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消化系统研究进展

消化系统研究进展

消化系统的研究进展——消化腺的生理结构及作用一. 概述人体在生命活动过程中,必须不断从外界环境中摄取营养物质,这些营养物质包括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水和无机盐。

作为生命活动能量的来源,满足机体生长,生殖,组织修补等一系列新陈代谢活动的需要。

营养物质的摄取是由消化系统来完成的。

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

消化腺包括大消化腺,即3对大唾液腺、胰腺和肝脏,以及分布于消化管壁内的许多小消化腺(如口腔内的 腺和肠腺等)。

大消化腺是实质性器官,包括由腺细胞组成的分泌部和导管,分泌物经导管排入消化管,对食物进行化学消化作用。

二.大消化腺三对大唾液腺的结构特点腺 泡 闰管 纹状管 分泌物 唾液腺腮腺 浆液性腺 浆液性腺泡 长 短 唾液淀粉酶多粘液少 颌腺混合性腺 浆液性腺泡为主 短 发达 唾液淀粉酶少粘液多 舌下腺混合性腺 粘液性腺泡混合性腺泡 无 较短 以粘液为主唾液的性质和成分:无色,无味,中性。

成分唾液的生理变化:一般体质强健的人,唾液分泌比较充盈旺盛。

年老体弱者唾液分泌不足,常出现口干舌燥、皮肤干燥、体力日衰、耳鸣重听、面部失去光泽、大便秘结等情形,运用吞口水养生法,可重拾青春,抗衰延老。

唾液腺的分泌特点:唾液腺腺泡细胞分为两种类型:浆液细胞(含有酶原颗粒和不定量的粘多糖,可能为淀粉酶的来源);粘液细胞(含黏蛋白原和酸性粘多糖)有机物:唾液淀粉酶,粘蛋白,球蛋白,氨基酸,尿素,尿酸 无机物:水,氯化物,磷酸盐,碳酸盐,硫氰酸盐无机离子:Na ﹢,K ﹢,Ca ﹢,HCO 3- ,Cl -唾液的作用:①唾液的主要功能是产生唾液淀粉酶消化淀粉。

唾液淀粉酶会把淀粉水解成寡糖分子。

作用是随食物进入胃酸渗入食团使淀粉酶失效之前(15~30min)发生。

唾液淀粉酶的最适PH约7.但在4~11的PH 范围内都具有活性。

②唾液可以湿润口腔,润滑食物,使其便于吞咽③唾液腺可以分泌多种物质,抵御口腔内的微生物。

唾液可以将口腔接触到的有害物质冲洗掉。

其中的溶菌酶和硫氰离子具有杀菌作用;唾液中的免疫球蛋白等,能阻止细菌的附着,抑制其生长;唾液中的脯氨酸和高度糖基化的蛋白质,也具有抗细菌功能。

④唾液中的粘蛋白是由颌下腺和舌下腺产生的糖蛋白不但可以润滑食物,进入胃后还可以中和胃酸,并在胃酸作用下附着于黏膜上,防止胃酸对胃黏膜的腐蚀⑤唾液中有十几种生长因子,能促进细菌的生长,利于伤口的愈合。

表皮生长因子和神经生长因子能与免疫球蛋白及各种抗菌物质共同,显著缩短伤口的愈合时间,帮助口腔软组织区域的血液凝结,增强受伤区域小血管的渗透能力,吸引白细胞至机体免疫功能,促进机体新陈代谢和延缓衰老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

⑥唾液具有排泄体内有害物质和病毒的作用。

如碘化钾,铅,汞,狂犬病及脊髓灰质的病菌和艾滋病病毒等都可经唾液排泄或传播。

某些鸟类的唾液腺很发达,它们用唾液将海藻粘合而造巢1。

⑦唾液的副作用:通过带有病菌的人体,唾液也可传播疾病。

胰腺生理结构:胰腺分为外分泌腺和内分泌腺两部分。

外分泌腺由腺泡和腺管组成,腺泡分泌胰液,腺管是胰液排出的通道,内分泌腺由大小不同的细胞团──胰岛所组成。

胰腺的性质和成分:胰液为无色无味的碱性液体,PH7.8~8.4,渗透浓度与血压相等,粘性低,日分泌量1L~2L。

胰液的主要成分主要由胰腺导管的柱状上皮细胞分泌。

胰淀粉酶,胰脂肪酶,胰蛋白酶,胰蛋白抑制剂。

成分无机离子:Na﹢,K﹢,Ca﹢, HCO3- ,Cl-胰液的神经调节:①迷走神经兴奋促进胰液分泌。

胆碱能神经可被中枢的活动或迷走反射而激活。

通过释放Ach作用于胰腺腺泡或同时作用于导管细胞,再经过一系列的反应刺激胰酶及碳酸氢盐的分泌。

另外迷走神经还可通过胃间接的强化胰腺对刺激肽的反应;促进小肠激素的释放。

②交感神经兴奋一方面通过支配胰腺的神经节中胆碱能及NANC神经元使胰管收缩,直接抑制胰腺泡细胞分泌酶原颗粒,减少胰酶的分泌,另一方面还可引起胰内血流,减少胰液分泌。

