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九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及碎片知识点一、开国大典(八下4)1、年月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举行了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
2、新中国成立的意义:国内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
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被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
世界意义: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和被压迫争取的斗争。
●1、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经过二十八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使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这里的“二十八年”是指()A.1842——1870年 B.1911——1939年 C.1919——1947年 D.1921——1949年2、下列关于新中国成立历史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B.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C.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D. 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3、以下反映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的是()A.五四运动→土地革命→国民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B.新文化运动→国民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C.新文化运动→土地革命→国民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D.五四运动→国民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4、国画《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是为新中国诞生而作。
画面再现了新中国成立时中国人民扬眉吐气的喜悦和对新生活的向往,生动地表达了新中华成立的意义。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含义是: ()A.中国人民推翻了封建帝制,实现了民主共和B.中国人民打败了日本侵略者,获得了民族解放C.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人民当家作主D.中国人民解决了温饱问题,整体上进入了小康社会5、中华民族在近百年艰苦卓绝的伟大复兴历程中,关键是“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实现了国家的独立与富强。
“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分别是指: ()A.中国共产党成立、抗战胜利B.新中国诞生、十一届三中全会C.抗战胜利、新中国诞生D.中国共产党成立、新中国诞生6、1949年3月23日上午,毛泽东率中共中央机关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
出发时,毛泽东回过头来对周恩来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进京赶考去。
“进京赶考”意味着什么?()A.意味着中国革命的胜利结束 B.意味着建立和巩固新政权C.意味着和平解放西藏D.意味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7、下列史实之间具有因果关系的是()①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②抗美援朝——人民政权巩固③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④大跃进运动——新中国第一部宪法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8、1949年10月1日,在开国大典上,随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乐队奏起《义勇军进行曲》54门礼炮齐鸣28响。
礼炮齐鸣28响的寓意是()A.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英勇奋斗了28年B.有28个民族参加了开国大典C.解放军28个方阵经过天安门广场D.28个民族参加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二、一五计划(八下18)1、目的:;时间: --- 年2、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3、成就:①1953年底,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②1956年,生产出第一辆汽车;③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飞机;④沈阳厂建成投产。
⑤1957年,大桥建成;、、公路修到世界屋脊。
4、意义:我国开始的面貌,向迈进。
●1、实行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政府的一贯目标。
为了加快西藏的建设,我国曾修筑了青藏、新藏、川藏三条入藏公路,这三条公路修成于()A.土地改革时期B. 改革开放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D.一五计划期间2、1953年对中国人民来说是“非同寻常的一年”。
在这一年,新中国()①在全国范围内发起“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②提出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③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制定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④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执行,它成为我国工业化的起点A.①④B.②③C.②④D.③④3、建国初期,毛泽东曾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为了扭转这一局面,我国在“一五”计划中决定()A.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B.加速实现手工业的合作化C. 逐步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D.大力发展轻工业4、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我国从1953年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一五时期成就的是()A、沈阳机床厂建成投产B、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C、长春一汽生产出第一辆汽车D、青藏、川藏、新藏铁路通车5、现在汽车已进入我们寻常百姓家。
新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起步于()A.国民经济恢复时期B.“一五”计划期间C.改革开放前夕D.十一届三中全会后6、新中国在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的标志性事件是( )A、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 B.新中国的成立C.“一五”计划的完成 D.“大跃进”运动的开展7、我国在“一五”期间各个部门的投资比例是:工业占58.2%,农林水利占7.6%,运输、邮电占19.2%,文化教育和卫生占7.2%,其他占7.8%。
