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动态几何---圆》综合练习(精选.)

《动态几何---圆》综合练习(精选.)

AB CD E F《动态几何---圆》综合练习 姓名:1.如图,射线OA ⊥射线OB ,半径r =2cm 的动圆M 与OB 相切于点Q (圆M 与OA •没有公共点),P 是OA 上的动点,且PM=3cm ,设OP=xcm ,OQ=ycm . (1)求x 、y 所满足的关系式,并写出x 的取值范围. (2)当△MOP 为等腰三角形时,求相应的x 的值.2.已知:如图,在Rt △ABC 中,∠A =90°,AB =3,AC =4 .⊙A 与⊙B 外切于点D ,并分别与BC 、A C 边交于点E 、F .(1)设EC =x ,FC =y ,求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定义域; (2)如果⊙C 与⊙A 、⊙B 都相切,求AD :BD .3.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AB =2,∠A =60º,以AB 为直径的⊙O 过点D ,点M 是BC 边上一点(点M 不与B 、C 重合),过点M 作BC 的垂线MN ,交CD 边于点N .以CN 为直径作⊙P ,设x BM =,⊙P 的半径为y . ①求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x 的取值范围; ②当BM 为何值时,⊙P 与⊙O 相切.4.已知菱形ABCD 的顶点B A ,在x 轴上,点A 在点B 的左侧,点D 在y 轴的正半轴上,︒=∠60BAD ,点A 的坐标为)0,2(-,动点P 从点A 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按照A B C D A →→→→的顺序在菱形的边上匀速运动一周,设运动的时间为t 秒,求t 为何值时,以P 点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与对角线AC 相切?NMP ODCBNM O D C BA5.(2011年南京)如图,在Rt△ABC中,∠ACB=90°,AC=6㎝,BC=8㎝,P为BC的中点.动点Q从点P出发,沿射线PC方向以2㎝/s的速度运动,以P为圆心,PQ长为半径作圆.设点Q运动的时间为t s.⑴当t=1.2时,判断直线AB与⊙P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⑵已知⊙O为△ABC的外接圆,若⊙P与⊙O相切,求t的值.6.等腰直角△ABC和⊙O如图放置,已知AB=BC=1,∠ABC=90°,⊙O的半径为1,圆心O与直线AB的距离为5.现△ABC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向右移动,同时△ABC的边长AB、BC又以每秒0.5个单位沿BA、BC方向增大.⑴当△ABC的边(BC边除外)与圆第一次相切时,点B移动了多少距离?⑵若在△ABC移动的同时,⊙O也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向右移动,则△ABC从开始移动,到它的边与圆最后一次相切,一共经过了多少时间?⑶在⑵的条件下,是否存在某一时刻,△ABC与⊙O的公共部分等于⊙O的面积?若存在,求出恰好符合条件时两个图形移动了多少时间?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7.(2005南京)如图所示,形如量角器的半圆O 的直径DE =12cm ,形如三角板的⊿ABC 中,∠ACB =90°,∠ABC =30°,BC =12cm 。