胰液分泌的体液调节:①促胰液素:促胰岛素是小肠黏膜S细胞释放的27肽,可作用于胰腺小导管的上皮细胞,使其分泌大量的水分和碳酸氢盐,因而使胰液的分泌量大为曾增加。

②缩胆囊素:缩胆囊素又称促胰酶素,主要由小肠上皮I型细胞分泌,人体内主要为含33哥氨基酸的CCK。

刺激胰腺泡细胞主要引起胰酶分泌的增加,对胰液中水分及HCO3- 的分泌作用较少。

CCK-A受体一则对胰腺腺泡有作用,通过促进胰腺泡分泌胰酶。

二则作用于迷走神经,增加迷走神经的传入冲促胰液素动,促进乙酰胆碱的释放,刺激胰酶的分泌。

③促胃液素:它对胰腺外分泌的作用随动物种属变异很大。

胜生理剂量的促胃液素具有促进狗胰酶的作用,人的促胰酶素对胰液中水和碳酸氢盐的分泌作用较弱,对胰酶的分泌作用略强。

④血管活性肠肽:它与促一夜素属于同一族它对胰腺作用与促胰液素作用相似,但其作用仅及促胰液素的5%~10%。

它不仅能促进胰酶的分泌,也能增强其对促胰液素的作用。

⑤一氧化氮:NO是位于中枢神经和外周神经系统的非胆碱能非肾上腺素能神经元的神经递质,在促胰液素和CCK引起的胰液分泌中,NO作为内皮血管舒张因子,可增加胰腺的血流量,调节胰腺腺泡的cGMP的合成增加和钙离子的内流2肝脏:结构位置:肝脏是人体内脏里最大的器官,红褐色,质软而脆,呈楔形,右端圆钝,左端扁薄,可分为上、下两面,前后两缘,左右两叶,位于人体中的腹部位置,在右侧横隔膜之下,位于胆囊之前端且于右边肾脏的前方,胃的上方。

肝脏的功能消化与吸收①肝细胞分泌的胆汁对脂肪的消化和吸收起重要作用。

脂质不溶于水,胆汁中烦人胆盐将脂质乳化成微小纸脂滴分散在消化液中。

胰脂肪酶也需要胆汁盐激活。

脂肪经胰脂肪酶消化,分解后成为脂肪酸和甘油一酯。

脂肪酸与甘油一酯皆不溶于水,由胆汁盐包围形成胶态分子团。

胶团接触肠黏膜细胞,各种脂溶性物质即溶于细胞膜的脂质中被吸收。

代谢功能①在糖代谢中的作用:包括糖原的代谢功能外,还对糖,脂质,蛋白质等起代谢的作用。

②在脂质代谢中的作用:肝分泌胆汁,胆汁中的胆汁酸能促进脂质的消化与吸收。

甘油三脂被消化管吸收,在肝细胞内同化,在脂肪组织内贮存。

在饥饿时可以氧化脂肪供能,肝还可以利用糖类,氨基酸等合成脂肪,胆固醇。

③在蛋白质代谢中的作用:肝除合成自身所需的各种蛋白质外,还能合成大部分血浆蛋白,如清蛋白,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等。

肝还能贮存蛋白质,在维持全身组织蛋白间的动态平衡中起作用。

在肝内还有与氨基酸代谢有关的酶,氨基酸的转氨基,脱氨基,脱羧基等都在肝内进行。

④在维生素代谢中的作用:体内95%的维生素A贮存在肝内.肝还可以将维生素A的前身物质转变为维生素A。

此外,肝细胞可使维生素A醇变成A醛。

肝可将贮藏的维生素A以游丽醇的形式释放入血,从而调节血浆中的维生素A的浓度。

清除功能:肝血窦四周由单层内皮细胞包围,内有吞噬力很强的巨噬细胞,此种细胞具有对免疫球蛋白和补体的表面受体,可吞噬或胞饮血液中的细菌,病毒,抗原,变性的蛋白体及抗原-抗体结合物等,使血液净化。

