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工程复习题重点知识点:第一章.培养基灭菌1.比热死亡速率常熟K,与热灭死活化能的△E之间的关系,与灭菌难易程度之间的关系。
2.会利用灭菌公式进行计算。
3.灭菌程度的概念,高温短时灭菌的机理。
第二章、空气除菌1、空气除菌的目的及重要性。
2、几种常用的空气予处理流程,各流程的优缺点和适用场合。
3、绝对过滤介质和深层过滤介质。
4、深层过滤除菌过程中主要的过滤机理。
第四章通气与搅拌1.比耗氧速率,什么是摄氧率,二者的关系2.临界溶氧浓度,如何测定方法。
是否所有的好氧培养过程都必需控制溶氧浓度在临界溶氧浓度以上?3.氧的满足度?4.双膜理论的基本论点是什么?什么是液膜控制?什么是气膜控制?5.什么是体积溶氧速率?6.亚硫酸盐氧化法测定Kla的原理。
动态法测量Kla的原理和方法。
氧衡算法测量Kla的原理。
6.不通气和通气条件下发酵罐的搅拌器轴功率的计算方法。
7.什么是非牛顿性流体?几种典型的非牛顿流体的流变学特性是什么?表观粘度如何定义?8.非牛顿型流体的搅拌功率如何计算?9.Kla与设备参数及操作变数之间的关系式有何用途?判定这类关系式用途是否广泛的标准是什么?10.调节生物反应器氧传递速率及Kla的途径有那些?第四章生化反应器1、生物反应器设计的目标是什么?2、生物反应器设计和操作的限制因素有那些?3、生物反应器开发的趋势和方向。
4、生物反应器有哪几种操作方式?各如何操作?5、好氧机械搅拌罐式反应器有哪几种基本形式?各自的结构特点如何?6、动物细胞培养反应器有哪几种形式?举出一个例子进行描述。
7、植物细胞培养的特点是什么?常用什么类型的生物反应器?第五章生物反应器的比拟放大1、空气流量放大有那些方法?各自的特点是什么?会利用三种放大方法进行空气流量的放大。
2、搅拌功率及搅拌转数放大有那些方法?第六章细胞培养技术及动力学1、解释Yx/s、Yc、Y ATP。
2、建立微生物反应动力学模型时,模型的简化需考虑那些方面的内容?3、什么是微生物的均衡生长?什么是结构模型?4、反应速率有哪两种定义?有什么联系?5、分批培养、分批补料培养和连续培养各是怎样的操作方式?6、缩短微生物间歇培养迟缓期的方法有那些?7、什么是微生物的比生长速率?微生物间歇培养各阶段的比生长速率如何变化?8、Monod方程是描述什么的?什么是限制性底物?9、微生物生长动力学常数如何测定?10、莫诺方程是否可以描述所有的微生物生长过程?11、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产物的生成有几种类型的关联?分别说明。
12、 何为单级恒化器?13、 用单级恒化器连续培养酵母时,最大生产强度如何求算?14、 多级连续培养有什么优点?15、 在多级连续培养中,前一级反应器和后一级反应器中的底物浓度、菌体的比生长速率、菌体浓度、产物浓度有什么变化?16、 有细胞回流的单级连续培养是怎样的操作方式?与单级恒化器相比有什么优点?17、 连续培养有那些应用?18、 补料分批培养适用与什么情况?第七章 固定化酶、固定化细胞1、 酶和细胞的固定化有那些方法?对这些方法加以说明?2、 酶和细胞固定化后,性质发生那些变化?3、 举出一个固定化酶或固定化细胞的实例。
4、 酶固定化以后性质发生变化的可能原因有那些?5、 酶反应器的重要操作参数有那些?分别说明。
6、 底物抑制和产物抑制分别对那种反应器(CSTR 和PFR )的抑制作用强烈?7、 在操作上有那些方法可减弱酶反应器的底物抑制和产物抑制效应?8、 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反应器主要有哪几种?操作特点是什么?9、 一、判断10、 1.培养基中微生物受热死亡的速率与残存的微生物数量成正比,因此培养基中微生物越多,达到灭菌要求所需时间越短。
