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分类与制作1、历史发展及用途剪纸的历史非常悠久,据有关史料跟文物考察,中国民间剪纸应该是形成于西晋,成熟于南北朝,发展于隋唐,独立于宋代,普及于明清。
根据文物的考证,民间剪纸在我们国家出现应该有1000多年的历史。
剪纸是中国最普及的民间传统装饰艺术之一。
大约因其材料易得、成本低廉、效果立见、适应面广而普遍受欢迎;更因它最适合农村妇女闲暇制作,既可作实用物,又可美化生活。
全国各地都能见到剪纸,甚至形成了不同地方风格流派。
剪纸不仅表现了群众的审美爱好,并含蕴着民族的社会深层心理,也是中国最具特色的民艺之一,其造型特点尤其值得研究。
现在已发现的最早剪纸实物是南北朝墓葬中的动物花卉团花,学者们则认为可推溯到汉唐妇女使用金银箔剪成方胜贴在鬓角为饰的风俗,而虽已找到蔡伦以前的东汉纸张实物,严格意义上的剪纸恐不会早于汉朝。
早期的剪纸大约跟道家祀神招魂祭灵有关,例如杜甫诗中就有“暖汤濯我足,剪纸招我魂”的明确记载。
今日苗族仍有年节剪鬼神之形贴于牛栏或门上的巫术习俗。
在过去,人们经常用纸做成形态各异的物像和人像,与死者一起下葬或葬礼上燃烧,这一习俗在中国境外有时仍可见到。
剪纸艺术一般都有象征意义,此外剪纸还被用作祭祀祖先和神仙所用供品的装饰物。
现在,剪纸更多地是用于装饰。
剪纸可用于点缀墙壁、门窗、房柱、镜子、灯和灯笼等,也可为礼品作点缀之用,甚至剪纸本身也可作为礼物赠送他人。
人们以前还常把剪纸作绣花和喷漆艺术的模型。
2、剪纸的题材民间剪纸的题材是很广泛的,它既反映现实生活中群众喜闻乐见的事物,也表现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从剪纸艺术的题材中,我们可以看出劳动人民那种朴实、纯真的思想感情。
剪纸题材的范围大致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实际生活题材因为剪纸的作者大多来自农村,所以她们的作品题材大部是取材自己的实际生活,如喂鸡、养猪、牧羊、放牛、骑驴赶车走娘家和抱胖娃娃,搞家庭副业,参加田间劳动,有的直接表现自己伺养的家禽、家畜,如鸡、鸭、鹅、牛、马、羊、骆驼、狗。
猫等。
也有的表现生活中常常见到的植物,如:梅、兰、竹、菊、牡丹、荷花、水仙,还有各种瓜果、蔬菜等。
因为这些题材都来自生活,所以剪纸作品表现的内容生活气息就十分浓厚。
2.吉庆寓意的题材民间剪纸在题材上的一大特点是采用托物寄情的寓意手法。
常用的有以下几种:谐音法——以音象形的表现手法。
比如花公鸡,就在公鸡身上刻儿朵花;梅花鹿,就在身上刻几朵梅花;刻上莲花和鲤鱼就寓意“连年有余”,这里以莲谐“连”,以鱼谐“余”。
谐形法——将某一形象进行简化作为代表。
比如:刻上一朵云彩,就表示是天空,刻上一朵雪花,就表示是冬天下雪了。
象征法——借某一物象来表示一个概念,使人产生联想。
如桃子象征长寿、石榴象征多子、鸳鸯象征爱情、松树象征长青不老、牡丹象征富贵、喜鹊登梅象征喜事临门……3.戏曲人物和传说故事民间流传的神话故事,通过戏剧等形式在全国各地广泛地流传着,人们不仅相互传诵着,而且还用剪纸这一形式来表达自己对这些故事中的人物的爱与憎。
如越剧之乡的江浙一带,民间剪纸在题材上大部分取材于当地流传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
“红搂梦”、“西厢记”等故事的情节。
京剧的发源地在北京,冈此,京剧险谱剪纸就以临近北京的蔚县最为著称。
此外诸如“八仙过海”、“上八讪”,”下八仙”。
“嫦娥奔月”、”天女散花”。
“老鼠嫁女”等民间传说故事更是剪纸普遍表现的题材。
