强农惠农政策支付方式改革,下大力气整治行业不正之风,政府工作的规范化程度和办事效率、服务水平明显提高。
加强政法基层基础,完成了人武部、法院、检察院整体搬迁,建成4个标准化基层派出所和16个乡镇司法所。
“五五”普法顺利通过考评验收。
加强公共应急管理和安全生产监管,有效防控了甲型H1N1流感疫情,全面完成了5〃12地震灾后恢复重建。
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妥善处理了几起影响较大的群体性上访事件,维护了安定团结、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2010年,全县上下围绕年初县人代会确定的各项任务,自我加压,奋发图强,实干攻坚,集中突破,开创了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
(一)特色产业持续壮大,农民收入稳步增长。
推广旱作农业35.8万亩,增产粮食9500吨,有效保障了粮食安全。
新植果树经济林6万亩,完成幼园标准化管理32万亩,果品总产量36万吨。
建成源润等28处气调库,新增冷藏能力12.3万吨。
成立了静宁县苹果产销协会和22个果品专业合作社,开通了陇原红和益源果品电子交易中心,出口果品1.04万吨,果汁1890吨,创汇991.5万美元。
草畜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建成三合新堡等养殖小区4个、德利养牛等养殖企业4户,发展养牛示范村20个。
洋芋产业效益明显提高,产值达到2.3亿元。
输转劳务10.25万人次,创收8亿元。
(二)项目总量迅速增长,基础条件加快改善。
年内实施各类项目190项,累计投资26.6亿元。
完成静庄公路县城至威戎段路基工程和城区段路面油铺工程,建成甘沟至四河通乡油路3条59公里,硬化通村道路74.9公里。
实施北水南调四期等3处人饮工程,完成东峡等4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治理河堤6.8公里,新建水窖6430眼。
集体林权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高速公路沿线等生态工程扎实推进,完成造林8万亩,梯田5.9万亩,整理土地7072亩。
(三)优势产业集群发展,工业效益显著提升。
扎实开展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年”活动,园区发展规划通过省级评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2374万元。
新入园项目6项,完成投资2.9亿元,增长46.5%。
恒达公司30万吨废纸综合利用一期、鼎元纸箱二期等项目建成投产。
完成了陇兴化工公司与酒钢集团兴安民爆公司联合重组,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6亿元、利税2440万元,分别增长65%和15.1%。
(四)城镇功能日趋完善,人居环境有效改善。
完成县城主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中西街街景等5个修建性详细规划、界石铺等6个小城镇规划、城川杨庄等30个村庄规划编制。
西展工程快速推进,油铺西街路、西环支路等区间道路5条12.5万平方米,滨河花园住宅小区开工建设。
完成城区雨污分流管网敷设、9条主次道路的油铺、绿化、亮化和人行道铺装等重点市政工程。
李店等小城镇基础配套进一步完善。
全县城镇建设总投资达到5.8亿元,是近年来投入最大的一年。
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取得明显成效,城乡环境不断好转。
(五)第三产业增速加快,发展活力持续增强。
界石铺红军长征纪念园建成开放,大地滩生态农业观光园完成详细性规划。
旅游产业综合收入达到1.02亿元。
签约招商引资项目14项,到位资金4.04亿元,增长13%。
“万村千乡”和“家电下乡”工程扎实推进,“家电以旧换新”启动实施,发放家电下乡补贴479万元。
深入开展农资、果品等专项整顿,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
(六)服务载体更加完善,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省市县确定的34件实事全部办结,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达到9.78亿元,占财政支出的73%。
一中体育馆、二中教学楼等12个教育重点项目全部达到进度要求,高考二本上线2095人,有3人被清华大学录取。
建成3所乡镇卫生院业务楼和45个标准化村卫生室。
县中心体育场改建、博物馆维修工程全面完成。
城区有线电视实现数字化转换。
新建2个乡镇计生服务所和217个村计生室,全面完成了年度人口计划。
实施西北部片带扶贫开发和原安张营等13个整村推进项目,1.03万人实现稳定脱贫。
建成了救灾物资储备库和城区地震避难场所,应急救援能力不断加强。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是我县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也是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各行各业取得显著成就的五年!五年来,我县先后荣获中国纸制品包装产业基地、中国果菜无公害十强县、中国苹果20强县、全国“兴果富农”工程建设百强示范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科普示范县、省级园林县城、省级计生优质服务县、全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县和全省精神文明县标兵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县委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历届政府班子和老同志打下的坚实基础,得益于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的监督支持,得益于省市驻静单位的理解参与,得益于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
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所有关心、支持静宁发展的各位领导、同志们和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各位代表,回顾过去五年的工作,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政府工作与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不少差距,前进中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发展不平衡,北部乡镇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缓慢,县内南北差距明显;地方工业结构单一,总量较小,整体竞争及创税能力不强,工业短腿的问题相当突出;三产比重低,对县域经济发展的贡献不高;发展基础和底子薄弱,制约发展的交通、水利、生态等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比较滞后,服务功能不尽完善,与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形势还不相适应;社会事业发展欠帐较大,公共服务相对滞后;个别部门和工作人员的全局意识、服务意识仍不强,作风建设还需进一步改进和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