11、 2.深层过滤除菌的设计要以总过滤效果的最高点为设计点。
12、 3.细胞的比耗氧速率随溶氧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因此在培养过程中要使溶氧浓度达到或者接近饱和溶氧浓度才能使细胞代谢正常进行。
13、 4.以空气直线流速相同原则进行空气流量放大时,放大后单位体积培养液在单位时间内通入的空气量会增加。
14、 5.动物细胞固定化培养是将动物细胞与水不溶性载体结合起来进行培养,只能适用于贴壁依赖性细胞。
15、 6.发酵液随着离开搅拌器的距离增大粘度上升,则该发酵液是拟塑性流体。
16、 7.搅拌反应器中挡板的作用是防止湍流在搅拌反应器中出现。
17、 8. 莫诺方程描述的是微生物细胞数量与底物利用之间的关系。
18、 9. 同一搅拌器在相同的转速下,通气比不通气时输入液体的功率低。
19、 10. 细胞在分批培养过程中所处的环境时刻在变化,不能自始至终处于最优条件,在此意义上分批培养不是好的操作方式。
20、21、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空20分)22、 1.生物反应器空气流量一般有两种表示方法:1.以单位培养液在单位时间内通入的空气量(标准状态)来表示, 2. 以操作状态下的空气直线速度Vs 表示 。
23、 2.对发酵罐进行比拟放大,已知12V V =64,D 2=4D 1,P 2=2P 1,用空气的截面直线速度相等作为放大的基准,则放大前后(VVM)之比为 2﹕1 。
24、 3. 增加流加物料的进液点是缩短大型反应器 混合时间 的有效方法。
25、 4.以恒定的搅拌叶轮端线速度作为放大原则或者校正原则,其目的是保护菌体生长 。
26、 5. 固定化酶使用时的半衰期是指 酶活力降低一半的使用时间。
27、 7. 发酵产物的生成速率与菌体生长速率之间大致存在三种不同类型的关联,它们是 生长偶联型 、 混合生长偶联型 和 非生长偶联型 。
28、9. 反应器的D/H越小,越接近全混流CSTR型理想反应器,反应器的D/H越大,越接近活塞流PFR 型理想反应器。
29、10. 空气过滤器操作时,被认为捕集空气中杂菌和尘埃效率高的三个机制是惯性冲撞、拦截和布朗扩散。
30、11.连续培养时微生物在葡萄糖中的生长符合莫诺方程,μm=0.5 h-1,Ks=0.1g/L,D=0.4h-1,则在稳态时微生物的比生长速率μ为0.4h-1,流出物中葡萄糖的浓度为0.4g/L 。
31、12.发酵罐比拟放大时需要确定的操作参数主要是空气流量、搅拌转速和搅拌功率,需要确定的几何尺寸主要是反应器的直径和高度。
32、13.连续发酵体系中,Kla=3S-1,氧气的饱和浓度C*=5ppm,假设在发酵液中溶解的氧气完全被利用,即发酵液中完全没有氧气,则氧气的传递速率是15 mg/l·s 。
33、14. Pg的含义是通气时发酵罐的搅拌轴功率。
34、 1.返混现象35、反应器中停留时间不同的物料之间的混合称为返混。
36、 2.PFR模型37、活塞流反应器,指反应器中物料的流动状况满足活塞流假设,通过反应器的物料沿同一方向以相同的速度向前流动,在流动方向上没有物料返混,所有物料在反应器中的停留时间都是相同的。
38、 3.绝对过滤介质39、过滤介质的空隙小于细菌和孢子,当空气通过时微生物被阻留在介质的一侧。
40、 4. 冲出现象41、连续培养过程中稀释率大于临界稀释率Dc,细胞的生长速率跟不上稀释速率,反应器中的细胞浓度不断降低,最后细胞从反应器中被洗出。
