撷英文学社选修课教案
第2讲:儿童文学
主讲人:杨翠萍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让学生简单了解儿童文学的发展过程,了解儿童文学最新的分类及特点,并初步掌握对不同文学类型所采用的不同视角。
过程与方法:
先简单介绍儿童文学的发展过程,然后每个类型给出一个小片段,让学生通过分析、讨论、比较每个类型的特点及鉴赏方法。
然后让学生课下任选某一种类型中的一部作品去欣赏,并写出读后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用正确的观点去看待和鉴赏儿童文学,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都看过儿童文学著作,但是你们知道什么是儿童文学吗?你们知道除了你们常见的类型以外,儿童文学还有很多特殊的类型,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儿童文学吧。
二、儿童文学的定义:
儿童文学是成年人为吸引、提升少年儿童鉴赏文学的需要而创作的一种特殊文体,其最大的特殊性在于:它的生产者是成年人,而消费者是孩子。
三、儿童文学的发展过程:
五四时期儿童观的转变与中国儿童文学的现代转型
二十年代文学研究会的“儿童文学运动”
三十年代儿童文学的左翼潮汐与革命范式
现代中国儿童文学的对外交流
四、儿童文学新品种的实验:
每个儿童文学类型给出一个小片段,让学生通过分析、讨论、比较每个类型的特点及鉴赏方法。
教师总结:
1、少年自我历险小说
少年自我历险小说为小读者展现了一片广阔的历险领域,又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智力、道德、人格和素质的综合训练的机会。
2、亲子小说
文学与医学的融合,具有作者与读者的双向互补性。
3、新童话
包括热闹型童话、诗意型童话、小巴掌童话、双面体童话和魔方体童话。
五、总结:
评判一部儿童文学作品好坏的标准是什么?怎样的儿童文学才能叫好又叫座?《中华读书报》上刊载了谭旭东的研究文章。
他认为:第一、文学作品的优劣不能完全以读者多少而定,很大意义上来说,作品的优劣取决于作家主体的创造力、创新精神、感悟力和文学素养、知识结构,而与读者关系不大。
第二、儿童的文学阅读是可以引导的,儿童的文学趣味和审美水平是可以不断培养提高的。
文学欣赏与阅读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有些作品儿童可能一时不能接受或者不喜欢某类作品,但一经引导就可能喜欢。
第三、“儿童喜欢是硬道理”本身对作家的创作动机和目的进行了狭隘限制。
无论是儿童文学创作,还是成人文学创作,其目的和动机都不可能是惟一的。
从文学发展史来看,有些文学作品就是为少数人写的,没有必要得到大众的广泛喜爱,它本来就不属于广场艺术,而是属于少数人的艺术,儿童文学也不例外。
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或者说真正的儿童文学作品一定体现了儿童的精神哲学。
儿童文学不能简单地用“童心、童趣”来概括,儿童有自己的精神世界,有自己的哲学。
除此之外,作者还认为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应当包涵爱的哲学,儿童文学可定义为“关注儿童成长,表现儿童成长,有助儿童成长的文学”。
世界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之所以具有永恒的魅力,就是因为转达了深邃的爱的哲学。
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还应当构建梦想的诗学,它是作家重新对我们整个童年进行想象,在想象童年时,重新发现童年,回到童年,从而实现对成人功利的、喧嚣的、世俗的世界的抵制。
如果儿童文学无法构建梦想的诗学,无法让成人回归童年,回归童心,返回到自由的童年体验中,那么就很难说它能使成人的心灵得到润泽,也很难得到孩子的喜爱。
六、作业:
让学生课下任选某一种类型中的一部作品去欣赏,并写出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