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中考化学知识点归纳一、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物质分类物质溶解性(溶解于水)常见物质主要化合价化学反应基本类型C + O2CO2H2O H2↑ + O2↑常见沉淀颜色常见物质颜色二、常见物质及其性质、用途、常见现象分析(1)水(蒸馏水)化学式:H2O性质:纯净物、化合物、氧化物密度:1.0 g/mL水污染原因:工业“三废”(废渣、废水、废气)和生活污水未经处理随意排放;农业生产化肥和农药随雨水注入河流。
备注:海水、矿泉水、河水、糖水、盐水属于混合物。
(2)空气化学式:空气是混合物,主要成分为N2、O2、CO2、稀有气体气体体积分数:氮气—78%,氧气—21%,CO2 —0.03%,稀有气体—0.94%空气污染原因: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一氧化碳(CO)过度排放造成酸雨。
密度:1.293 g/L(3)氧气化学式:O2物理性质: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略大;液氧、固态氧淡蓝色化学性质:支持燃烧,有助燃性。
可供呼吸用,是常用的氧化剂用途:气焊、航天、潜水、登山、医疗、液氧、炸药、炼铁、炼钢等与各物质反应:①木炭(C)在氧气中燃烧(O2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化学方程式:C+O2CO2反应现象: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②硫(S)在氧气(空气)中燃烧化学方程式:S+O2SO2反应现象:硫在空气里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热量;在氧气里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热量③磷(P)在氧气(空气)中燃烧化学方程式:4P+5O22P2O5反应现象:发出白光,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热量④镁(Mg)在空气(氧气)中燃烧化学方程式:2Mg+O22MgO反应现象: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⑤铁丝(Fe)在氧气中燃烧四氧化三铁化学方程式:3Fe+2O2Fe3O4反应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热量⑥氢气(H2)在空气中燃烧(点燃爆鸣气)化学方程式:2H2+O22H2O反应现象:纯净氢气在空气里安静燃烧,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不纯氢气点燃会爆炸)(4)氢气化学式:H2物理性质:密度最小的气体,难溶于水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用途:充气球,冶炼金属,高能燃料,化工原料生成氢气的反应:锌粒和稀硫酸反应Zn + H2SO4 = ZnSO4+ H2↑铁和稀硫酸反应Fe + H2SO4 = FeSO4+ H2↑镁和稀硫酸反应Mg + H2SO4 = Mg SO4+ H2↑锌粒和盐酸反应Zn + 2HCl = ZnCl2+ H2↑铁和盐酸反应Fe+2HCl = FeCl2+H2↑镁和盐酸反应Mg+2HCl = MgCl2+H2↑铝和盐酸反应2Al+6HCl = 2AlCl3+3H2↑(5)铁化学式:Fe物理性质:有银白色金属光泽的固体,有良好的延性和展性,质软,是导体化学性质:可跟氧气反应;可跟酸和排在铁后的金属的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反应后溶液呈浅绿色)防止铁生锈方法:在铁表面涂一层保护膜(如涂漆或油);镀锌等金属或烤蓝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区别是含碳量不同,生铁的含碳量高,钢含碳量低(6)碳化学式:C化学性质:①可燃性:木炭在氧气中燃烧C+02CO2 (燃烧不充分或氧气不足时生成CO而非CO2)②还原性:木炭高温下还原氧化铜C+2CuO2Cu+CO2↑注意:金刚石和石墨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两种不同的单质,它们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同。
它们的物理性质差别大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7)二氧化碳化学式:CO2物理性质:可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大,加压降温易变为固体“干冰”化学性质:①跟水反应:二氧化碳通入水中生成碳酸CO2 + H2O = H2CO3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变红色;加热又变为紫色②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用澄清的石灰水鉴定CO2)CO2 + Ca(OH)2 = CaCO3↓ + H2O跟氢氧化钠反应:CO2 + 2NaOH = Na2CO3 + H2O③通常情况下,CO2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