3剪纸的种类中国民间剪纸是一种吉祥喜庆的艺术,由于中国人很喜欢红颜色、喜庆吉祥的颜色,在过年的时候,老百姓为了把自己的家装扮得红红火火,他们就喜欢把剪纸剪成各种图案,贴在自己的窗帘上,这就叫做窗花;有的地方人们把剪纸剪成流苏的那种图案,挂在门上表示吉祥,那些流苏就叫做门签。
后来老百姓还把剪纸剪成一些非常有文化内涵的图案,如送给老人的时候,就剪一些福禄寿放在寿面上,送小孩的时候,就剪成金玉满堂表示这种喜庆,如果为了表现夫妻恩爱,那么就剪两只鸳鸯。
由于贴剪纸的场合不同,因此剪纸的类型也就有很多种。
剪纸的纹样大致可以分为:人物、鸟兽、文字、器用、鳞介、花木、果菜、昆虫、山水等,还有人提出加上世界珍奇、现代器物两类,共计11类。
中国剪纸的特点,表现为题材的寓意,所以寓意可作为分来的依据,由此可分为:纳吉祝福、怯邪、除恶、劝勉、警戒、趣味等七类。
剪纸的分类应以用途为据,可分为:(1)装饰类:贴于它物之上以供欣赏或增加它物之美的剪纸,如窗花。
(2)俗信类:用于祭祀、祈福、怯灾、怯邪、驱毒的剪纸,如门神。
(3)稿模类:用于版模、印染的剪纸,如绣稿。
(4)设计类:能增加它物之美,或能宣扬它物的剪纸,如电影或电视的片头。
还有以用纸及制作分类的,。
它将剪纸分为二类:第一类:单色剪纸。
就是用一种色纸来剪做的。
第二类:复色剪纸,又称为彩色剪纸。
是以数张彩纸分剪后剪拼贴成图;或以白纸依稿剪成,再染填上各种颜色;或先剪成主版,衬以白纸后再染填上各种颜色。
综合以上说法,我们分别从纹样、寓意、用途、色彩、地域几个角度对剪纸进行分类。
其纹样因其题材广泛包括人物、鸟兽、文字、器用、鳞介、花木、果菜、昆虫、山水等。
而这些丰富的纹样也代表着不同的寓意,有纳吉祝福、怯邪除恶的,有劝勉警戒的,也有趣味欣赏的等等。
按其用途分有装饰类、俗信类、稿模类、设计类的等。
色彩上有单色剪纸和彩色剪纸之分。
在从地域上讲最具特色的有陕西安塞、山东高密、河北蔚县和苗族剪纸等。
4、下面我们重点介绍作为装饰用途的喜花和挂笺。
喜花婚礼是人生中最大的一次礼仪活动,它标志着一个人生命意义的转折。
在婚礼上,布置装饰洞房的民间剪纸是必不可少的,这就是喜花。
婚嫁喜庆时装点各种器物用具和室内陈设用的剪纸。
一般是将剪纸摆衬在茶具、皂盒、面盆等日用品上,有贴在梳妆镜上。
喜花图案题材多是强调吉祥如意、喜气洋洋的寓意。
色彩为大红。
外形样式有圆形、方形、菱花形、桃形、石榴形等,配置以各种吉祥的纹样如龙凤、鸳鸯、喜鹊、花草、牡丹等。
构图布局有“花中套花”的方法。
喜花的颜色一般都是红色,主要纹样有“红双喜”、“扣碗”、“蛇盘兔”、“莲花艺术”。
“扣碗”是两只花酒碗相扣的剪纸纹样。
它的来源始于周代的一种结婚礼仪,就是将瓠瓜切割成两个瓢形,新婚夫妇各执其一,面对面饮酒。
瓠瓜就是葫芦,是生命力极强的植物,古人借其形象寓意子孙绵延昌盛。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用碗代替葫芦饮交杯酒,但扣碗剪纸纹样所代表的美好祝愿却有了更多更深的内涵。
婚礼上贴“蛇盘兔”纹样的剪纸在我国北方农村很流行,山西民间有这样的谚语:“蛇盘兔,必定富”,”若要富,蛇盘兔”。
从男女婚配的角度来看,这句谚语的表层含义为:属蛇的男性与属兔的女性结婚就可以得到富裕和幸福。
现在这种剪纸贴在洞房里,既用来逗趣,又有吉祥如意的寓意。
喜花中有关莲花的纹样占大多数,常见的有这样几种组合形式:莲花、鱼单独纹样、鱼戏莲组合纹样、鱼衔莲、鱼啄莲、鱼钻莲、莲孕子、莲生贵子、娃娃戏莲等等形式。
这里用鱼喻指男性,用莲喻指女性,这是人类异性相戏、相合、孕育、生育的系列化的艺术形象的写照,也是对生命崇拜的礼赞。
以生命崇拜为主题的阴阳观念决定了喜花的主题,在构图上除了以上四种,还有喜娃、鹰抓兔、狮子滚绣球、猴吃桃、金鸡探花、猫儿卧蝶、蝴蝶扑莲瓶等等,这些都反映了人民群众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美好愿望。
