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垂直于弦的直径教案20

垂直于弦的直径教案20

综合分析
学生对圆的轴对称性理解比较深刻,定理及推论引出会比较容
易。定理及推论的真正运用需要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会有一些
困难。
自主学习单
课题名称
24.1.2 垂直于弦的直径(1)
学习目标与任务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理解圆是轴对称图形,任何一条直径所在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 ②掌握垂径定理及其推论.
③学会运用垂径定理及其推论解决一些有关证明、计算和作图问题.
(2)、 如图(2),AB为⊙O的弦,⊙O的半径为5,OC⊥AB于点D,交⊙O于点C,CD=1, 求弦AB的长。
学习自测与困惑
为了检测学生对本课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我设计了分别用代数和几何方法进一步加强定理的应用训练反馈题,针对学生解答情况,及时查漏补缺。
1、如图,圆弧形桥拱的跨度AB=12米,
拱高CD=4米,求拱桥的半径。
2、如图, 圆弧形蔬菜大棚的剖面如图所示,
AB=8m,∠CAD=30°,求大棚高度CD。
3、如图,在⊙O中,AB、AC是互相垂直的两条弦,
OD⊥AB于D,OE⊥AC于E,且AB=8cm,AC=6cm,
那么⊙O的半径OA长为
采用的方法
根据教学目标及我所教班级学生的知识基础,我选用引导发现法和直观演示法。让学生在课堂上多活动、多观察、多合作、多交流,主动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来,组织学生参与“实验一观察一猜想一证明”的活动。最后得出定理,这符合新课程理念下的“要把学生学习知识当作认识事物的过程来进行教学”的观点,也符合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统一-的原则。同时,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具和课件,提高教学效果,在实验演示、操作、观察、练习等师生的共同活动中启发学生,让每个学生动手、动口、动眼、动脑。培养学生直党思维能力,这符合新课程理念下的直观性与可接受性原则。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探索发现圆的对称性,证明垂径定理及其推论的过程,锻炼学生的思维品质,学习几何证明的方法.
3、情感与态度目标:
在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变换和研究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良好的运用数学的习惯和意识.
学习内容与方法
(一)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赵州桥求半径问题
(二)动手操作,探究圆的对称性
(四)、定理的应用:
为了及时巩固,帮助学生对所学定理的理解与使用,讲完定理及变式后,我依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及他们的心理特点,首先设计了一个补充例题1,(出示例1)
例题1:如图所示,在⊙O中,OC⊥AB于C, OA= 2cm,OC=1cm,求弦AB的长。
练习:(学生演板)
(1)、如图(1),在⊙O中,弦AB的长为8,圆心O到AB得距离为3,求⊙O的半径。
教师演示:用纸剪一个圆,沿着圆的任意一条直径对折,重复几次,你发现了什么?由此你得到什么结论?
结论:圆是轴对称图形,其对称轴是任意一条过圆心的直线。
(三)、讲解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课---探求新知:
首先通过刚才让学生实验、观察得出猜想: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然后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上述猜想的条件和结论,并将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接下来再引导学生写出已知、求证。由于在分清定理的题设和结论教学时作好了铺垫,从而达到解决难点的目的。最后师生共同演示、验证猜想的正确性,同时利用动画得出证明方法,从而解决本节课的又一难点——叠合法的证题方法。此时再板书垂径定理的内容,强调“垂”与“径”缺一不可,最后进行定理变式为了强调定理及定理变式中的条件,我出示训练一,让学生抢答。
学习起点分析与自主学习单
学习起点分析
分析学情因素
1.学生已学过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及其性质;数的范围已经扩充到实数,能灵活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2.学生在第24.1.1节学习了圆的定义和弦、弧、等弧等概念.
3.学生已具备动手操作、观察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初步具备了运用建模思想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数学问题的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