肝巨噬细胞不仅对门脉血液,对体循环血液也可进行清除。

肝的作用犹如滤器,净化血液,保护体内其他器官免收生物活性颗粒的侵袭。

解毒和排泄功能①主要接触氨的毒性:氨由氨基酸分解产生,具有很强的毒性。

氨中毒严重时可引起肝昏迷。

肝细胞通过鸟氨酸循环将其转变为无毒的尿素排除。

②肝参与身体的排泄作用:一是将排泄物分泌流入胆汁,使胆汁排入肠内,如胆色素;一是将排泄物转变成容易排泄的物质随尿排除体外,如有些药物与肝细胞内某些代谢物,如甘氨酸,葡萄糖醛酸等结合成水溶性物质后排除体外3。

三.小消化腺小涎腺:位于口腔粘膜和粘膜下层,按其所在解剖部位而命名,有唇腺、颊腺、腭腺、舌腺、磨牙后腺、舌腭腺等,唇、颊、磨牙后涎腺区、腭、舌等处是小涎腺的主要分布部位,因此,这些部位也是粘液囊肿和肿瘤的好发部位。

正常情况下,唾液一天的分泌量约为1~1.5L,唾液不仅对消化有很大作用,还与味觉、语言、吞咽等功能及口腔卫生、保护粘膜和龋病预防有密切关系。

食管腺:位于食管壁上,当吞咽时,食管的肌肉壁会舒张和收缩,使食物慢慢下行,食管壁上的腺体分泌粘液来润滑食管以帮助食物的通过。

胃腺胃腺(贲门腺幽门腺泌酸腺),胃液是胃粘膜上皮凹陷而形成的腺体及其分泌的消化液。

粘膜表面许多小凹就是胃腺开口,胃腺分泌的胃液由此进入胃腔。

胃液是一种无色的酸性的液体。

胃黏膜结构特点:胃粘膜表面,肉眼俯视显有许多交织成网的小沟,将其分隔成许多直径2~6mm的胃区。

胃区表面有许多小窝中胃小凹。

胃小凹的平均直径为70μm,深20μm。

每平方毫米胃粘膜约有60余个胃小凹,整个胃约有300~500万个。

胃黏膜分为上皮,固有层,粘膜肌,黏膜下层,肌层,浆膜。

①胃酸:将胃蛋白酶原转变为有活性的胃蛋白酶,并提供使胃蛋白酶起作用的适宜的酸性环境。

此外,胃酸还能灭杀或抑制胃内的细菌。

②胃蛋白酶原:胃蛋白酶原在细胞受刺激后,通过胞吐的形式释放出来。

分泌入胃腔内的胃蛋白酶原在胃酸的作用下,分离出一个小分子的多肽,转变为具有活性的胃蛋白酶。

③胃蛋白酶:水解食物中的蛋白质,主要作用于蛋白质及多肽分子中含苯丙氨酸或酪氨酸的肽健上,其主要分解产物是胨,产生多肽和较少的氨基酸。

④粘液和碳酸氢盐:是胃黏膜的第一道防线,是胃黏膜防御因子的重要组成部分。

能在一定的程度上保护胃黏膜免受H﹢,的侵蚀,黏膜表面的中性PH环境还使胃蛋白酶失去活性。

当胃黏膜受损后,大量- 胃腔中,中和腔内胃酸,为胃黏膜上皮细胞的快速修复提供一个良好的中性环境,有组织液和HCO3利于胃粘膜损伤后的修复4。

肠腺:肠腺(small intestinal gland) 位居固有膜内,开口于相邻的绒毛之间的基底部。

主要由柱状细胞、杯状细胞和潘氏细胞构成。

是小肠粘膜中的微小腺体,分泌肠液,呈碱性,含有消化淀粉、蛋白质、脂肪的酶( 肠淀粉酶, 肠麦芽糖酶,肠肽酶,肠脂肪酶),成年人每日分泌肠液约1~3升。

作用:①改变消化腔内的pH,适应消化酶活性的需要;②分解复杂的食物成份为结构简单、可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③稀释食物,使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有利于吸收;④通过分泌粘液、抗体和大量液体,保护消化道粘膜,防止物理性和化学性的损伤四.总结人体中的消化腺体种类和数量是巨大的,只不过他们有大有小,他们在人体中负责各种功能,并且不同的腺体之间还有协同或者拮抗的作用,它们在体内对食物的氧化,降解有重要的作用,,有利人体对营养的吸收。

因此消化腺在我们的生命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合理的生活习惯,如:经常运动,不抽烟,不酗酒,饮食健康,都有助于我们防止腺体发生病变,让我们有一个快乐的生活。

参考文献:《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主编:王玢左明雪版次:2009年1月第3版参考页数:1P312 2P332 3P335 4P32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