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资料(重要)
活动目的:从我校老教学楼的建筑风格,了解相关德式建筑的特点。
活动形式:访问专家、查阅资料、小组讨论
活动过程:
小组讨论我校老教学楼的建筑风格,之后查阅了有关德式建筑的书籍,并上网搜索德式建筑的资料,归纳出我校老教学楼建筑风格类型。
活动结果:(得到什么结论、解决了哪些问题、是否完成了预定的目标和计划、出现了什么新问题等)
职务:全国注册一级建造师;全国注册监理工程师。
专业(专长):土木工程
电话:(027)51134564
访问记录:问题一,武汉六中老教学楼为什么是德式建筑风格?
答:因为六中学创建于1903年,前身为德国人创办的德华学堂。武汉六中老教学楼建于1913年至1915年,由德国驻上海的名建筑师卡尔·培迪克设计。
调查内容及所占比例
1、
2、
3、
4、
结论(调查结果统计及所能反映的结论或问题)
出于对德国人精细严谨的精神以及以中世纪哥特式风格而著称的建筑的景仰,此行曾对德租界的房子十分期待,但事实却让人比较失望。整个德租界没有见到几座漂亮的建筑,仅仅靠沿江大道一侧还有一片,现在被武汉市政府和几个市直机关占据了。
一战时北洋政府加入协约国对德宣战,除了派了些劳工以外,便是英勇地冲到几个德租界去宣告收回。于是,汉口德租界成了五大租界里被收回最早的一个。此后44年盟军对日大轰炸,汉口日租界首当其冲,最临近的德租界自然也未能幸免,大部分建筑都被炸成一片废墟,也许这就是德租界现存历史建筑比较少的原因吧。
内容(主题):寻访百年沧桑汉口老建筑的前世今生
目的:在寻访那些老汉口的老建筑——文化和经济的活化石过程中,让人再一次感受到所生活的这座城市的历史变迁,尽管有很多的老房子、老公馆、欧式风格的老建筑已经消失了,但仍以其丰蕴的历史苍桑震撼着心灵!
实验过程:骑自行车,走访汉口老租界
运用的学科知识:中国近代历史即中国被瓜分的租界历史
研究性学习资料
分组记录
小组名称
组长姓名
小 组 人 数 及 姓 名
张守一
六人:张守一,陈子晞,胡劼,石明嵩,潘守力,杨普皓
附件
课题名称:德式建筑的特点活动时间Biblioteka 2014-1-18课时数:4
活动地点:武汉六中
参加活动成员:张守一,陈子晞,胡劼,石明嵩,潘守力,杨普皓
活动内容:
武汉六中有百年的历史,作为百年名校,校园的建筑成为了不可或缺的文化组成部分。我们通过这次活动相对这些屹立在我们身边的建筑做更深入的了解。
德租界里居然发现了一处名叫坤厚里的街坊。
附件
课题名称:
活动时间:
课时数:
活动地点:
参与人员:
内容(主题):
目的:
文摘一(请将作者姓名、书名、出版社、篇名、内容摘要记录描述清楚)
文摘二(请将作者姓名、书名、出版社、篇名、内容摘要记录描述清楚)
文摘三(请将作者姓名、书名、出版社、篇名、内容摘要记录描述清楚)
问题二,六中老教学楼属于德式建筑风格中的哪一种?
