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3章 人类的家园地球测试题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3章 人类的家园地球测试题

第3章人类的家园——地球时间:4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8分)1.下列现象中不能证明地球是球形的是()A.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B.天涯海角总是走不到边C.发生日食现象D.远去的帆船的船身比桅杆先消失2.地球是我们生存的家园。

以下有关地球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地球是一个椭球体B.地球内部可分为地壳和地幔两层C.火山和地震是地壳变动的表现D.流水、风力、冰川等是影响地形的外力作用因素3.我国首都北京(116°E、40°N)位于()A.东半球、北半球、低纬度B.西半球、北半球、中纬度C.东半球、北半球、中纬度D.西半球、南半球、低纬度4.岩石圈是指()A.地壳B.上地幔C.下地幔D.软流层以上的地幔与地壳部分5.有关经纬线的叙述:①所有经线都为半圆弧;①所有纬线圈都是半圆;①所有经线与纬线等长;①所有经线等长。

在以上叙述中正确的是()A.①① B.①① C.①① D.①①6.图3-Z-1中阴影部分位于西半球、北半球的是()图3-Z-17.有关图3-Z-2中甲、乙、丙三地相对位置的描述,正确的是()图3-Z-2A.甲在乙的西北方B.乙在甲的正南方C.丙在甲的正南方D.丙在乙的西南方8.读图3-Z-3,A点地处()图3-Z-3A.东半球、北温带B.西半球、中纬度C.西半球、北温带D.东半球、高纬度9.下列岩石中,都有可能找到化石的一组是()A.花岗岩、玄武岩B.石灰岩、砂岩C.石英岩、大理岩D.大理岩、石灰岩10.下列与地壳运动和板块构造学说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全球由七大板块组成B.组成地壳的板块会发生碰撞和张裂C.火山喷发不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D.发生地震时应快速跑入面积较大的房间11.火山和地震最集中的地带是()A.板块内部B.高山地带C.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方D.平原地带12.在地震中,不少无辜者并不是因房屋倒塌被砸伤或挤压伤致死,而是由于种种不当行为“扼杀”自己。

若不幸被困于倒塌建筑物中,下列措施不宜采取的是()A.用可以挪动的物品支撑身体上方的重物,扩大活动空间,保持足够的空气B.用湿毛巾或其他布料捂住口、鼻和头部,保持呼吸道畅通,防止灰尘呛闷发生窒息C.不停地大声呼救并迅速用手挖掘砖块,希望尽快逃生D.一时无法脱险时应尽量节省体力,寻找代用品和水,延长生存时间13.下列不属于泥石流造成的危害的是()A.冲毁公路B.破坏铁路、水电站等设施C.引发海啸D.掩埋良田,堵塞河流14.地球内部结构中,最薄的部分是()A.地壳B.地幔C.地核D.一样厚15.有关高原和盆地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高原的海拔都比盆地高,盆地内部的相对高度都比高原内部小B.高原和盆地内部的相对高度不大,盆地外围与内部相对高度大C.高原的海拔都比盆地低,盆地外围的相对高度都比高原内部大D.高原和盆地外围的海拔很高,高原内部的相对高度都比外缘大16.科学家通过测量发现,北京与华盛顿的距离每年以0.5 cm~1.2 cm的速度互相靠近,有人推算出大约2亿年后,中美两国就会变成陆上邻国。

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A.地震和火山活动的结果B.海浪和风力作用的结果C.地球自转运动的结果D.板块相互运动的结果17.风力、流水、冰川、海浪等来自地球外部的力量,也在不断地改变着地表形态。

下列地形是由流水堆积形成的是()A.河口三角洲B.蘑菇石C.喜马拉雅山D.沙丘18.下面四幅图中,按比例尺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图3-Z-4A.①①①① B.①①①①C.①①①① D.①①①①19.小明同学从图3-Z-5中发现了下列信息,其中正确的是()图3-Z-5A.图中最高处的海拔高度不可能超过1000 mB.图中①①两点的实地距离为1000 mC.①处有可能发育成河流D.从山脚爬到山顶,沿BC线路较AC线路省力二、填空题(共62分)20.(12分)根据下面三幅北京市的地图(图幅大小相同),回答下列问题。

A1①100000B1①500000C1①2019000图3-Z-6(1)比例尺最大的是________图,比例尺最小的是________图。

(2)表示实地面积最大的是________图,表示实地面积最小的是________图。

(3)内容最详细的是________图,内容最粗略的是________图。

21.(8分)读图3-Z-7,回答下列问题。

图3-Z-7(1)写出图中A、B、C三地的地理位置。

A经度________,纬度________;B经度________,纬度________;C经度________,纬度________。

(2)在A、B、C三地中,位于南、北半球分界线上的是________地,位于东半球的是________地。

22.(8分)读图3-Z-8,完成下列问题。

图3-Z-8(1)某建筑师想要建造一幢四面窗户都朝北的房子,应建在图3-Z-8 中的________点。

(2)E在A的________方向,F在B的________方向。

(3)E在F的________方向,F在G的________方向。

(4)A在B的________方向。

(5)CE的经度为________,DF的经度为________。

23.(4分)读古诗并回答问题。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诗中描述的岩石是________,按成因分属于________岩。