用途:灭火,温室里作肥料,干冰用于致冷和人工降雨,化工原料(8)碳酸钙化学式:CaCO3物理性质:白色固体,难溶于水化学性质:①跟盐酸、硝酸反应(碳酸钙不溶于水,可溶于酸)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CaCO3 + 2HNO3 = Ca(NO3)2 + H2O + CO2↑②高温分解:CaCO3CaO + CO2↑存在方式:碳酸钙主要以石灰石和大理石存在用途:大理石和石灰石做建筑材料(9)有机物化学式:有机物是统称,主要有CH4(甲烷)、CH3OH(甲醇)、C2H5OH(乙醇)等物理性质:①甲烷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是沼气和天然气主要成分;②甲醇是工业酒精;③乙醇是无色液体,易挥发,溶于水,医用酒精有效成分。
化学性质:①甲烷有可燃性,点燃后火焰呈蓝色;②甲醇有毒,不可饮用,饮用后使人双目失明,大量饮用致死。
③乙醇可燃,充分燃烧生成CO2和H2O。
相关化学式:CH4 + 2O2 = CO2 + 2H2OC2H5OH + O2 = 2CO2↑ + 3H2O(10)氧化物①有四种碱性氧化物跟水反应生成碱,其他的碱性氧化物不溶于水跟水不反应Na2O + H2O = 2NaOHCaO + H2O = Ca(OH)2K2O + H2O = 2KOHBaO + H2O = Ba(OH)2②酸性氧化物:大部分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跟水化合生成同价的含氧酸。
CO2 + H2O = H2CO3SO2 + H2O = H2SO3SO3 + H2O = H2SO4(11)氢氧化钠化学式:NaOH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物理性质:白色固体,极易溶于水且放出大量热,有吸水性,易潮解化学性质:(KOH的化学性质跟NaOH相同)①与酸性气体反应(CO2、SO2)CO2+2NaOH=Na2CO3+H2OSO2+2NaOH=Na2SO3+H2O SO2+2NaOH=Na2SO4+H2O②与酸中和反应NaOH + HCl = NaCl + H2ONaOH + HNO3 = NaNO3 + H2O③氢氧化钠跟盐反应a.氢氧化钠溶液跟氯化铁、硫酸铁、硝酸铁溶液的现象和方程式:有红褐色沉淀生成:6NaOH+Fe2(SO4)3=3Na2SO4+2Fe(OH)3↓b. 氢氧化钠溶液跟氯化铜、硫酸铜、硝酸铜溶液的现象和方程式:有蓝色沉淀生成:2NaOH+CuSO4=Na2SO4+Cu(OH)2↓c. 氢氧化钠溶液跟氯化镁、硫酸镁、硫酸铝溶液反应有白色沉淀生成:2NaOH+MgSO4=Na2SO4+Mg(OH)2↓保存方法:因为易潮解、可吸水且可与空气中的CO2反应,因此必须密封用途:作中性或碱性气体的干燥剂;用于肥皂、石油、造纸等工业(12)氢氧化钙化学式:Ca(OH)2俗称:消石灰、熟石灰物理性质:白色固体,微溶于水,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可用CaO与H2O反应制取用途:与CuSO4配制农药“波尔多”液;降低土壤酸性;建筑业配制三合土三、物质的溶解度及其相关计算概念:溶解度(S)是指在20℃时,某种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解的质量。
溶解性表【注意】(1)大多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蔗糖、NaNO3等);(2)少数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例如NaCl等);(3)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例如Ca(OH)2、气体等);(4)★气体溶解度在温度降低或气压增大时增大。
计算公式:四、溶质的质量分数及其相关计算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指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之比。
计算公式:溶液质量=溶剂质量+溶质质量溶质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五、酸、碱、盐基本知识和反应(一)基本概念(二)盐酸、硫酸性质比较【酸的通性】(1)能使指示剂变色:无色酚酞不变色,紫色石蕊变红色(或棕色)(2)酸+ 金属= 盐+ 氢气(金属活动性顺序排在H前面才会发生此反应)(3)酸+ 金属氧化物= 盐+ 水(4)酸+ 碱= 盐+ 水(中和反应,放热)(5)酸+ 盐= 新酸+ 新盐(前提是生成物有沉淀或气体)(三)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性质比较【碱的通性】(1)能使指示剂变色:紫色石蕊变蓝色,无色酚酞变红色;(2)碱+ 非金属氧化物= 盐+ 水;(3)碱+ 酸= 盐+ 水(中和反应,放热);(4)碱+ 盐= 新碱+ 新盐(反应物均可溶且生成物有气体或沉淀)。
(四)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性质比较【盐的通性】(1)盐+ 金属= 新盐+ 新金属(置换反应):CuSO4 + Fe = FeSO4 + Cu;(2)盐+ 酸= 新盐+ 新酸(生成物中必须有沉淀或气体或水);(3)盐+ 碱= 新盐+ 新碱(反应物必须都可溶,生成物中必须有气体或者沉淀);(4)盐+ 盐= 新盐+ 新盐(反应物必须都可溶,生成物中必须有沉淀或沉淀或水)。
