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白河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12年1月6日在白河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自县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至今,本届政府已任期届满。
五年来,我们在县委的正确领导和县人大、县政协的鼎力支持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依靠全县人民团结奋斗,紧紧抓住发展机遇,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推动了经济较快发展,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开启了科学发展、富民强县的新征程。
经济发展活力明显增强。
到2011年底,预计全县生产总值24亿元,年均增长15%,比2006年翻了一番;财政总收入和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6亿元和6800万元,均为2006年的3倍;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增加值达到27.5亿元和8.9亿元,较2006年增长6倍和5.5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7.2亿元,是五年前的2.5倍。
先后获得全省县域经济争先进位奖和工业增速前十名单项奖。
规模特色效益农业加快推进,新型工业逐步壮大,三产服务业稳步增长,三次产业比由34∶23:43调整为22∶42:36。
人口向城镇社区集中、生产要素向能人大户集中、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深刻改变着传统发展模式。
兴达公司的仓上天宝和庆华化工的城关中营统筹城乡试点探索了工农融合发展的新路,方宇药业联合重组拓展了发展空间,永宏化工循环发展试点破解了传统产业的困境,钰宏旺与汇丰公司合作促进了矿产资源整合。
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先后关停耗能高、污染大的小矿小厂24个,加大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的引进推广,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由46.1%提高到48.8%。
五年新上产业项目110个,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6个,工业增值税由1573万元增长到3645万元,企业所得税由60万元增长到1046万元,企业用工总人数由859人增加到2261人。
汉江白河电站、力神和圣宝汽车、金龙水泥、汉实矿业、安凯汽车检测线和肉制品深加工、通鑫花炮等重点工业项目的加快建设,显著增强了经济发展活力。
发展条件显著改变。
止去年底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0.1亿元,比2006年增长19倍。
五年交通运输业完成投资4.1亿元。
襄渝铁路二线建成营运,十天高速公路正式通车,实现了镇镇通油路、村村通水泥路,完成了中环路、卡茅路硬化,建成40座桥梁和150座便民桥,交通事业取得突破发展。
五年完成城镇建设投资15.59亿元。
坚持规划引领,编制了白河县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启动了县城总规修编,强化了集镇和社区规划指导,推动城镇社区有序发展。
以狮子山新区开发为代表的县城建设力度加大,城南片区综合改造工程正式开工,完成了人民路、桥儿沟、清风沟、长春路改造,实施了体育场、烈士陵园整修和绣屏山休闲步道建设,加强了绿化、亮化和美化工作,改善了市容市貌和城市形象。
以扩容提质为重点的集镇建设得到加强,注重了街巷整修、供水、供电、垃圾、排污、路灯、公厕等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市政配套设施建设,增强了承载能力;以安全生态为特征的社区新村建设成效明显,结合生态移民、易地扶贫、灾后重建、移民搬迁和“一事一议”政策,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启动建设了16个社区新村,成为白河大地上一道靓丽的风景。
五年完成农业基础投入4.5亿元。
新修基本农田2.3万亩,建成沼气1.55万口,完成耕地复垦1.5万亩;新建安全饮水工程190处,创建为省级电气化示范县。
完成生态建设和环保治理投入2.6亿元。
治理水土流失450平方公里,造林绿化26.3万亩,森林覆盖率由55.1%提高到58.36%;县城污水处理厂建成投用,垃圾填埋厂正式开工,12个镇的垃圾填埋场和公路沿线垃圾池建成投用。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8%,汉江水质保持国家Ⅱ类标准。
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切实贯彻落实各项富民惠民政策,五年投入民生建设资金13.2亿元。
完成移民搬迁4866户19263人,新增城镇就业6740人。
累计组织劳务输出30.7万人次,实现劳务创收30亿元。
富民产业对农民收入贡献份额达到40.3%。
到2011年底,预计城乡居民收入分别由2007年的7903元、2221元提高到16970元和4930元,城乡居民储蓄由7.3亿元增加到14.2亿元,增长了一倍。
着力改善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五年减少贫困人口5.49万人,解决了11.2万人饮水困难,建成农村敬老院26座,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到76.1%。
2.2万城乡困难群众纳入低保,累计发放低保金1.1亿元,18万农民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共报销医药费8880.38万元,1.26万城镇居民参加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共支付医疗费682万元。
争取国家政策和项目扶持,建设廉租房5.7万平方米、公租房3.4万平方米,可解决1687户城镇困难群众的住房问题。
电视入户率达到95.7%,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实现行政村全覆盖。
全面完成了灾后民房重建任务,及时兑现农村“八大员”生活补贴,启动实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按时发放高龄老人补贴和孤残儿生活费、残疾人生活补贴,实行了“两免一补”和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实现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蛋奶工程全覆盖。
通过发放资助贷款和社会各界捐资助学,确保3241名家庭困难大学生按时入学。
人民群众老有所养、学有所教、病有所医、住有所居的夙愿正在变为现实。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五年投入“两基”资金4.32亿元,教育经费由0.46亿元增加到2.42亿元,增长4.3倍。
新改扩建校舍12.8万平方米,“两基”达标通过验收,“双高双普”扎实推进,学前教育力度加大,县幼儿园创建为省级标准化幼儿园,职业教育和民办教育健康发展。