42、 5. 细胞系43、由原代培养产生的,能进行无限次代培养的动植物细胞群称做细胞系。
44、1高温短时灭菌的原因是什么?灭菌的两个最主要的控制参数是什么?45、培养基被加热灭菌时,要求即达到灭菌的目的,同时又不破坏或较少破坏培养基中有用成分。
由动力学分析知,微生物受热死亡时的活化能一般要比营养成分热分解的活化能大得多,这意味着当温度升高时,微生物死亡速率的增加,要比营养成分破坏速率的增加大得多。
所以要采用高温短时的灭菌方法。
(3分)46、灭菌的控制参数是温度和时间。
(2分)47、 2.什么是半连续培养?半连续培养主要有哪两种不同的方式?并说明细胞浓度和底物浓度的变化特点。
48、分批培养过程中,于对数生长期的中后期,出现营养物质限制或代谢副产物之前,取出部分营养液。
再补充新鲜的新鲜的培养液。
这种反复将分批培养的培养液部分取出,重新又加入等量的新鲜培养基,使反应器内培养液的总体积保持不变的培养方式,叫做半连续培养(2分)49、分为:主要有在取出部分培养液的同时同时取出部分细胞不取出细胞两种方式。
(1分)50、特点:取出细胞的培养方式,细胞浓度和底物浓度呈上下反复变化特点。
(1分)不取出细胞的培养方式,细胞浓度一直升高,底物浓度呈上下反复变化特点。
(1分)51、3说明动态法测量Kla的原理和方法52、原理:53、利用非稳态时,溶氧浓度的变化速率等于溶入的氧浓度和耗氧浓度之差,即:dc/dt=Kla(C*-C)- Q O2 X 重排列上式:C=- 1/ Kla(dc/dt + Q O2 X)+ C54、将非稳态时溶氧浓度C对(dc/dt + Q O2 X)作图,可得一直线,此直线的斜率值即为- 1/ Kla。
(3分)55、采用的方法是:56、A:停止通气,使发酵罐中的溶氧浓度下降。
57、B:恢复通气(在溶氧浓度降到临界溶氧浓度之前恢复通气)。
(2分)58、 4.双膜理论基本论点是什么?59、1)在气液两个流体间存在界面,在界面两侧各有一层稳定的薄膜,即气膜和液膜,均呈滞留状态。
(1分)60、2)界面上不存在传递阻力,那么在两相界面上,两相浓度总是相互平衡的。
(2分)61、3)传递阻力都集中在气膜和液膜之中。
(2分)62、 5.说明动物细胞连续培养和灌注培养的联系和区别。
63、联系:连续培养和灌注培养都是连续向反应器中以一定的速度流加培养基,并以相同的流速排出旧的培养基,操作方式相同。
(2分)64、区别:连续培养模式排出培养基的同时也排出和培养液相同浓度的细胞;而灌注培养在排出旧培养液的时候不排除细胞或者排出少量的细胞。
(3分)65、 6.酶和细胞的固定化有哪些方法,分别说明这些方法?66、酶和细胞的固定化有载体结合法、交联法和包埋法。
(2分)67、载体结合法是指将酶或细胞通过共价键、离子键、物理吸附等键合力固定到水不溶性载体上的方法。
(1分)68、交联法是使酶或细胞与具有两个以上官能团的试剂(如戊二醛)进行反应,应用化学键把酶或细胞固定。
(1分)69、包埋法是将酶包裹在凝胶微小格子内,或是将酶包裹在半透性聚合物膜内的固定化方法。
(1分)70、7.生物反应器空气流量的放大原则有哪些?并说明这些放大原则的特点?71、以单位培养液体积中空气流量相同的原则;以空气直线流速相同的原则放大;以传氧速率常数KLa相同的原则放大。
(2分)72、第一个原则特点:VVM不变,Vs增加。
(1分)73、第二个原则特点:Vs不变,VVM减小。
(1分)74、第三个原则特点:VVM减小,但是减少倍数小于直线流速相同原则,Vs增加,但是增加倍数小于单位培养液体积中空气流量相同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