(2)在这种岩石中,________(填“有”或“没有”)可能找到生物化石。

(3)这种岩石经变质作用后形成的岩石叫__________。

24.(6分)小明是初级中学的一名学生,图3-Z-9是小明家附近街区图。

图3-Z-9(1)小明家到初级中学的图上距离为1 cm,实地距离为500 m。

请算出图中的比例尺:______________。

(2)小明今天从家去高级中学参加升学考试,其行进路线方向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初级中学在小明家的____________方。

25.(4分)(1)地震和火山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引发地壳运动最主要的原因是板块的______________。

(2)科学家通过地震仪(如图3-Z-10)测量、分析地震。

发生地震时,地震仪的底盘会随地表晃动,而重锤由于具有________,几乎保持静止,因此记录笔便会在转筒上画出相关图像。

图3-Z-1026.(8分)读六大板块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3-Z-11(1)六大板块中,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是______________(填代号和名称)板块。

(2)试用板块运动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珠穆朗玛峰的升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国台湾地震频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关板块构造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全球地表可分为七大板块B.板块内部比较活跃,板块交界处地壳相对稳定C.板块挤压处常形成高山、岛弧链或海沟D.是由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的27.(12分)读“等高线图”(图3-Z-12),回答问题。

图3-Z-12(1)A点的海拔高度是________ m;B点与A点的相对高度是______ m;山顶D的高度在__________m之间。

(2)假如C点气温为10 ①,则山顶D的气温约为________ ①之间。

(3)图中虚线CD表示的是________(填“山脊”或“山谷”)。

(4)某观光旅游团欲从山脚登到山顶,现有从A处、C处出发的两条路线。

请你为他们选择一条合适的路线,并说明理由。

详解详析1.C2.B[解析] 地球是一个两极略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影响地形的外力因素有流水、风力、冰川等,内力因素有火山、地震等;地球内部可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

3.C 4.D 5.D 6.C7.B8.A[解析] 纬度数向北递增的是北纬,向南递增的是南纬;经度数向东递增的是东经,向西递增的是西经。

从图中看出,A点纬度在45°N~60°N之间,经度在15°W~0°之间,故A点地处东半球、北温带、中纬度。

9.B[解析] 在岩石中,有可能找到化石的是沉积岩,石灰岩和砂岩属于沉积岩。

10.B[解析] 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组成地壳的板块会发生碰撞和张裂;火山喷发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发生地震时应快速跑到空旷的地方。

11.C12.C13.C14.A[解析] 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其中厚度最小的是地壳。

15.B16.D[解析] 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

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断地运动之中。

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中国地处亚欧板块,美国地处美洲板块,两大板块挤压运动,使得太平洋的面积不断缩小,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有可能会拼合在一起,美国和中国就会成为陆上邻国。

17.A[解析] 内力作用使有的地方隆起,有的地方凹陷,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从而形成了山地、高原、盆地、平原等多种多样的地表形态,如喜马拉雅山。

外力作用是风力、流水、冰川、波浪、生物等对地形的作用,它是缓慢和持久的。

在降水比较丰富的湿润地区,当流水携带泥沙时,由于流速减小,泥沙大量堆积会形成三角洲;蘑菇石是长期的风力侵蚀而成的,沙丘也是风力沉积形成的。

18.A[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四幅图的范围由大到小排列为:③>②>④>①,因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所以四幅图按比例尺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为:①>④>②>③。

19.C[解析] 图中最高处的海拔高度不可能超过1100 m;图中①①两点间的图示距离不足1 cm,其实地距离不足1000 m;①处是山谷部位,该处可能发育成河流;从山脚爬到山顶,BC线路较AC线路陡,较费力。

20.(1)A C(2)C A(3)A C21.(1)60°W40°N0°0°40°E20°S(2)B B、C22.(1)D(2)东南西北(3)正东正东(4)西北(5)45°E45°W23.(1)石灰岩沉积(2)有(3)大理岩24.(1)1①50000(2)北—东北—西北(3)北25.(1)碰撞和张裂(2)惯性26.(1)①太平洋(2)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相碰撞形成台湾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或台湾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3)C27.(1)2002001000~1200(2)4~5.2(3)山脊(4)可以选择路线AD,理由:路程较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