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高考语文 材料作文“上海高校自主招生不考语文”

2020高考语文 材料作文“上海高校自主招生不考语文”

语文:2020高考作文素材:材料作文“上海高校自主招生不考语文”
【猜想题目】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20年1月23日、24日两天,上海市同济大学、华东师大、华东理工、上海财大、上外和东华等六所高校自主招生测试密集举行,考生人数逾万。

在6所高校的自主招生测试中,有4所要么是理科生不考语文,要么是全部考生只考数学和英语两科。

对此,一位高校招办老师解释,自主招生考试并非高考,功能侧重于选拔专业人才。

之所以考英语,是因为英语有利于学生的学科发展,搞学术离不开查阅国外资料,英语不好往往没有前途。

不考语文不是因为语文不重要,而是考太多科目会给考生带来负担。

而徐汇区一所重点中学的校长却认为,不考语文,和现在高校普遍重理轻文有密切的关系。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猜想理由】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社会热点类作文题”历来是高考作文命题的首选。

如2020年高考江西卷的“圆明园兽首拍卖”、天津卷的“我看90后”等,都是通过考生对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进行评判和议论,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意识,引导考生关心社会,关注国家大事,去做一个对社会、国家有责任感的人。

它从另一个方面反映出高考作文命题的走向,应当充分引起我们的注意。

每一个时期,都会有一些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这些热点往往是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而它们常常成为当年高考作文命题的材料。

尽管高考作文要求回避热点,但文章既然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时代感,高考作文就不能不涉及这些热点。

目前,上海市6所高校在自主招生中不考语文,只考数学和英语两科,已引起整个社会的强烈反响。

因此,这个材料进入高考作文命题者的视野也是很正常的,应当引起我们的关注和思考。

作为“社会热点类作文题”,一般都以材料作文的形式出现在高考作文命题中,所以,我们完全有理由把它作为重点题目来训练。

【思路点拨】
这道材料作文题关注的是教育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上海市6所高校在自主招生中取消语文考试,是新体制下的一种尝试。

对于这种尝试,不同的人尽可以发表不同的观点。

你可以赞成,也可以反对,当然还可以辩证地看问题,赞同其合理的地方,指出其不足之处。

赞成者可重点阐明英语是一门重要的工具,既然是自主招生考试,学校就有自定考试科目的自由,当然可以只考英语不考语文。

反对者可以从历史和现状出发,重点阐述偏重英语和重理轻文的危害性,因为高校的自主招生考试,强调的是一所高校对人才选拔的主动性,对培养国家新一代人才具有针对性强、塑造性明的特点;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高校自主招生考试,必然会对高中新课改教学造成影响,甚至会成为新形势下高中教学的风向标。

因此,目前这样的一种考试机制,无形地暗示着把母语科目——语文踢出考场,这等于把民族文化踢出学校,绝不是一种理性的与时俱进。

当然,对材料的解读还有第三种,既肯定其合理性,也指出其不足。

比如,可重点强调,自主招生只是高校招录工作的一项措施,而不是参加自主招生就不用高考了。

既然考生仍要参加高考,且一定会考语文,自主招生测试不考语文就不那么难以理解了。

同时,也要指明问题,现在的自主招生考试已逐渐成为一种加分手段,偏离了初衷。

这样来看,为何偏偏不考语文就不得不让人深思。

倘若再拿英语所受到的“超级待遇”进行对比,更不难发现,母语教育(主要指汉语教育)被边缘化实乃不争的事实。

考生在写作时,可以选择这三种立意中的任意一种来进行
阐述,关键是讲深讲透。

要注意从具体的材料中提炼出观点来,紧密联系社会、时代、现状等,广泛联想,拓展思路,有理有据地进行分析。

这样,才能写出富有内涵的佳作来。

立意角度
写作思路点拨
注意事项
谈母语凋零之痛。

可从自主招生的不考语文,触摸到了“母语凋零之痛”,以小见大,发人深省。

同时,可从基础教育和综合人才素质培养的角度,阐明语文的重要性。

最后,揭示问题的实质,呼吁人们从痛中清醒。

①抓住一点,切忌面面俱到。

②“母语凋零”的危害性要谈深谈透。

以平常心、宽容心对待。

当多数人大张旗鼓进行口诛笔伐的时候,你可以选择冷静的观察和理性的思考,那就是要以一颗宽容的心对待自主招生中的科目考试。

写作时可密切联系教育和社会生活实际,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论证高校自主招生科目设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强调要多一份宽容与理解。

①对当今现状分析要合情合理。

②要注意用辩证的观点去看待问题。

加强母语教育迫在眉睫。

从材料本身出发,联系实际剖析当今社会存在的重理轻文、重外语轻汉语的现象,探究原因,对症下药,论述加强母语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①列举现状要注意点面结合,重在摆事实、讲道理。

②分析问题要中肯,切忌强词夺理。

【疯狂链接】
如此“自主招生”堪忧!
据一位高校招办老师解释,自主招生考试并非高考,其功能侧重于选拔专业人才。

考英语是因为英语有利于学生的学科发展,搞学术离不开查阅国外资料,英语不好往往没有前途。

该老师还辩解道,不考语文不是因为语文不重要,而是考太多科目会给考生带来负担。

招办老师说得头头是道,我听罢却感觉云遮雾罩。

搞学术离不开英语,难道能离得开母语吗?说考语文会增加考生负担,可对于那些有语文特长的考生,面对这样的“减负”,可能也只能大叹“英雄无用武之地”了。

好多家长和老师也对此十分不解,但徐汇区一所重点中学校长的话算是说到了点子上:不考语文和现在高校普遍重理轻文密切相关。

语文素养是一个人的基本素养,这是不争的事实。

“语文天生重要”出自著名科学家华罗庚之口。

之所以说语文天生重要,是因为语文学习不仅可以使我们获得语文知识、语文技能,而且与人的精神、情感塑造以及提高人的整体素质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语文学科的重要性却被人们有意无意地忽略着。

某些高校的“自主招生”,把语文学科堂而皇之地“自主”掉,而与此相对应的是,全国研究生招生考试毫不商量地统考外语,以致于许多有发展潜力的考生,因为外语成绩的毫厘之差,被拒之于自己钟爱的专业领域之外。

一面是轻易地抛弃母语,一面是坚定地“面向世界”,如此厚此薄彼,绝对不是什么好事情。

——选自《光明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