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36(总分:68.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5,分数:30.00)1.一、单项选择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的标志是(分数:2.00)A.《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完成B.《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完成C.《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完成D.《哲学的贫困》和《共产党宣言》的发表√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属于识记性知识点。
1847年《哲学的贫困》和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
此后,马克思主义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实践的发展,不断丰富和提升。
因此,此题选D。
3.哲学中的物质范畴是对物质世界多样性和统一性所作的最高概括。
自然科学中具体的物质形态和物质结构随着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变化,但无论出现怎样的情形,都不可能改变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物质范畴的唯一特性。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分数:2.00)A.运动性B.客观实在性√C.时空特性D.可知性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物质的本质规定。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其客观实在性,这址列宁在正确总结19世纪以来的自然科学的重大成就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是辩证唯物主义对一切物质形念本质特性所作的最高的哲学概括。
所以本题的正确选项是B。
4.“居安思危”这句成语体现的哲学道理是(分数:2.00)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B.矛盾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特殊性C.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下推动事物的发展D.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矛盾的同一性。
“安”与“危”作为对立着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
所以本题的正确选项是A。
5.由于社会历史是由有意识有目的活动着的人创造的,因此(分数:2.00)A.社会规律是由人所创造的B.人们可以改造或者消灭社会规律C.社会发展规律只能通过人的自觉活动起作用√D.人的活动都体现社会规律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发展的规律性和人的自觉活动。
社会规律是通过人的活动表现的,社会历史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必然性和因果制约性。
A项的错误在于社会规律不是由人所创造的,它否认了社会规律的客观性。
B项的错误在于人不能改造或者消灭规律。
D项的错误在于并非所有人的活动都体现社会规律。
正确答案是C。
6.在工作中防止“过”或“不及”的关键在于(分数:2.00)A.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B.认识事物的量C.确定事物的质D.把握事物的度√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度的方法论意义。
做事要把握适度原则,只有D选项是正确的。
7.伽利略一次比萨斜塔实验就推翻了统治思想界达2000年之久的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说法。
这主要是因为实践具有(分数:2.00)A.直接现实性√B.普遍性C.能动目的性D.社会历史性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
实践的普遍性和直接现实性品质决定了它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但普遍性既是实践的特点,也是理论的特点。
直接现实性则是实践所独有的,也是实践高于理论的优点,是实践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主要根据。
所以此题的正确答案是A。
选项CD虽然也是实践的特点,但与题意无关。
8.“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所蕴含的哲理是(分数:2.00)A.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识B.经验是判断是非的标准C.时间是检验是非的标准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人们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检验自己认识的真理性。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所说的正是人们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检验自己认识的真理性。
ABC都是错误选项,只有D选项才是符合题干的正确说法,所以正确选项是D。
9.“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到人们的头脑中,到人们对永恒的真理和正义的日益增进的认识中去寻找,而应当到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不应当到有关时代的哲学中去寻找,而应该到有关时代的经济中去寻找。
”恩格斯的这段话包含的哲学道理是(分数:2.00)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B.思想变革是政治变革先导C.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D.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革才是真正的革命的思想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唯物史观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产生、性质、变革和发展方向。
选项BCD与题意无关。
所以正确答案是A。
10.马克思主义揭示人的本质的出发点是(分数:2.00)A.人的自身需要B.人类的共同利益C.人的自然属性D.人的社会关系√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历史存在和发展的前提——现实的人及其活动。
人的现实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属性,而不是自然属性。
本题非常简单,直接考查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属性,只有D项与题干相符,是正确选项。
11.“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因此,形成商品价值量的劳动的尺度是(分数:2.00)A.具体劳动B.简单劳动√C.复杂劳动D.个别劳动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简单劳动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
简单劳动是指不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培养的一般劳动者都能从事的劳动。
复杂劳动是指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培养,具有一定文化知识和技术专长的劳动者所从事的劳动。
形成商品价值量的劳动,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的。
复杂劳动等于自乘的或多倍的简单劳动。
故B为正确选项。
12.产业资本连续循环是(分数:2.00)A.购买过程与销售过程的统一B.生产过程和购买过程的统一C.售卖过程和生产过程的统一D.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产业资本循环的理解。
产业资本循环依次经过购买、生产和售卖三个阶段。
其中第一和第三个阶段是流通过程,第二个阶段是生产过程。
产业资本连续循环是流通过程和生产过程的统一。
正确选项为D。
13.货币能够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因为货币(分数:2.00)A.有特殊的使用价值B.是商品交换的媒介C.自身也有价值√D.可作为支付手段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货币本质的理解。
商品交换是以货币为媒介的。
货币是在长期交换过程中形成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具有五种基本职能,即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货币之所以能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即用来衡量一切商品价值量的大小,是因为它本身也有价值。
正确选项是C。
14.当代资本主义国际垄断同盟的高级形式是(分数:2.00)A.国际卡特尔B.混合联合企C.跨国公司D.国际联盟√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当代资本主义国际垄断同盟的高级形式。
当代国际垄断同盟的形式是以跨国公司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联盟为主。
其中跨国公司是国际垄断同盟的重要形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联盟是国际垄断同盟的高级形式。
故D是正确选项。
15.恩格斯指出,“德国的理论上的社会主义永远不会忘记,它是站在圣西门、傅里叶和欧文这三个人的肩上的。
”这段话说明科学社会主义直接的思想来源是(分数:2.00)A.早期空想社会主义B.空想平均共产主义C.19世纪中叶空想共产主义D.19世纪初期空想社会主义√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
圣西门、傅立叶、欧文是19世纪初期空想社会主义者,他们把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发展到高级阶段,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
A项是16—17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人物有莫尔、闵采尔、康帕内拉。
B项是17—18世纪空想平均共产主义,代表人物有温斯坦莱、摩莱里、马布利、巴贝夫。
C项是科学社会主义诞生前后的空想共产主义,代表人物是卡贝、德萨米、布朗基、魏特林。
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5,分数:30.00)16.二、多项选择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7.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着重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包括(分数:2.00)A.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规律,形成了科学的剩余价值学说√B.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C.论证了社会化大生产与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D.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结论√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贡献。
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着重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规律,形成了科学的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论证了社会化大生产与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阐述了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的不治之症,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科学结论。
正确答案是ABCD。
18.“物质两种存在形式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观念抽象”,这段话说明(分数:2.00)A.时间和空间是客观的√B.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C.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D.时间和空间离开物质只是抽象的形式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物质和运动的关系及物质运动和时空的关系。
题干中的这段话表明物质运动与时间和空间是不可分割的,这就证明了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性,同时表明了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选项C正确,但与本题无关,选项D本身是一个错误的命题。
所以本题的正确选项是AB。
19.下列说法,体现矛盾特殊性原理的有(分数:2.00)A.对症下药,量体裁衣√B.因实制宜,因地制宜√C.物极必反,相反相成D.欲擒故纵,声东击西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矛盾特殊性的理解。
矛盾的特殊性有三种情形,如实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选项A、B体现了这一方法,反映了矛盾特殊性原理。
选项C体现了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关系,选项D说明的是真象和假象之间的运动转化关系。
所以正确选项是AB。
20.“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
”这一命题表明(分数:2.00)A.意识先于物质,意识决定物质B.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C.意识指导实践改造世界√D.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