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实务案例分析
互助会构成
互助
互助会宗旨
买方不能接受货物。因为:买方之所以要卖方出具某检验机构
签发的商检证书,目的是让商品检验机构检验货物,避免因卖方
自己出具发货单而可能出现不真实问题。且商检机构对其签发的
商检证书负有保证其真实性的责任。本例商检部门出具的证书,
尽管说明质量合格,但有言明部分检验记录由制造商提供,这说
案例分析
——熊成芳
案例分析一
某公司从国外采购一批特殊器材,该器材指 定由国外某检验机构负责检验合格后才能收货。 后接到此检验机构的报告,报告称质量合格,但 其质量报告内附注内说明,此项报告的部分检验 记录由制造商提供。在此情况下,买方能否确认 质量合格而接收货物?
商品检验(Commodity Inspection)是指商品的产方、买方或 者第三方在一定条件下,借助于某种手段和方法,按照合同、标 准或国内外有关法律、法规、惯例,对商品的质量、规格、重量、 数量、包装、安全及卫生等方面进行检查,并做出合格与否或通 过验收与否的判定或为维护买卖双方合法权益,避免或解决各种 风险损失和责任划分的争议,便于商品交接结算而出具各种有关 证书的业务活动。
(1)应首先搞清楚质量问题是否为我方货物(货物的详 细批号和变质货物的数量与比例),该货的变质也有可 能是零售商店保存不当造成的。据此决定是否受理。 (2)对方提供的变质证明是依据当地某食品零售商店送 检的食品来作出的,这一点是否能作为鉴定依据,需要 与原合同检验条款规定核对,如果符合规定,可以接受 索赔。即便是可以赔偿,也要弄清基本的案情细节和数 据,以及货物的来龙去脉,这样才能根据事实理清头绪, 该赔的赔,不该赔的坚决不能赔。
明商检机构未尽到自己的责任,对买方来说,接受这种商检证书
风险很大。所以买方不能凭此证书接受货物。
案例分析二
某合同商品检验条款中规定以装船地商检报告为准, 但在目的港交付货物时却发现品质与约定规格不符。 买方经当地商检机构检验并凭出具的检验证书向卖方 索赔,卖方却以上述商检条款拒赔。卖方拒赔是否合 理?
卖方拒赔是有理由的。因为:合同规定商品检验以装船地商检报告为准, 这决定了卖方交货品质的最后依据是装船地商检报告书。在此情况下,买 方在目的,卖方拒赔是合理的
案例分析三
我国某公司向某国出口一批冻鸡,到货后买方在合同规定的索赔有效期内 向我方提出品质索赔,索赔金额约占合同金额的半数以上。买方附来的证 件有(1)法定商品检验证,注明该商品有变质现象(表面呈乌黑色,实 际上为一小部分乌皮鸡),但未注明货物的详细批号,也未注明变质货物 的数量与比例。(2)官方化验机构根据当地某食品零售商店送检的食品 而做出的品质变质证明,我方未经详细分析就复函对方同意赔偿。试分析 我方处理有何不妥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