在工业内部,轻、重工业之间的投资比例是1:7.9。
由此可见,我国当时( )A.“农轻重”三业均衡发展 B.优先发展运输邮电业C.优先发展重工业 D.三大改造稳步推进8、毛泽东曾兴奋地说:“我为新中国数万万农民获得翻身的机会和国家获得工业化的基本条件而表示高兴,表示庆贺。
”其中,“国家获得工业化的基本条件”指的是( )A.新中国的成立B. 土地改革的完成C. “一五”计划的完成D.“大跃进”运动的开展9、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初步建立主要是指()A.公有制的建立 B.消灭地主阶级 C.新中国成立D.一五计划提前完成10、以下经济建设成就中,属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是()①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②武汉长江大桥建成③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厂建成投产④石油及其产品全部自给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④11、宣传标语往往反映出时代特色。
“学习苏联先进生产经验,为我们的工业化而奋斗!”这句标语最早出现在()A.“—五”计划时期B.“大跃进”时期C.文化大革革命时期D.改革开放时期26、(10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简称“三农”问题,它是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和发展的重大问题。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解决“三农”问题,采取一系列措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不乏沉痛的教训。
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二《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指出:“……必须提倡组织起来,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则发展农民的劳动互助积极性”。
1953年到1955年,农业互助合作社继续稳定发展,这时期建立起来的合作社,80%以上增产增收,15%持平,5%减产减收。
——林志坚《新中国要事述评》材料三 1958年5月27日《人民日报》标题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谷子跃过万斤》;《寿张北台社亩产10546斤》;1958年8月13日《人民日报》有如下标题:《麻城建国一社出现天下第一田,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福建海星社创花生亩产一万零五百多斤纪录》。
材料四 1958年10月,某县委书记作报告:“人人进入新乐园,吃喝穿用不花钱;鸡鸭鱼肉味道鲜,顿顿可吃四个盘;天天可以吃水果,各样衣服穿不完;人人谈论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
材料五“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割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我们的小孩养活到十八岁。
”——全国第一份分田到户协议书(节选)(1)材料一表中农村阶级结构发生变化和材料二中的变化各自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2分)(2)材料三和材料四分别反映了当时我国农村发生的什么历史事件?(2分)事件在当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3)材料五反映了我国哪一农村政策的尝试?材料中的“全国第一份分田到户协议书”出现在当时的哪个地方?(2分)(4)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误的教训,你从中得到怎样的认识?(2分)27.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是二十世纪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的三位伟人,他们的伟大实践实现了中国历史发展的三次飞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0分)材料一孙中山先生的一生,是为近代中国的民族独立.民主自由.民生幸福而无私奉献的一生。
——胡锦涛《孙中山诞辰140周年纪念大会讲话实录》材料二他一生最伟大的功绩,一方面自然离不开民族独立和中国的现代化,另一方面,是他真正把中国的千百万人民动员起来,充分进入到国家活动中去。
——(美国)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材料三小平南巡就是一个已经退役的老船长,当看着船的方向有问题时,他又一次跳上船头,把中国改革开放的航船摆正了。
——《古老中国的发展传奇》(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孙中山为谋求“民生幸福”.“民主自由”有什么主张和重大实践?(3分)(2)材料二中“他”指的是谁?他在建国初期为实现中国现代化在工业领域有什么英明举措?(2分)(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当时“船的方向”出现了什么问题?“小平南巡”有什么重要意义?(3分)(4)综合上述材料,对中国历史的三次飞跃,你有何感悟?(2分)三、三大改造(八下23)1、三大改造的时间:—年2、三大改造的内容:对、、的改造。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合作社。
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合作社。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公”指国家,“私”指资本家。
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的创举。
3、三大改造完成的时间──年底。
4、三大改造的实质:生产资料转变为社会主义。
5、改造的意义:标志着我国制度,进入阶段。
●1、今年是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60 周年,邵阳县某中学组织了以“为什么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是20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巨变”为主题的讨论活动,以下是几位同学的发言,其中正确的是()A.甲同学: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 B.乙同学:制定了改革开放的总方针C.丙同学: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丁同学: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2、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中,有过多次创新。
以下史实,属于中国共产党的“创新”的是()①创建无产阶级政党,武装夺取政权②找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③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④一国两制⑤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中实行赎买政策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⑤C.①②③⑤D.②③④⑤3、“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