六、常见化学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一)反应容器(二)计量容器(三)加热仪器(四)固定和支持仪器(五)分离、存放物质的仪器(六)其他仪器洗气瓶七、化学实验气体收集方法与尾气处理(一)制取气体时收集气体的方法(1)排水集气法实验装置图:或适用条件:制取的气体不溶于水,不与水反应且比重与空气相差较大优点:得到的气体较为纯净;较好观察气体体积缺点:制得的气体比较潮湿注意事项:集气瓶装满水时不要有气泡;停止收集时应先拔出导管或移走水槽防止倒吸。
(2)向上排空气法实验装置图:或适用条件:气体密度明显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反应优点:操作方便缺点:制得的气体纯度可能不够高注意事项:制取有害气体时需进行尾气处理;导管应伸到瓶底。
(3)向下排空气法实验装置图:或或适用条件:气体密度明显比空气小,且不与空气反应优点:操作方便缺点:制得的气体纯度可能不够高注意事项:制取有害气体时需进行尾气处理了;导管口应接近装置上部(二)实验尾气处理★不用对实验尾气进行处理的情况:气体无毒无害、不污染环境。
如O2、N2等(1)燃烧法实验装置图:适用条件:直接排放有危害性、可燃烧且燃烧后不产生有毒有害物质的气体举例:CO(有毒)、NH3(有害)、H2(可燃且易爆)注意事项:实验时需验证气密性。
(2)吸收法实验装置图:适用条件:不可直接排放且无法燃烧或燃烧后产生有毒有害物质的气体举例:NO2(造成酸雨)、SO2(造成酸雨)、Cl2(有毒)注意事项:实验时需验证装置气密性,且要防止液体倒吸。
八、常见化学实验(一)氧气的制取(1)以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实验原理】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过氧化氢(双氧水)快速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2H2O22H2O + O2↑【实验装置图】【注意事项】装药品时先装固体(MnO2)再装液体(H2O2);实验前要检验装置气密性;应在气泡均匀冒出时再收集氧气【优点】可随时控制反应的进行与停止【缺点】采用如图所示装置收集气体时得到的氧气较为潮湿、氧元素利用率低(2)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原理】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为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2KMnO4K2MnO4 + MnO2 + O2↑【实验装置图】【注意事项】试管口应略微倾斜向下;实验完成时先撤水槽与导管再撤酒精灯防止倒吸;加热前必须预热;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固体进入导管;应在气泡均匀冒出时再收集氧气【优点】不需催化剂、实验条件简单(只需加热)、气体产生速率平稳、成本低【缺点】用图中装置收集气体得到的氧气较为潮湿、生成物对环境有害(3)以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实验原理】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经过加热可产生氧气【化学方程式】2KClO32KCl + 3O2↑【实验装置图】【注意事项】试管口应略微倾斜向上;应在气泡均匀冒出时再收集氧气;实验完成时先撤水槽与导管再撤酒精灯防止倒吸【优点】氧气产生速率快;氧元素利用率高【缺点】用图中装置进行实验收集到的氧气较为潮湿;反应装置复杂(二)二氧化碳的制取【实验原理】大理石在稀盐酸的作用下溶解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化学方程式】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实验装置图】【注意事项】【优点】成本低、气体产生速率适中、操作简单【缺点】采用上图装置收集到的二氧化碳不纯(三)氢气的制取【实验原理】活泼金属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化学方程式】Zn + H2SO4 = ZnSO4 + H2↑【实验装置图】【注意事项】取用稀硫酸时要注意避免与皮肤或衣物接触;氢气纯度要保证否则点燃有危险【优点】操作简单【缺点】稀硫酸有较强的腐蚀性(四)电解水【实验原理】水通过电解分解为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实验装置图】【注意事项】应在水中加少量NaOH增强水的导电性;图中左管收集氢气,右管收集氧气【优点】不产生有毒有害气体,原料易得【缺点】电解速率慢,实验过程时间较长(五)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实验原理】氯化钠饱和溶液在电解条件下生成氢氧化钠、氢气和氯气【化学方程式】2NaCl + 2H2O 2NaOH + H2↑ + Cl2↑【实验装置图】【注意事项】氯气有毒需进行尾气处理、氯化钠溶液应达到饱和【优点】原料易得、操作简单【缺点】产生有毒气体,需进行尾气处理(六)铁的冶炼【实验原理】【化学方程式】Fe2O3 + 3CO 2Fe + 3CO2↑【实验装置图】【注意事项】最后需要进行尾气处理防止残余的CO逸出到空气中;加热前应先预热【优点】原料易得【缺点】CO若有残余排放到空气中有毒、操作较复杂、高温火焰危险性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