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摘要】
生活是作文取之不尽的源泉,不管什么人写文章都离不开生活的沃土。
所以必须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习惯——对生活中遇到的人、事、物、景,要留心观察,深入感受、思考,这样既可以提高认识事物,认识生活的能力,提高自身素质,也能为今后的作文积累丰富的素材。
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家事、国事、天下事,亲人、友人、陌生人,乃至一花一草一木,都饱含着感情,都蕴含着哲理,都可以入诗,入画,入文。
【关键词】
观察、感受、感悟、思考
观察能力的高下决定了作文能力的高下,善于观察,事物了然于胸,感受深,感悟、认识自然深入、深刻,从而能写出与众不同的作文。
生活是作文取之不尽的源泉,不管什么人写文章都离不开生活的沃土。
所以必须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习惯——对生活中遇到的人、事、物、景,要留心观察,深入感受、思考,这样既可以提高认识事物,认识生活的能力,提高自身素质,也能为今后的作文积累丰富的素材。
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家事、国事、天下事,亲人、友人、陌生人,乃至一花一草一木,都饱含着感情,都蕴含着哲理,都可以入诗,入画,入文。
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呢?
法国文学家福楼拜告诫我们:“对你所要表现的东西,要长时间很注意地去观察它,以便发现别人没有发现过和写过的特点。
”可见观察要耐心、细致,切记走马观花,浮光掠影。
因此教师要常带学生“出去”,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观察事物,从而让学生养成有意识地集中精神,耐心细致地观察事物的习惯。
这里的“出去”,指的是带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或到大自然中去,或用多媒体将适合学生练习观察能力的事物引入课堂中。
具体的有针对性的观察实践,能强化学生的观察意识,让学生养成深入探究的观察习惯。
观察要遵循一定的顺序。
比如由远及近、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等,或相反,特别是在写作文时,一定要给据观察的顺序写,这样写出的文章才结构清晰,让人一目了然。
观察要全面、细致。
比如观察人,从相貌到衣着,从一举一动到个性气质,都要用心体察。
进行全面、细致地观察,目的不是把看到的都写入文章,而是要从中找出事物所具有的独到之处,进而由“独到之处”来表现事物,比如由人的某一细微动作,表现人的个性和心理等,如果不进行细致地观察,就很难发现。
观察要充分调动感觉器官。
一般学生都习惯性地认为观察就是用眼睛看,其实,听听、闻闻、尝尝、摸摸等也是观察必不可少的环节,因此一定要充分调动感觉器官——眼、耳、口、鼻等,参与到观察中来,这样才能更加全面、深入地认识事物。
观察是要用“心”——用心感受、感悟和思考。
如果说以上提及
的是观察的方法或者说手段,那么“用心”则是观察的目的。
方法和手段是为目的服务的。
那么怎样用心观察呢?
用心感受。
比如同样是太阳当空照、花儿盛开的的校园,有人感觉校园充满了阳光和生气,而有的人则感觉阳光刺眼,憋闷、压抑。
用心感悟和思考。
比如看到路边的小草,有的人感悟到了生命的执着坚强,有的人则感悟到生命的渺小脆弱。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观察者当时的心情不一样。
因此观察必须和内心的感受联系起来。
这样才能写出具有独特心灵体验的文章。
下面,请看一篇作文:
仙人掌
在漫无边际的沙漠里,被太阳炙烤下滚烫的沙子,没有一丝水分、一抹生机。
但是,那一簇翠绿,仿佛在绝望的灰烬中燃起的星星之火。
它,就是仙人掌,它有着冷峻的外表,浑身的尖刺拒人于千里之外,让人无法触碰,是什么让它这样冷酷?我疑惑。
割开仙人掌厚厚的外皮,晶莹剔透的果肉积满了水分,在几乎没有水分的大沙漠里,竟能积累如此多的水分,那需要扎下多深的根,付出多大的努力啊!在骄阳的炙烤下,在沙暴的肆虐下,仙人掌没有倒下,它用厚重的皮和尖锐的刺作为铠甲,与恶劣环境作斗争,这是何等坚韧的意志啊!我明白了,面对巨大困难,仙人掌不得不用冷酷来武装自己,保护自己,以使自己更加强大。
仙人掌只是植物,却能拥有如此坚忍不拔的精神,我们是否也要想想自己是如何面对艰难处境的呢?我是否也能做到像仙人掌那
样坚韧和顽强呢?
此文写了沙子的滚烫,仙人掌的厚皮和尖刺,以及厚皮之下“积满的水分”和深深扎下的根,还有炽热的太阳和肆虐的沙尘暴,写这些都是为了表现环境的恶劣,突出仙人掌顽强的生命力。
由此可以看出在作文中必须根据需要把观察和思考有机地联系起来,从观察中选取能表现你的思考或者思想部分,而不能面面俱到,看到什么写什么。
观察的目的是要有所发现——发现事物的美、丑或者所蕴含的关于社会、人生的道理等,因此观察不仅仅要用眼睛“看”,更要用心“看”。
只有培养学生在观察中充分调动自己的情感情思,学会感受、感悟和思考,学生才能从根本上学会观察,善于发现,并因此爱上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