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模拟试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认识和实践的关系问题B.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问题2.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是A.无限和有限的关系B.一般和特殊的关系C.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D.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的关系3.只承认相对静止,否认绝对运动,是A.形而上学观点B.辩证法观点C.不可知论D.二元论观点4.“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印象”这句话的含义是A.意识是沟通主观和客观的桥梁B.意识是客观精神和主观感觉的产物C.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形式是客观的D.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5.下列选项中,属于内容与形式关系的是 ( )A.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B.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C.实践与认识的关系D.国体与政体的关系6.下列选项中,强调外因在事物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的是 ( )A.出污泥而不染B.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C.近朱者赤,近墨者黑D.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7.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 ( )A.两个不同的真理B.真理发展中两个不同阶段C.两种完全相同的真理D.同一真理的辨证属性8.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科技成果层出不穷,从根本上说,这主要是由( )A.社会生产实践的需要决定的B.现代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决定的C.科学家之间的互相交流决定的D.正确的科技发展战略决定的9.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对立在于是否承认 ( )A.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B.社会意识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C.剥削阶级代表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D.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10.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包括 ( )A.劳动者和劳动工具两个方面B.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两个方面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D.生产关系和生产资料两个方面11.社会基本矛盾是 ( )A.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矛盾B.生产力各个要素之间的矛盾C.生产关系各个方面的矛盾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12.群众和英雄共同创造历史的观点是A.折中主义的唯心史观B.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13.对待马克思主义唯一正确的科学态度是A.坚持维护马克思主义原创性B.靠马克思对某些问题的论证来解决问题C.马克思主义理论神圣不可侵犯D.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14.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会议,是党的A.十一届三中全会B.十二大C.十三大D.十四大15.对毛泽东思想的内涵作出科学表述的会议是A.党的七大B.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C.党的八大D.党的十三大16.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基本的国情是A.丧失了主权国和独立国的地位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解体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有了某些发展D.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极端不平衡17.中国近代的革命性质是A.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B.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C.农民的反封建斗争D.反帝反封的革命18.第一次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是A.毛泽东B.刘少奇C.邓小平D.周恩来19.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中提到的过渡时期是指A.旧中国向新中国过渡B.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C.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D.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20.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的标志是A.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B.新中国成立C.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D.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21.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和——相结合的产物A.中国工人运动B.中国革命实际C.中国知识分子D.中国国情22.中国革命斗争的主要形式是A.武装斗争B.工人斗争C.农民斗争D.经济斗争2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要求是A.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B.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C.坚持三个有利于的根本标准D.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2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完成的历史任务是A.发展生产力B.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实现工业化D.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5.中共十六大报告的灵魂和贯穿报告全篇的一条主线是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B.坚持和改进党的建设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26.邓小平提出在改革中必须坚持的两条根本原则是A.以公有制为主体,实现共同富裕B.两手抓,两手都要硬C.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民主政治D.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27.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A.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自发调节作用B.加强国家对市场经济活动的宏观调控C.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D.完全取消国家的计划控制28.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B.经济建设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D.改革29.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A.人的全面发展B.协调发展C.以人为本D.可持续发展3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微观经济基础是A.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B.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C.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宏观调控体系D.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31.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经验证明,我国的立国之本是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C.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D.坚持改革开放32.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要解决的问题是A.为经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B.为经济建设提供文化支持C.为教育科学文化建设积累实践经验D.树立全民族的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33.下列关于我国经济特区的正确说法是A.它是实行“一国两制”的特别行政区B.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使部分主权的区域C.其社会性质是两种社会制度并存D.它同样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建设社会主义的“两个文明”34.“一国两制”的基础和前提是A.一个中国的原则B.港、澳、台地区实行高度自治C.保持港、澳、台地区繁荣稳定D.港、澳、台地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35.我国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基础是A.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B.党的领导和人民民主C.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D.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36~40题为去年7月1日至今年6月30日的时事题,此处略)二、辨析题:41~4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41.只有正确的意识才具有能动作用。
42.对外开放是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在现阶段它比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更重要。
三、简答题:43,-.45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43.简述历史人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44·中国革命为什么必须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45.简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内容和要点。
四、论述题:46小题,20分。
46.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参考答案:一、1.C 2.B 3.A 4.D 5.D 6.C 7.D 8.A 9.D 10.C 11.D 12.A 13.D 14.A 15.B16.D 17.B 18.A 19.D 20.C 21.A 22.A 23.D 24.D 25.C 26.A 27.C 28.D 29.C 30.A31.A 32.D 33.D 34.A 35.A二、41.错误。
(1)意识的能动性是指人所特有的特性,它表现为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
切意识都具有能动性。
(2)意识的能动性表现为不同的性质。
先进的、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能导致事物成功;错误的、落后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会导致事物失败。
42.错误。
上述说法颠倒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关系。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指一个国家自主地决定和处理本国事务,而不受任何外国的控制和干涉,并且主要依靠本国人民的力量来发展经济。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
”但独立自主不是闭关自守,自力更生更不是盲目排外,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对外开放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是相辅相成、内在统一的。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地发展本国经济是对外开放的基础和前提,是我们的根本立足点,对外开放是为了增强我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更好地发展我国经济,我们必须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对外开放,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吸收一切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更好地加强自力更生的能力。
三、43.(1)历史人物是指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起过重大作用的人物。
根据历史人物起作用的性质,又可区分为杰出人物和反动人物。
杰出人物是指那些反映历史发展规律和趋势,代表人民群众利益,对社会发展起显著促进作用的代表人物。
(2)历史人物,特别是杰出人物在社会发展中起着特殊的作用:①他们是历史事件的当事人和策划者,他们总要在历史事件上留下自己鲜明的印记。
但是,任何杰出人物都不可能决定和改变社会发展的总进程和总方向。
②杰出人物是历史任务的发起人和组织者,他们对于社会进步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44.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普遍原理,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创造性地解决了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如何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以什么斗争为主要形式的问题:中国革命只能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
(1)从近代中国的国情出发,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不是一个独立的民主的国家,在内部没有民主制度,受封建制度压迫;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受帝国主义压迫。
这种特殊的国情决定中国革命只能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
(2)从近代中国反动统治阶级的残酷性出发,面对庞大的反革命武装,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只能而且必须拿起枪杆子,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以革命的战争推翻残暴的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3)敌我力量悬殊,帝国主义和国内各派之间的矛盾、国内反动统治集团之间的矛盾以及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态规定了中国革命的武装斗争将不可避免地要经历一个长期而曲折的过程。
45.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内容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奋斗。
”这条基本路线的要点有二,一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奋斗目标;二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这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根本途径,可以简要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四、46.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可归纳为三个方面: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