设立了县政府高考励志奖。
高考二本上线人数连续14年位居全市第三,直升率和万人比连续10年居全市第一。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和高中教育资源整合有力有效,白河高中新校园建设正式开工。
科技工作取得新成绩,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1项,国家专利授权3项,引进专利技术2项。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累计完成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投入6150万元,全面建成127个村(社区)标准化卫生室,县、镇、村医疗卫生服务条件显著改善。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水平稳步提高,先后成功创建为省级综合服务县、优质服务先进县、信息化项目县和全国优质服务先进县。
省级卫生县城创建获得省政府命名表彰。
文化文物工作扎实推进,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力度加大,群众文体活动和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
政府文艺精品奖的设置有力推动了文艺创作。
风情歌舞“白河水色”成为一张靓丽名片,在省第六届艺术节上获得优秀表演奖和优秀作曲奖。
民主法制建设得到加强,新闻舆论引导有力有效,信访维稳工作力度加大,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各类自然灾害防范有力,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改革开放取得明显成效。
国有和集体企业改制全面完成,拓展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空间,五年新增民营企业132户,个体工商户1260家,非公有制经济占比由41.8%提高到48.5%。
深化投融资改革。
政府投资从竞争性行业有序退出,将财政资金重点投向改善民生、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改革,有效发挥公共财政职能;着力改善企业融资服务,设立县金融工作办公室,县财政投资1500万元入股市财信担保公司,先后为7家企业争取财信担保贷款6140万元。
筹建城市建设投资公司,成立了首家小额贷款公司,增强了融资服务功能。
深化农村金融改革,推进信用村镇创建,开展村级互助资金试点,不断优化金融生态环境。
县内各金融机构积极创新金融产品,不断扩大信贷投放,止去年底贷款余额10.2亿元,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有序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激发了农民生产经营积极性。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成县镇两级政府机构改革和撤乡并镇工作,扎实推进县镇便民服务中心和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政府职能加快转变。
坚持以全民创业激发内在活力,以招商引资扩大对外开放,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先后吸引120多名务工能人返乡创业,40多名外地客商投资兴业,1500名能人大户带头创业。
五年累计招引项目50多个,完成投资20亿元,是“十五”的10倍,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
按照建设为民、务实、清廉人民政府的总体要求,牢固树立和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完善绩效评估制度,健全工作落实机制,不断提高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
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密切与政协的民主协商,虚心接受人民群众的批评建议,纠正偏差,防止闪失。
大力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加强行政效能监察,强化政纪法纪监督,完善审计和财政内控制度,强化财政预算约束,努力降低行政成本,从严查处政府工作人员违法违纪案件,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真正使人民赋予的权力用于为人民服务。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是不平凡的五年。
我们不仅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果断处置一系列危害公共安全的突发事件,成功战胜“7.18”、“8.03”、“9.18”特大洪水泥石流灾害,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快速发展,而且通过开山改河建城镇、移山平地办工业、全民创业谋发展,赋予“三苦”精神新的时代内涵,成为全县人民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
必将转化为加快发展的强大动力,激励全县人民奋起改变落后,创造更加美好的新生活!五年的丰富实践让我们深深体会到:——必须坚持解放思想不停步。
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
必须立足县情实际,遵循客观规律,把握发展趋势,冲破不合时宜的观念和体制束缚,以更加开放的视野和胸襟谋划发展,以市场化手段破解发展难题,以创新创先的理念推进各项工作。
——必须坚持第一要务不动摇。
经济滞后是我们面临的最大矛盾,加快发展是解决白河所有问题的根本所在。
必须坚持项目带动、投资拉动,扶持壮大骨干企业,着力培育立县之业,广开就业增收门路,有效增加社会财富,以加快发展的实绩提振信心。
——必须坚持民生至上不偏向。
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多地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更好地解决低收入群体的实际困难,更有力地维护公平正义,在共享发展成果中凝聚力量。
——必须坚持艰苦创业不懈怠。
把“三苦”精神作为干事创业的不竭动力,贯穿于推动发展的全过程,体现到改善民生的行动上,落实到政府建设的实践中,大力倡导和支持干部创事业、能人创企业、群众创家业,真抓实干不空谈,勤勉尽责不懈怠,以实绩实效不断赋予“三苦”精神新的时代内涵。
——必须坚持统筹协调不偏废。
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统筹经济与社会、城镇与农村、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正确处理发展与稳定、眼前与长远、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克服急功近利,防止顾此失彼,切实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可持续性。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我们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