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改革方案导读:范文工资改革方案【篇一:2015年工资改革方案】当前全国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退休人均退休金约每月4000元,由国家财政承担;企业退休人员人均养老金每月仅2000元,几乎全部由企业在职员工历年缴纳的养老金支付,国家财政不承担或承担很少部分。
鼓励发展企业年金以及职业年金和商业保险机关事业单位参加社会保险,减轻社会保险费筹集压力、自己对自己的保障要负责任、体现不同群体间的平等与公平。
国家相关部门正在进行养老保险制度的“顶层设计”,从整体上完善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其原则是增强公平性、适用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
“养老金双轨制”问题难推进,一个重要原因是一些人既是养老制度的制定者,又是受益者,双重身份之间存在利益冲突。
解决这个问题,可不减少各群体现在养老金的数额,但增量部分绝大多数用于企业退休人员等弱势群体的福利增长。
公务员养老金怎么改?主体将由基本养老金和职业年金构成。
职业年金将保证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金替代率不会降低,也就是说改革后不会降低相应人群的退休金。
中国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完善与职工养老保险的衔接办法,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鼓励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和商业保险。
越来越多的企业建立起企业年金之后,企业职工养老金的替代率也会与机关事业单位的看齐。
改革后,无论从体系上、模式上还是缴费公式上,两大板块的养老保险制度都将是一致的。
关于养老金并轨,“这其实已给出了时间表”,让国民看到了养老金双轨制有望在今年破题的希望。
实现社会保险制度有效衔接实现新老制度的平稳过渡那么,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那就是取消“双轨制”,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模式,改革和完善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制度,同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实现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各项社会保险制度的有效衔接,实现新老制度的平稳过渡。
制度设计与实施路径要一致,事业单位员工要缴费,自己对自己的生老病死要负责任;建立年金制度——在基本养老保险之外还有相应的补充性养老保障,以确保不因职业、行业等差异而导致养老金过大相差。
不搞试点,在全国统一推行。
要在一个总体的改革框架下来进行。
其中包括机构分类、人事制度、工资分配、财政保障等多方面的配套措施。
部分地区机关事业单位已经在养老和医疗保障方面做改革,比如南京全市取消公费医疗制度,机关事业单位全部参加职工医保,实现全市机关事业人员和企业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统一制度,南通市机关事业单位参加养老保险。
【篇二:最新2015年公务员工资改革方案】根据《公务员法》第七十三条规定,公务员实行国家统一的职务与级别相结合的工资制度。
这一规定奠定了公务员工资制度的基本框架,为今后改革和完善公务员工资制度提供了法律依据。
公务员工资制度的改革方向是,归并简化现行基本工资结构,将基本工资确定为职务工资和级别工资两部分,适当拉开不同职务的工资差距;强化工资级别与待遇挂钩;在清理整顿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自行建立的津贴、补贴的基础上,实施地区附加津贴;实行分类管理的工资制度,以适应公务员分类管理的需要;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和特殊岗位津贴制度。
2015年公务员及参照公务员管理人员工资改革方案一、基本工资:办事员2800元;科员3000元;副科级3100元;正科级3300元;副处级3600元;正处级4000元;副厅级4400元;正厅级5000元;副部级5500元;正部级6000元。
办事员三周年按科员对待;科员五年按副科级对待;副科级十周年按正科级对待;正科级十周年按副处级对待;副处级十周年按正处级对待;正县级十五周年按副厅对待;副厅级二十周年按正厅级对待;初次套改以累计年限对应的职务待遇确定基本工资。
二、工龄工资:每年60元,以虚年计算,按月发放。
三年一调。
三、奖励工资:每月300元,年度考核不合格者次年1月停发,直至考核合格的次年1月继续发放。
三年一调。
四、补助工资:1、车补,随工资每月发放,标准=基本工资÷5,逢一进十。
2、取暖补助,一年发放一次,标准=基本工资÷3,逢一进十。
3、出勤补助,正常上班每天30元,无顾不至每日扣发30元,经单位领导批准的病假、事假和国家规定的节假日等0元。
三年一调。
4、山区补助,农村和山区公务员享受山区补助,标准=基本工资÷10,按月发放,三年一调。
5、地区差别补助,各地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地区差别工资。
除养老、医疗补助按现行政策执行外,公积金、独生子女费等一切现行补助全部废止。
五、新参加工作人员基本工资确定方法:高中、技校、中专以办事员确定;大专以科员确定;本科以副科级确定;硕士以正科级确定。
六、退休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管理人员退休生活费=退休前工资×80%。
三年一调。
七、机关工人工资改革方案适时公布改革历程第一次改革。
1956年6月16日,国务院通过了《关于工资改革的决定》,将政府工作人员的工资分为30级。
同时为反映出各地生活成本差异,全国被分为11个工资区,第11类区工作人员工资比第1类区同级别人员工资高出30%。