挂笺每值新春佳节,家家户户除了贴年花、写春联,还要在大门、房门上贴五颜六色的“门笺”。
又称“挂笺”、“吊钱”、“红笺”、“喜笺”、“门彩”。
一般用于门楣上或堂屋的二梁上。
“挂笺”是装饰性的民间传统刻纸艺术的一种特殊形式,它又叫“喜剪纸”,又叫“门彩”。
挂笺主要分为“门笺”和“挂笺”两种。
贴在院门或房门的门楣上的“喜笺”是“门笺”,贴到仓库门上或家畜门上的也是“门笺”。
门笺大多是中小幅的,图案花纹比较简单,用红色纸和五色纸(红、绿、黄、粉、蓝)剪成。
贴在祖先堂的上面横杆上、神堂、佛龛上的叫“挂笺”。
其样式多为锦旗形,天头大、两边宽,下作流苏。
多以红纸刻成,也有其它颜色的或套色的。
张贴时或一张一字、或一张一个内容,成套悬挂,一般以贴五张为多。
在祖先堂的上面的多用“大挂笺”其图案花纹比较工细,复杂,颜色多用红色。
红色是象征吉祥兴旺。
贴门笺除有印春除旧之意外,也有祈福驱邪之意。
挂笺的题材很多。
主要有“普天同庆”、“万象更新”“恭贺新喜”“五福临门”“连年有余”“四季平安”和“福、禄、寿、喜、财”等吉祥文字。
图案多作几何纹或嵌以人物、花卉、龙凤及吉祥文字的,如“普天同庆”、“国泰民安”、“连年有余”、“风调雨顺”、“金玉满堂”、“喜鹊登梅”、“福、禄、寿、喜、财”、“五业兴旺”等。
挂笺上的图案和色彩以谐音、象征、寓意的手法,表达劳动人民对美的追求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彩色剪纸很多地区的剪纸都以单色为主,特别偏重大红色、正黄色等喜庆颜色,还有一些地区以彩色剪纸为主,如河北蔚县的彩色窗花。
彩色剪纸从表现技法上看有套色剪纸、点色剪纸、衬色剪纸、填色剪纸、分色剪纸等几种类型。
套色剪纸是剪纸艺术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表现方法,一般多采用已完成的阳刻主稿拼贴上所需要的各种色纸。
一般主槁所使用的材料都采用较厚实的纸,或者绫缎、绒布等一些高级材料。
而且颜色宜用深浓色,这样,套起来能得心应手。
广东佛山一种“铜衬料”就是以金箔纸刻成主稿后,各部位分别衬以大红,湖蓝、草绿、中黄,显得富丽堂皇。
点色剪纸也叫染色,是在生宣纸剪刻好的成品上,用毛笔点上各种色彩。
着色时,要注意一种颜色干后方可再上另一色,以免混淆串色。
但是如果为了使两种颜色起渗比效果,染色时不必待一色干后再上另色,通常上第一次色半干时即上另色,才能达到渗化的效果。
点色剪纸通常应采用阴刻法,便于大块面积留作染色用。
点色剪纸色彩强烈,乡土味很浓,以中国河北蔚县的染色剪纸最为著名。
如这副“猫蝶图”,“猫蝶”谐音“耄耆”,牡丹是富贵花,此图即“长命富贵”之意。
这种剪纸常是用多层棉纸叠置,同时剪出再用染料渗染,那牡丹即从花瓣空白处敷色而晕化,产生接色变化效果。
衬色剪纸是以白色的底稿线条作为线条轮廓,选取的图案最好是阴刻剪纸、在其作品之下,衬以各种深红或深蓝颜色,让它们呈现黑白对比,或红白显明的效果。
填色剪纸又称“笔彩剪纸”,把刻好的主槁张贴在一张白色纸上,然后根据据各部位的需要分别涂上不同颜色。
个别脸部可作适当的渲染。
分色剪纸基本上属于单色剪纸的拼贴,近似剪贴。
例如:剪一只熊猫吃竹子,熊猫用黑纸剪成,竹子用绿纸剪成,然后把熊描、竹子拼贴在一起。
各地剪纸剪纸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具有典型的地域特征,从而也表现出各自独特的艺术风格。
陕西窗花风格粗朴豪放,单纯简练,河北蔚县和山西广灵剪纸加染色彩,浓厚中透着秀美艳丽。
其戏曲人物尤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