半圆O 以2cm /s 的速度从左向右运动,在运动过程中,点D 、E 始终在直线BC 上。

设运动时间为t (s),当t =0s 时,半圆O 在⊿ABC 的左侧,OC =8cm .当t 为何值时,⊿ABC 的一边所在直线与半圆O 所在的圆相切?8.如图,点A ,B 在直线MN 上,AB =11厘米,⊙A ,⊙B 的半径均为1厘米.⊙A 以每秒2厘米的速度自左向右运动,与此同时,⊙B 的半径也不断增大,其半径r (厘米)与时间t (秒)之间的关系式为r =1+t (t ≥0).(1)试写出点A ,B 之间的距离d (厘米)与时间t (秒)之间的函数表达式; (2)问点A 出发后多少秒两圆相切?9.如图,已知点A 从(10),出发,以1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沿x 轴向正方向运动,以O A,为顶点作菱形OABC ,使点B C ,在第一象限内,且60AOC ∠=;以(03)P ,为圆心,PC 为半径作圆.设点A 运动了t 秒,求: (1)点C 的坐标(用含t 的代数式表示); (2)当点A 在运动过程中,所有使⊙P 与菱形OABC 的边所在直线相切的t 的值.ADABN10.(2000年上海)如图,在半径为6,圆心角为90°的扇形OAB 的弧AB 上,有一个动点P ,PH ⊥OA ,垂足为H,△OPH 的重心为G .(1)当点P 在弧AB 上运动时,线段GO 、GP 、GH 中,有无长度保持不变的线段?如果有,请指出这样的线段,并求出相应的长度.(2)设PH x =,GP y =,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即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3)如果△PGH 是等腰三角形,试求出线段PH 的长.HMNG POAB图10xy10.如图,已知Rt ABC △中,30CAB ∠=,5BC =.过点A 作AE AB ⊥,且15AE =,连接BE 交AC 于点P . (1)求PA 的长;(2)以点A 为圆心,AP 为半径作⊙A ,试判断BE 与⊙A 是否相切,并说明理由; (3)如图2,过点C 作CD AE ⊥,垂足为D .以点A 为圆心,r 为半径作⊙A ;以点C 为圆心,R 为半径作⊙C .若r 和R 的大小是可变化的,并且在变化过程中保持⊙A 和⊙C 相.切.,且使D 点在⊙A 的内部,B 点在⊙A 的外部,求r 和R 的变化范围.11.如图,梯形ABCD 中,AD //BC ,CD ⊥BC ,已知AB =5,BC =6,cos B =35.点O 为BC 边上的动点,以O 为圆心,BO 为半径的⊙O 交边AB 于点P .(1)设x OB =,y BP =,求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函数定义域; (2)当⊙O 与以点D 为圆心,DC 为半径⊙D 外切时,求⊙O 的半径; (3)联结OD 、AC ,交于点E ,当△CEO 为等腰三角形时,求⊙O 的半径.图1图2A B CDOPA B CDOPE运动型问题中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1.2.5.6. 解:⑴直线AB 与⊙P 相切.如图,过点P 作PD ⊥AB , 垂足为D .在Rt △A BC 中,∠ACB =90°,∵AC =6cm ,BC =8cm , ∴2210AB AC BC cm =+=.∵P 为BC 的中点,∴PB =4cm .∵∠P DB =∠ACB =90°,∠PBD =∠ABC .∴△PBD ∽△ABC . ∴PD PB AC AB =,即4610PD =,∴PD =2.4(cm) .当 1.2t =时,2 2.4PQ t ==(cm)∴PD PQ =,即圆心P 到直线AB 的距离等于⊙P 的半径. ∴直线AB 与⊙P 相切.⑵ ∠ACB =90°,∴AB 为△ABC 的外切圆的直径.∴152OB AB cm ==. 连接OP .∵P 为BC 的中点,∴132OP AC cm ==. ∵点P 在⊙O 内部,∴⊙P 与⊙O 只能内切 ∴523t -=或253t -=,∴t =1或4. ∴⊙P 与⊙O 相切时,t 的值为1或4.7. ⑴假设第一次相切时,△ABC 移至△A ’B ’C ’处,A ’C ’与⊙O 切于点E ,连OE 并延长,交B ’C ’于F .设⊙O 与直线l 切于点D ,连OD ,则OE ⊥A ’C ’,OD ⊥直线l . 由切线长定理可知C ’E = C ’D ,设C ’D =x ,则C ’E = x ,易知C ’F =2x∴2x +x =1 ∴x =2-1 ∴CC ’=5-1-(2-1)=5-2∴点C 运动的时间为22(52)(20.5)25-÷+=-”B”C”DE∴点B运动的的距离为(224⨯=⑵∵△ABC 与⊙O 从开始运动到最后一次相切时,路程差为6,速度差为1 ∴从开始运动到最后一次相切的时间为6秒⑶∵△ABC 与⊙O 从开始运动到第二次相切时,路程差为4,速度差为1∴从开始运动到第二次相切的时间为4秒, 此时△ABC 移至△A ”B ”C ”处,A ”B ”=1+4×12=3连接B ”O 并延长交A ”C ”于点P ,易证B ”P ⊥A ”C ”,且OP<1∴此时⊙O 与A ”C ”相交 ∴不存在.8.t=1s重叠部面积为9πcm 2t=7s t=16s重叠部分面积为(93+6π)cm 2(2000上海)解:(1)当点P 在弧AB 上运动时中,有长度保持不变的线段,这条线段是GH=32NH=2132⋅OP=2. (2)在Rt△POH中,22236x PH OP OH -=-=,∴2362121x OH MH -==. 在Rt △MPH 中,.BCB EO2222233621419x x x MH PH MP +=-+=+=∴y =GP=32MP=233631x + (0<x <6). (3)△PGH 是等腰三角形有三种可能情况: ①GP=PH 时,x x =+233631,解得6=x . 经检验, 6=x 是原方程的根,且符合题意.②GP=GH 时,2336312=+x ,解得0=x . 经检验, 0=x 是原方程的根,但不符合题意.③PH=GH 时,2=x .综上所述,如果△PGH 是等腰三角形,那么线段PH 的长为6或2. 9.(1)在Rt ABC △中,305CAB BC ∠==,,210AC BC ∴==. AE BC ∥,APE CPB ∴△∽△. ::3:1PA PC AE BC ∴==. :3:4PA AC ∴=,3101542PA ⨯==. (2)BE 与⊙A 相切.在Rt ABE △中,AB =,15AE =,tan AE ABE AB ∴∠===60ABE ∴∠=. 又30PAB ∠=,9090ABE PAB APB ∴∠+∠=∴∠=,,BE ∴与⊙A 相切. (3)因为5AD AB ==,,所以r的变化范围为5r <<.当⊙A 与⊙C 外切时,10R r +=,所以R的变化范围为105R -<;图1图2当⊙A 与⊙C 内切时,10R r -=,所以R 的变化范围为151053R <<+ 11. 解:(1)过C 作CD x ⊥轴于D , 1OA t =+,1OC t ∴=+,1cos602tOD OC +∴==,3(1)sin 60t DC OC +==,∴点C 的坐标为13(1)2t t ⎛++ ⎝⎭,.(2)①当P 与OC 相切时(如图1),切点为C ,此时PC OC ⊥, cos30OC OP ∴=,3132t ∴+=,3312t ∴=-. ②当P 与OA ,即与x 轴相切时(如图2),则切点为O ,PC OP =, 过P 作PE OC ⊥于E ,则12OE OC =,133cos3022t OP +∴==,331t ∴=. ③当P 与AB 所在直线相切时(如图3),设切点为F ,PF 交OC 于G , 则PF OC ⊥,3(1)2t FG CD +∴==, 3(1)sin 30t PC PF OP +∴==+. 过C 作CH y ⊥轴于H ,则222PH CH PC +=,22213(1)33(1)32222t t t ⎛⎫⎛⎫+++⎛⎫∴+-=+ ⎪ ⎪ ⎪ ⎪ ⎪⎝⎭⎝⎭⎝⎭, 化简,得2(1)183(1)270t t +-++=,解得19366t +=,936610t =-<, 93661t ∴=. ∴所求t 的值是3312-,331和93661. 12.BA D O PCy y BC P O AE图2 yA FCB P OG H。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