然而由于当时主流观念对于物质报酬持否定态度,此后的工资管理并没有完全按照上述“决定”进行,原定于1957年的工资升级也没有如期举行。
第二次改革。
1985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公布了《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方案》。
这项被称为“结构工资制”的改革调整了1956年工资制度中不区分具体项目的做法,规定机关和事业单位人员工资由四部分组成。
第三次改革。
1993年的《机关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方案》明确提出,新工资制度要防止高定级别、高套职务工资等不良现象。
与此同时,不再划分工资区,而是引入了地区津贴。
地区津贴包括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和地区附加津贴。
前者主要体现各地自然地理环境等差异;后者用于补偿机关工作人员在不同地区生活成本,地方政府可根据自有财力发放此类津贴。
第四次改革。
2006年6月14日,《国务院关于改革公务员工资制度的通知》出台。
文件在“改革的原则”部分强调,要有效调控地区工资差距,逐步将地区工资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这次改革除了要求完善津补贴发放制度外,也对基本工资结构做了调整:基础工资和工龄工资不再保留,级别工资权重有所加大。
第五次改革。
根据2013年2月国务院转发的《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若干意见》工作任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正在研究制定公务员薪酬体系改革方案。
此次改革的重点是提高基层公务员待遇,有两个主要任务:一是规范公务员地区附加津贴制度;二是完善职务和职级并行的薪酬制度。
新一轮公务员薪酬改革将延续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导向,更加注重公平正义,而且注重从制度设计上来找出路。
【篇三:2014年最新教师工资改革方案】一。
取消中、小学教师职称工资目前教师工资以职称取酬,由于学校中、高级职称有名额限制的,特别是高级。
达到条件的教师远远多于限制的名额,造成资历、学历、能力、工作量、成果差不多的教师之间收入差距过大:高级与初级相差接近一半。
而且严重影响退休待遇。
办好学校,要靠90%以上教师。
以教师职称高低定工资,不仅不能真正的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大部分教师职称原因收入差距过大,严重影响工作效率,特别是没有晋上级职称希望的,后遗症一大堆。
因为教师也是人,也存在心理失衡问题。
在失衡心理的驱使下,导致师资流失严重,无法跳槽的教师,产生的不良后果将越来越多,于是每次中、高级教师职称评聘,教师之间、教师与领导、教师与聘委矛盾重重,给腐败有机可趁。
许多原来要好的教师,因此反目成仇,甚至还动用了黑社会,增添纪委等部门麻烦和工作成本。
因为职称取酬的收入差距,有着太多的人为色彩,由此造成的不公平感最为强烈,教师工资以职称取酬政策影响安定、破坏公平、损害干群关系、对和谐社会的构建造成严重威胁。
为防止分配不公已日益从经济问题造成民生问题演变为严重社会问题。
因此通过工资改革“限高、稳中、托低”,逐渐淡化职称工资,或取消中、小学教师职称工资。
率与公平辩证统一的收入分配,势在必行。
以下是网传版2014年最新教师工资改革方案二、教师的收入教师收入由:基本工资、教龄工资、绩效工资、特优津贴等构成。
1、基本工资:教师按照教师资格定:小学教师3000元,初中教师3500元,高中教师3800元,大专教师4100元,大学教师4500元。
2、教龄工资:每年60元,随着教龄增长。
工龄工资的实行这不仅是对老教师的照顾问题,更重要的是鼓励终身从教的思想,有利于教师队伍的建设和教师队伍的稳定。
3、课时工资。
课时补贴按照实际上课按劳取酬原则;主要是鼓励教师多代课,特别是年轻教师精力充沛,他们多代课,并得到应有的报酬,不仅是心理的安慰,也是对他们的鼓励4、绩效工资:学期和学年奖金。
这部分奖金,只能占工资的10%左右。
大家推荐竞比实绩,每学期学年评,不终身制。
每个老师积极努力年年有希望。
主要是激励工作出成效,优质优得,不仅要激励多代课,更要激励上好课。
5、特优津贴:全体教师公认的特别优秀教师,无名额限制,县市以上部门高标准考核认定,象领国务院津贴领县/市政府津贴,不终身制。
主要是对那些在教育教学工作在有特殊研究成果,并得到很好的推广,对一所学校或一个地区的教育有一定的影响作用的教育及教学方法,可根据影响范围的大小确定等级,或者说是以国家及,省级,地市、县确定不同的标准,使那些有才华的教师得到应有的报酬,真正起到激励作用。
6、山区补贴:农村和边远地区的教师,另外给与补贴,应该是工资35%。
正如国家干部下乡补贴,越偏僻地区,补贴越高,不终身制,离开就没有。
【篇四:公务员工资改革方案】公务员的工资近来成为了热门话题。
伴随国家各项廉政规定的出台,公务员的隐性福利在逐渐被取消,没有哪个单位或领导顶风犯险的去为公务员发福利了,这就让曾经还算风光的公务员们吃不消了。
公务员的工资太少,社会生活开支太大,尤其是基层的公务员,穿着考究的衣服,出入明亮的办公场所,但囊中却极为羞涩。
是否应该对公务员涨工资,社会上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声音。
支持涨的人认为,公务员的工资的确偏低,就算一般的科级领导,除去生活开支,人情来往,如果仅凭工资性收入也的确没有富余。
不支持涨的人认为,公务员不论如何都会有其他收入,相比社会平均工资,他们往往不算低,要是真的活不下去,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人争相恐后的去做公务员呢?公务员工资在全国多数地方并不算高,尤其是底层的普通公务员,他们远离权利,远离福利,的确应该得到足够的关心。
现在已经有很多人不再认为公务员是一个有优势的职业,相信伴随国家反腐等政策的出台和执行,公务员队伍会越来越透明,会越来越普通,只要有朝一日公务员不在身居“神坛”,其工资也就走上了正常涨幅的轨道,这个行业也就回归普通,从而淡出人们的视野。
公平分配的改革思路当前我国正在深化收入分配领域的各项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