答;属于的德式建筑中的哥特式,但也结合了当时中国式的屋顶造型,让屋脊小塔与走廊和楼道连为一体,构成一个通风散热的系统。建筑师如此设计,也是出于对中国建筑传统,特别是风水学的尊重。
访问结论:武汉六中是解放前德国人在华的教会学校,德国在华很多城市都有租界,但学校是建在德租界以外,当时的设计师考虑了中国文化元素,例如:上面提到的屋顶,再就是武汉六中的老教学楼楼梯则被按排到了两边。这是因为在中国风水学中,入口对楼梯为不吉,建筑师如此设计,也是出于对中国建筑传统,特别是风水学的尊重。
(另:社会实践及社区活动)
附件
课题名称:
活动时间:
课时数:
活动地点:
参与人员:
内容(主题):
目的:
证明人姓名:证明人电话:
个人小结与反思(不少于500字):
指导老师签名:
班主任签名:
附件
课题名称:
活动时间:
课时数:
服务社区名称:
服务社区地址:
参与人员:
内容(主题):
目的:
证明人姓名:证明人电话:
个人小结与反思(不少于500字):
被访问者评语:
你们六中的老教学楼现存的不多,有一座在十几年前作为危房拆除了,只能从图片上看到。2005年10月,中国承办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常务大会和国际研讨会,一位德国资深建筑保护专家专程来武汉考查老建筑,没看到这座教学楼,连称遗憾。对于我们这座城市来说,六中的老教学楼是武汉崛起时代的历史见证,是中西文化融合碰撞的代表作品。
访问者:张守一
内容(主题):掌握德式建筑中哥特式建筑特点(收集图片),对比我校老教学楼,比较找出我校老教学楼与哥特式建筑的出入点。
目的:并弄清楚为什么有出入点,回答为何武汉六中不是彻底的哥特式建筑的问题。
访问方式:()电话()书信(√)面对面()网络联系()其他
被访问者
姓名:乐义武
工作单位:湖北南方建筑管理有限公司
实验工具设备:照相机
结论:从德国领事馆开始,浏览了俄国领事馆,同兴里,巴公房,黎黄陂路老租界的老建筑,老汉口电灯公司,景明大楼,咸安坊,上海路天主教堂等地,将那历经岁月的老建筑,那饱受沧桑的老房子,那不堪回首的近代史,那生活在老房子的小市民,即将消失的石库门,和自己的感受都融合在镜头里。
1、原美国领事馆,现武汉市人才交流中心;2、原德国领事馆,现武汉市人民政府3、原周家私人官邸现拾遗会所;4、汉口巴公房百年老建筑;5、原基督教青年会大楼
你们是中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通过研究武汉六中的老教学楼诞生在城市崛起之时、风云于文化涨落之间的典型建筑,了解更多的中国历史,激发爱国热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学习。
附件
课题名称:老汉口的租界建筑
活动时间:2014-1-18-22
课时数:8
活动地点:武汉三镇
访问者(参与人员):张守一,陈子晞,胡劼,石明嵩,潘守力,杨普皓
我校的建筑属于德国哥特式建筑,并了解到德国建筑还有罗马式建筑、巴洛克建筑、文艺复兴式建筑,完成了预定的目标和计划。但我校老教学楼为什么不是彻底的哥特式建筑存有有疑问?
附件2访谈记录表(研究过程)
课题名称:为何武汉六中老教学楼不是彻底的哥特式建筑
活动时间:2014-1-19
课时数:4
活动地点:湖北南方建筑管理有限公司
文摘四(请将作者姓名、书名、出版社、篇名、内容摘要记录描述清楚)
文摘五(请将作者姓名、书名、出版社、篇名、内容摘要记录描述清楚)
附件
课题名称:
活动时间:
课时数:
活动地点:
参与人员:
内容(主题):
目的:
观察对象:
运用的学科知识和工具:
详细观察记录
结论:简述是否达到目的,解决、论证了什么问题,得到什么结果等
指导老师签名:
班主任签名:
附件4调查结果分析表(结题报告)
课题名称:汉口德租界
活动时间:2014-1-21
课时数:1
活动地点:汉口
参与人员:张守一,陈子晞,胡劼,石明嵩,潘守力,杨普皓
内容(主题):老汉口德租界的老老房屋
目的:了解汉口原德租界的德式建筑现状
调查人数:问卷份数:有效份数:
问卷内容:
被调查者身份统计
被调查者学历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